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公布10月份CPI数据 同比上涨了1.6%
11月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4年10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即CPI涨幅。10月份全国CPI同比(即与2013年10月份相比)涨幅为1.6%,涨幅与9月份持平。CPI环比(即与2014年9月份相比)持平。
鲜果、蛋类同比涨幅最高
10月份的CPI同比涨幅继续在低位运行,仍保持在“1”时代,为1.6%,与9月份涨幅持平。
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5%,涨幅比9月份扩大了0.2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了1.2%,涨幅比9月份缩窄了0.1个百分点。
在各类食品价格中,鲜果和蛋类价格的同比涨幅最高,均超过了10%,其中蛋类价格上涨16.4%,鲜果价格上涨15.2%,分别回落了0.3和2.3个百分点。
此外,液体乳及乳制品、粮食、水产品、肉禽及其制品的价格也在10月份有一定幅度的上涨。而鲜菜和油脂则是价格同比下跌,但跌幅均有所缩小,其中鲜菜的跌幅为7.2%,跌幅比9月份缩窄了2.2个百分点,油脂跌幅为4.0%,跌幅比9月份缩窄了0.1个百分点。
在非食品价格中,家庭服务及加工维修服务成为价格涨幅的冠军,上涨了7.6%,价格跌幅冠军则属于车用燃料及零配件,跌幅为4.9%。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测算,在2014年10月份1.6%的C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为0.3个百分点,今年新涨价因素约为1.3个百分点。
物价水平低位运行
10月份的CPI涨幅继续处在1.6%的低点,保持在低位运行。
国家统计局高级统计师余秋梅也分析了10月份的CPI数据。与往年对比,2014年10月份的平均气温偏高了0.9℃,这有利于蔬菜水果的生产,这两种食品的价格环比(和2014年9月份相比)也都出现了下降。此外,受国际市场原油价格震荡下行的影响,国内成品价格也出现了下调,这些都对10月份的物价水平继续低位运行产生了影响。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食品价格相对平稳,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尤其是原油价格的下跌,对于CPI保持低位运行起到了主要作用。
民生证券研究院院长管清友认为,随着全国普遍进入冬季,气温逐渐降低,预计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都将上升,对于物价形成一定压力,但是同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还将继续保持较低水平,国内经济需求总体不振的局面也很难改变,因此未来几个月CPI不会出现大幅波动,将继续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