省质监局出台服务制造业升级、服务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

05.04.2016  10:46

 

省质监局出台服务制造业升级、服务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 围绕三条主线助推吉林经济转型升级 日前,省质监局制定出台了《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服务制造业升级实施方案》、《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服务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作实施方案》、《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促进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质检总局的决策部署,切实发挥质监部门在服务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重要作用,省质监局研究决定,利用三年时间,围绕服务全省制造业升级、服务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促进服务业发展这三条主线,加大服务融入力度,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做出新贡献。   服务制造业升级   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实施质量提升、品牌创建、标准引领、检验检测服务“四个工程”为重点,紧密结合质监职能,深度融入,强化服务措施,为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装备、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农机装备、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八大领域实现重点突破提供重要支撑,充分发挥质监职能作用,全力提升制造业总体质量水平,切实提高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实现吉林制造向吉林智造、吉林创造跨越,走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 2016年具体工作目标:指导200户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等先进管理方法。帮扶200户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推动150户企业通过管理体系认证。完成省级产品监督抽查600余批次,按季度发布监督抽查结果。引导200户企业发布有质量的社会责任报告和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培训100户企业负责人,帮助150户企业建立首席质量官制度。培训标准、计量、认证、特种设备等技术人员和内审员500人;创建1个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推进集安、安图通过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验收。培育吉林省质量奖企业50户,认定吉林省名牌60个,推荐10户企业参加全国知名品牌价值评价。引导100个吉林省名牌产品实现网上销售。组织制定制造业地方标准14项、团体(联盟)标准5项。建立产业集群标准化试点1项、技术标准提升工程示范单位2项、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3项。完成标准化科研项目2项。筹建国家质检中心1个、省质检中心2个。建设完善检验检测和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到2018年,制造业产品质量保障体系更加完善,质量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产品质量水平稳步提升,品牌创建取得显著成效,重点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基本形成,检验检测能力基本满足共性需求,服务制造业升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七项重点工作任务。(一)推广先进管理方法,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实施质量提升工程,落实工业产品质量提升行动计划。组织企业家高端培训、首席质量官任职培训、质量管理培训和企业内审员培训,引导企业主动导入卓越绩效等先进管理模式和质量管理方法,帮助企业提升全过程质量控制能力。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自愿性体系认证。(二)加大品牌培育力度,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实施品牌创建工程,完善吉林省质量奖、吉林省名牌等品牌培育和评选(认定)机制。重点打造换热器、高档数控机床、轨道交通、电气设备、农机装备、特种设备、换热设备、石油机械制造等重点行业产品品牌。围绕长春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区、等产业集聚区,培育创建质量强市(县)示范城市和知名品牌示范区。研究建立知名品牌示范区联盟,促进示范区交流合作。加大“互联网+吉林品牌”推广力度,组织企业品牌价值评价。(三)强化标准引领作用,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实施标准化战略,推动落实制造业标准化提升计划,加快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重点领域标准体系建设。实施吉林制造标准水平提升工程,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推进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产业集群标准化试点、技术标准提升工程示范单位以及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创建工作。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推动企业向社会公开亮标。(四)加强计量支持,推动节能减排。贯彻计量发展规划和省政府实施意见,推进企业强化计量基础,鼓励企业建立完善测量管理体系。引导企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先进的计量测试技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围绕全面推进钢铁等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以及电机等节能技术改造,为重点企业能耗在线监测、数据采集等提供计量技术服务。(五)优化审批流程,实施减免优惠。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建立行政许可审批“绿色通道”,缩短审批时限,压缩审批环节,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严格行政审批,加强跟踪服务,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支持检验检测机构拓展服务制造业检验检测项目,落实涉企优惠政策。(六)严格行政执法,规范竞争秩序。加强质监法律法规宣贯,公布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探索建立负面清单。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方式,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品及伪造冒用质量标志等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及时公布查处结果,加大曝光力度。