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被私房菜刷屏 微商售食品监管存在隐患
“私家秘制豆干,自家做的特色小吃,现做现卖,今天还有少量现货,懂吃的吃货快来买,数量不多,不一定天天有。”
这样的朋友圈广告你见过没? 朋友圈卖食品正火热,而这样售卖食品的方式是否合法?食品有无安全保证?
自微信诞生那天起,人们便开始了在朋友圈中各种晒。除了晒幸福晒甜蜜外,有人还靠“晒”走出了一条生财之道:卖化妆品、卖衣服、卖鞋,朋友圈已经被各种代购刷屏,而最近最火的应该是卖吃的,从面包蛋糕等面点到小龙虾、螃蟹,“私房菜”在朋友圈里越来越走俏。很多网友觉得这种方式挺新潮,坐在家里就能吃到不同美食。
微信朋友圈里的美食店,主要售卖途径便是靠朋友圈里朋友的转发和顾客的口碑。而顾客了解这些美食店的途径,也只有店主的自我描述和朋友的“广告语”。除了微店店主们口头承诺安全外,还有不少微店店主每天都会在微信上发自己去采购食材、制作过程、成品等图片,并配上文字介绍过程和心得,以增加亲切感和可信度。
“现在不都流行私人订制和送货上门吗?比起工业化的量产食品,这种私人生产制作的食品带着一种人情味。”经常用微信买东西的小刘说,大家都说好的,肯定错不了,他相信朋友们亲身体验过之后的评价,比淘宝卖家刷好评那些人的评价要真实得多。
这些家庭作坊监管上存在着多方面的安全问题:首先产品原材料的优劣无法溯源;其次在流通环节,由于混合配送,存在污染的高风险;另外销售过程没有发票、单据,使得消费者维权困难。
网售美食监管有真空
目前这类借助微信平台销售食品的微店,其经营模式基本依赖于朋友圈的的口碑相传。虽然有不少店家自诩对食品质量及卫生成竹在胸,销售业绩也相当可观。
如果朋友圈里销售食品的微店拥有实体店,依照相关法律,消费者举报后,食药监部门就可以先考察其资质及相关证件,然后再根据事实作出处理。但由于朋友圈的微店多没有实体店,而且销售的食品也多是在家中制作,调查取证相当困难。一旦食品安全出现问题,那些没有执照的卖家们,只需要关闭虚拟世界中的店铺或者注销微信号,就能彻底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面对正在兴起的自制美食网售浪潮,相应的监管几乎是空白。据了解,我国针对第三方平台销售食品问题暂无明确监管部门。工商负责对外经营商户的监管工作,但是家庭经营不在他们的管理范畴之内;而食品卫生监督部门负责稽查的是有实体门店的餐饮单位,而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进行销售的虚拟店家并不在列;质检也只对具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并已取得许可证的经营者进行监管。因此目前这类专卖食品的朋友圈微店暂时都还处于无监管的“真空”地带。
虽然没有具体监管部门,但我国法律早已明确规定,在我国境内从事食品生产加工,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活动,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
朋友圈网购自制食品是一种趋势,而正规食品加工企业要通过采用动态杀菌技术、危害因子拦截技术、双核臭氧杀菌设备,合理设置生产工艺,才能预防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杜绝烘焙食品的微生物超标问题。“家庭作坊”般的朋友圈食品却并不具备这些生产环境、生产条件。
但是朋友圈售卖食品的行为,本身很难界定是经营行为还是仅仅和朋友分享食品。如果确实是经营行为就违法了,但由于朋友圈的私密性和隐秘性,这方面的监管会有一定困难,执法人员在执法处理中也不容易找到相关证据。而一旦这些食品出了问题,维权也会相当麻烦。因此,朋友圈售卖的一些食品质量难保,维权困难,应谨慎购买。
针对以朋友圈为例的网络食品代购、销售行为,我国各地区已将这一现象重视起来,以各种方式加强监督管理。尤以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最为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