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谈智库建设:着力构建新型社科智库的建设体系

08.10.2015  16:58

  2015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这是中国智库发展新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智库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来,围绕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城市定位和战略目标,南京市社会科学院着力打造新型智库,彰显出智库建设的特色化、专业化、国际化与集成化,为地方智库如何更好服务于党委、政府的决策提供了新的路径和启示。日前,就新的发展形势下如何建设新型社科智库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南京市社科院院长叶南客。
  
   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南京市出台了《加快推进社科强市建设实施意见》,提出了到2020年把南京建设成国内一流的社科强市新目标。南京市社科院为帮助实现上述目标做了哪些工作?
  
  叶南客:我院所做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服务党政决策,对策研究为要。确立了把应用对策研究作为学术研究的主攻方向,加强科研工作的前瞻性、战略性和针对性,让更多的学术科研成果进入领导视野、进入党政决策。为此,我院实施了命题研究制度,每年初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圈定当年的重大决策咨询课题,我们组织科研人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拿出研究报告;加强省市社科协作,与省市党委政府及众多基层部门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推出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打造学术活动品牌,注重把学术活动作为资政的重要平台,打造科研资政的重要品牌。
  
  二是强化学科整合,夯实智库之基。始终坚持加强学科建设和基础理论研究,为智库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证。一方面,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充分发挥驻宁高校云集、基础理论研究力量强大的优势,在巩固传统优势学科的同时,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另一方面,不断加强阵地建设。南京市社科院被确定为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江苏文化强省建设研究基地。《南京社会科学》是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唯一由副省级城市主办的社科期刊。此外,还深入开展理论研究。近年来,南京每年都有省社科规划和应用精品研究课题立项,还不断申报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涌现出了一大批学术理论精品。
  
  三是推进交流合作,提升智库实力。大力开展与省内外高校、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打造协同创新平台。注重加强与各级实际工作部门的合作,将研究的触角向基层延伸、向一线拓展。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智库建设的先进经验,服务于南京的城市发展。
  
  四是拓宽资政渠道,推动成果转化。鼓励广大专家学者作为一个流动的理论成果载体,主动融入到实际工作中,注重优秀成果的集束包装转化。积极发挥专报的“短平快”作用,把学界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和学术前沿动态报送市领导参阅。
  
   着力构建新型社科智库建设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报》:社科院如何才能实现新型智库建设的制度化、现代化、融合化和国际化,构建新型智库建设体系?
  
  叶南客:构建新型智库建设体系,首先,服务决策是智库建设的根本,要在服务中心基础上融入中心。智库建设的提出,最根本的原因、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服务决策。现代智库的核心功能主要在于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智慧服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现代智库工作的基本要求,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的“贴近度”、“契合度”反映出一个智库的实力与品质。这种“融入”与“转向”不是简单地做党委政府决策的阐释者、发布者,而是做党委政府的最强“大脑”,从方案布局、政策议程到决策评估等多方面与党委政府工作实现无缝对接,对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做到思考在前、研究在前,实现智库与决策中心的有效连接。
  
  其次,健全决策咨询制度是智库建设的关键,要在做强核心基础上做大外围。智力资源的发挥,既需要高水平的智库、高质量的成果,同时也需要在智库与决策部门之间建起有效沟通的桥梁。传统意义上智库的核心主要指党政部门研究机构、社科院、党校和行政学院、高校、部队院校等“五路大军”。早在2007年,中央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就非常明确地提出了“三个定位”的要求,即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党中央国务院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最高殿堂。2013年,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提出“社科院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可见,在“五路大军”中,社科院是新型智库的核心构成。
  
  再次,创新体制机制是智库建设的动力,在科研资政基础上服务社会。现代智库在做好服务决策的同时,还要做好服务社会工作,要“领导批示”,更要群众满意。智库只有把研究报告“写在大地上”,真正扎根基层,才能“接地气”,才能有不绝的源头活水。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哲学社会科学和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必须把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作为检验科学研究成果的最高标准,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作为评价科学研究价值的最高裁决者。智库建设古已有之,但中央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特色”是基于发展环境的差异,“新型”则体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因此,必须不断地进行机制创新,不断增强智库发展的生命力,提升智库建设的核心竞争力。
  
  最后,要在完善体制基础上聚合人才,注重提升智库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智库建设的基石。当今时代,智库研究跨部门、跨学科、跨文化融合已成为大趋势。任何经济社会和区域发展问题,仅靠单一部门、单一学科或单一个体已无力穷尽和根本解决。对一些重大的问题,需要打破机构、部门、学科边界,为此,必须力争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合作、聚合人才,借此提升层次、形成合力。从比较视角来看,智库同一般的社会团体不同,它本质上是产生并推销观念和意见的机构,而“推销”的对象是国家立法和决策机关,与一个国家及地方的政治和行政体制的联系更加紧密。同时,在现代社会,智库作为最重要的政策倡导者,对政策过程的影响已不再局限于仅仅依靠个别领导人或部门,而是受到更开放、稳定的公共决策模式的影响,有效的制度安排则起了关键作用。
  
   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新型智库
  
  《中国社会科学报》:南京市社科院未来在新型智库建设方面有哪些打算?
  
  叶南客:我们建设新型智库的总体思路是:“一中心、两互动、三目标、四‘深’、五‘多’”,即以智库建设为中心,加强联院互动和基础研究、理论研究互动,按照出成果、出人才、出影响力的目标要求,深化改革、深入调研、深层思考、深度转化,推动实现多元化主体、多样化运作、多方面投入、多方向服务、多品牌建设的大发展局面,不断提升新型智库建设的专业化、高端化、国际化、现代化水平。
  
  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适应发展需要,促进能力建设的专业化。智库作为一种研究型机构,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在智库的各项建设中必须把业务能力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不断提升智库的专业化水平。南京市社科院将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打造具有南京特色的新型智库、体现南京智库的独特优势,尽快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二是坚持以点带面,促进研究成果的高端化。没有高端就没有竞争力,没有高端化的智力资源就解决不了艰巨复杂的现实矛盾和重大问题。南京具有良好的资源条件,智库建设将坚持高起点、高定位,着力打造一批智库建设的高地和品牌。三是放眼全球,促进地位影响的国际化。将智库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不仅是国内发展的需要,更是为了应对来自国际的挑战。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治国理政智慧的博弈,这背后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撑。南京市社科院将有针对性地开展国际间的合作,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中国思想”、提出“中国主张”、发出“中国声音”,为世界作出独创性的知识贡献和思想贡献。四是创新管理机制,促进智库治理的现代化。没有智库治理的现代化,就不会有智库建设的现代化。南京市对智库的建设和治理初步作出了系统的谋划和部署,在组织架构上建立一个由市领导及市四套班子研究室、市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统揽全局的南京智库协调委员会,在运行机制上构建智库建设、管理、运用的立体框架,奠定现代化治理的制度基础。(记者 铭兴)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