建立与企业打假联动机制,督促企业严格落实产品“三包”和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七)发挥技术优势,提升技术服务能力。实施检验检测服务工程。围绕制造业产业集群,进一步优化检验检测机构布局,加快涉及制造业的国家质检中心、省质检中心建设,支撑产业创新发展。充分发挥质监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作用,扩大检验检测实验室开放范围,为企业提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等支持。推进检验检测机构与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联合,开展检验检测、技术创新等方面攻关,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深化国际间实验室与技术机构互认,加强我省与东北亚国家大宗贸易商品标准比对分析研究。   服务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加快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三大体系建设,以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为总目标,以加强现代农业标准化建设、加强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加强质量基础保障服务、强化涉农质量安全监管为重点,充分发挥质监职能作用,主动对接服务,推进农业提质增效,促进我省农业走上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围绕《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总体规早(2016-2025)》明确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任务分工,确定四个方面12项重点任务。(一)加强现代农业标准化建设。1.完善吉林特色农业标准体系,提高标准系统配套供给能力。开展149项农业领域强制性地方标准清理评估,优化1100项推荐性地方标准,推动吉林农业标准上升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2.加速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突出重点标准研制。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开展农业标准创新基地建设。2016年,完成70项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重点启动秸秆综合利用等4项重点领域标准化研究,完成秸秆还田、秸秆饲料等10项亟需标准研制工作。3.加强现代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强化标准实施推广。2016年,结合14个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示范县建设任务,重点推进12个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创建20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扶持和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科技示范户和种养大户率先实现标准化生产,组织开展人参系列标准40场2000人培训工作。(二)加强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4.实施农产品品牌创建工程。力争创建1-2个国家级知名品牌示范区、3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良好行为标准化建设。探索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全国知名品牌价值评价,提高吉林省农产品品牌知名度,打造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5.加大农业产业品牌宣传力度。依托“长春国际农产品博览会”,举办首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地理标志农产品展示会,加大品牌农产品宣传推介力度,扩大农产品品牌效应。积极推动品牌农产品网上交易,通过“开犁网”大力推进“互联网+吉林名牌”工程,扩大吉林品牌农产品影响。6.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和标志使用工作。培育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支持和鼓励符合条件的农产品生产企业申请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不断提高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增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社会认知度。到2018年,全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达到56个、使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企业达到240户。(三)加强质量基础保障服务。7.开展计量惠农服务。开展农药、化肥、粮食收购和农机用汽柴油等涉农计量违法和坑农害农行为监督检查,保护农民利益不受侵害。协调有关计量技术机构对有需求的土壤、农业环境监测站等涉农检测、监测机构的计量支持与合作。加强对乡镇强检计量器具的监管,在白城市洮北区洮河镇开展集贸市场衡器和医疗卫生机构常规医用计量器具免费检定试点工作,全省逐步推广。8.加强检验检测技术服务。不断完善检验检测能力和手段,使其成为集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应用、技术服务于一体的专业检测机构,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技术服务、技术保障和技术支撑。充分发挥农业深加工产品、生物农药、食用菌、参茸产品等国检中心、省检中心作用,定期对区域内农产品质量进行风险监测分析,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严格按照标准生产,帮助改进生产工艺,提高技术水平。9.开展认证认可工作。深入开展有机产品示范区建设活动。加强有机产品认证监管,树立典范,不断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农业质量效益,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推动我省已经建立的8个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建设,力争成为国家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全面提高我省农产品检测能力,为农业科技发展提供技术保障。10.加强标准化服务支撑。为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美丽乡村试点等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实施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公开声明和监督制度,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标准水平,提升产品质量。重点开展玉米、大豆、人参、食用菌、蔬菜等“吉林标准”走出去。