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工资调整“柔和化”须用脚投票
背景:日前,国务院印发《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从税费负担、融资成本、人工成本等8个方面提出了降低企业负担的举措。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最低工资制度的“柔化”,也即“完善最低工资调整机制”,统筹兼顾企业承受能力和保障劳动者最低劳动报酬权益。
京华时报发表井桥夕的观点:相对资本与技术等“强势要素”,劳动者、特别是底层的劳动者长期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他们的工资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必将被不断压低或变相压低。因此,维护最底层群体的最基本利益,永远是第一“价值位阶”,也是最低工资制度的生命力所在。然而,在企业销售日渐窘迫、成本居高不下的状况下,最低工资的实现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一味施加压力,不少民营企业可能选择裁员或者干脆破产、跑路了事,实际上也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绕开、回避最低工资的“土办法”,这事实上更不利于最低工资的实现,不利于劳动者增收的持续性。所以,在“保基本”的前提下,不妨灵活处理最低工资的“增值”。工人的工资,是全社会消费的“主函数”,进一步构成企业的中长期收益;企业的利润,是扩大再生产、促进大家持续增收的基础,构成国家税赋、金融信贷以及转移支付的红利。两个方面都不能偏颇,两个领域“互为表里”,一个都不能少,应当统一于市场经济法治化调控的大框架中。顶层设计已经付梓,下一步就看各地如何“打基础、利长远”,把好事办好了。
小蒋随想:在不少企业与老板看来,多给劳动者发工资,意味着企业利润减少,这一增一减,属于零和博弈,对企业是负担、是压力,所以在潜意识中就会说“不”。资本不愿意负担更高的成本,不足为奇。但从大环境着眼,消费终归是拉动经济的重要引擎,如果劳动者的收入连维持基本生活都捉衿见肘,那么企业生产的非生活必须品怎能卖得动,更不要奢望提高产品附加值了。所以,社会收入、百姓消费、企业利润不是简单的零和博弈,而是存在相互促进、彼此牵制的微妙关系。管理者必须认识到这一点,企业也不能只算小账。另一方面,最低工资标准其实是维持劳动者基本生活水平的经济来源,如果最低工资标准难抵底层劳动者最基本的生活开销,难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如果给劳动者所发工资只是达到最低工资标准,有关企业恐怕没有前途与钱途。因为,但凡有点技能与学历的劳动者,不可能满足于“最低工资”。近些年,“用工荒”频现,只付“最低工资”的企业能否招到人,不难猜想。在某种程度上,市场会“矫正”最低工资标准与现实职场薪资之间的差距。换言之,如果最低工资标准定“高”了,会有人屈尊降薪;倘若最低工资标准定“低”了,劳动者也会“用脚投票”。当下各地的最低工资标准“高”吗?请对照自己的工资单作答。
领导招商引资喝茅台酒是黔驴技穷?
背景:“区长专用‘坐骑’伪造挪用车牌,双鸭山市党政机关换届期间搞领导干部‘小圈子’聚会,喝高档茅台酒”。近日,一则举报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山区区长的信息在网络上流传。当地区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回复称,给领导开车的司机因挪用车辆号牌已接受交警队处罚,区委书记、区长等领导喝茅台酒是为了招商引资请客商。
京华时报发表龙敏飞的观点:真正注重发展且有担当的企业,首先考虑的,肯定不是和地方领导干部喝了什么酒,而是地方的投资环境如何,以便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真正优秀的投资者,也不会被美酒所左右,相反可能会对地方领导干部的大吃大喝反感,觉得领导干部无所作为,投资风险性高。从这个角度来说,“招商引资”不是喝茅台的遮羞布,当地应该深入调查,还原真相,给予相关官员应有的惩罚。“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各地的招商引资工作必须抓好,但最重要的,不是“以酒会友”,而是改善投资环境,筑巢引凤。而任何打着招商引资幌子公款吃喝的行为,都应该严惩不贷,以确保各地的招商引资工作运行在理性、合法的轨道。
小蒋随想:经济转型也好,招商引资也罢,对一些地方的管理者(尤其是水平不高的管理者),着实不易。先看投资环境,一些地方基础薄弱,一些传统的老工业基地则有颇为沉重的历史负担。至于优惠政策,常常是,一地能给的政策,别的地方也能给,如果各地无限度地比拼优惠政策,可能损害公共利益。如何打破这种僵局,显示出本地优势,是萦绕在许多管理者脑海中的难题。如果喝茅台酒真是为了招商引资请客商,也未必能起到促成项目的效果。一些管理者或许觉得,这至少能表达一定诚意,酒桌上谈拢项目、敲定合作不是传说。此外,八项规定实施后,公款大吃大喝被遏制,一些馋公款酒的领导或许也想借招待客人满足自己的味蕾。招商引资喝茅台酒,反映出某些管理者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时手段上的黔驴技穷,折射出“酒桌运作”思维仍根植于某些人的脑海中。禁止公款大吃大喝已取得成效,但包括管理水平与发展方式等的提升仍然任务艰巨。
(责任编辑:贾晓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