积极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追溯体系建设,提供统一物品编码技术支撑服务。11.开展精准扶贫试点工作。结合打好扶贫攻坚战,与工信厅、吉林农业大学及帮扶单位形成帮扶对子,在白城市部分乡村开展9个秸秆等生物基质培育玉木耳农业标准化扶贫示范园建设。(四)强化涉农质量安全监管。12.加强农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以化肥、农药、农机等农资产品为重点,扩大监督抽查范围和频次,净化我省农资产品市场环境,为服务农业现代化提供保障。结合“金质惠农”活动,免费开展化肥、农药、农机、农膜等检测活动,发布农资产品质量信息,帮助把好农资产品质量关。   促进服务业发展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推动服务业升级提速为目标,以提质增效为核心,以推进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提升、实施品牌创建、强化标准引领、扩大标准化试点、推进检验检测能力提升为重点,充分发挥质监职能作用,主动融入服务,促进服务业向集群、特色、高端发展,为实现吉林新一轮振兴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工作目标是围绕我省“十三五”期间,重点推动消费性服务业升级和生产性服务业提速,在信息服务业、金融业、现代物流业、房地产业、旅游业、文化体育产业、政府公共服务等方面实现突破的总体目标,积极推动服务业品牌创建,加快完善服务标准体系,推进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促进重点领域实现突破。2016年,力争创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1-2个,省级服务业知名品牌示范区5-10个,评选“吉林省十大服务业名牌”;完成30项服务业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重点建设3个国家级、13个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完成100户服务业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到2018年,力争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服务业品牌企业, 建立完善一批现代服务业标准体系,制定一批服务业地方标准和联盟标准,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明显,促进服务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 六项主要工作任务(一)推进管理水平提升。引导企业依照标准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项管理体系,推进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支持企业加强计量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备和正确使用计量器具,建立完善计量检测和管理体系。推进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培育诚信计量示范单位。引导企业采用节能标准,推进节能减排。引导电梯、客运索道和大型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使用维保单位完善服务保障体系,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二)推进服务质量提升。在旅游行业率先开展服务标杆引领活动,制定标杆引领者标识和规范,遴选和公布一批质量领先、管理严格、公众满意、适宜推广的服务标杆。探索在物流、金融、商贸流通及产品售后服务等重点领域开展质量对比提升活动。探索开展“民生服务”满意度测评,以公交、水电气供应、社区服务、银行保险、旅游业等为重点,动态监测和发布重点城市民生服务质量状况。鼓励企业公示服务质量标准,做出优质服务承诺,发布企业服务质量状况报告,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三)实施品牌创建。加大服务业品牌培育力度,制订服务业名牌产品培育计划和实施细则,开展“吉林省十大服务业名牌评选活动”,鼓励服务业企业争创名牌。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引导企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新品开发能力和人才吸引能力,提高服务产品的技术含量、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竞争力。鼓励企业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优势的特色产品,促进升级换代,提升质量竞争力。以消费性服务业为重点,加强重点领域计量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计量违法行为,营造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四)强化标准引领。进一步健全现代服务业标准体系,促进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重点围绕旅游业、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房地产业、养老服务、政府公共服务等领域,组织研制一批地方标准。支持鼓励物流、文化创意产业等服务业集聚区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单位组成联盟,共同研制市场主体急需的团体标准,推动标准体系向二元结构转变,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标准化活动中的作用。加快推进民政标准化建设,全面提高民政管理与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五)扩大标准化试点。围绕服务业重点领域,扩大服务标准化试点范围,增加试点数量,着力在社区、养老服务等涉及民生方面以及旅游、物流等消费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加大创建国家级和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力度,以试点示范带动服务标准的推广实施,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六)推进检验检测能力提升。围绕重点项目、重点行业、重点产业,支持一批技术有特长、服务有特色的专业化检验检测机构发展,不断满足市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充分发挥现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在质量控制、产业发展、标准追踪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帮助企业联系和挂钩外部检测资源和机构,满足企业检测需求。支持检验检测机构联合大专院所、科研院所开展前沿科技研究,争取在更多领域成为检验检测的权威。引导检验检测机构积极开展面向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的分析、测试、检验等服务,培育第三方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认证、计量技术服务市场。鼓励重点企业、科研院校、检测实验室申请国家认可委(CNAS)认可。鼓励服务机构由单一功能型向综合服务型延伸转化。 省质监局分别成立了三个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步骤及重点任务分解表,统筹规划,精准实施,把各项工作分解到各相关部门,明晰了责任,明确了要求,强调务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