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绥河小甸子村7岁女孩没户口 无法报名上学
晓月抱着她心爱的小狗。
记者 丛玉杰 文/图
“有一个小女孩,家境贫苦,没有户口,没法上学,非常可怜!”日前,我市萤火虫公益志愿者联盟的几位好心人致电本报,称他们在参加献爱心活动时得知,船营区大绥河镇小甸子村,7岁女孩晓月(化名),由于没有户口,眼看到了上学的年龄,却无法报名,希望能引起关注。
女孩缘何没有户口?她的境况如何?近日,记者辗转来到小甸子村采访。
女孩:
我已经两顿没吃饭了
从市内出发,由船营区欢喜乡一路向西,汽车沿着崎岖颠簸的山路行驶一个多小时,才来到小甸子村。随后,在村民的指点下,沿着两边长满野草的小路走了七八分钟,看到一栋破旧的房子——这里便是晓月家。
用木条制成的大门,已经倾斜。走进大门,一根绳子横在院子里,小月说,这是她的秋千,她每天都要在这里“打悠”。说着,晓月坐到绳子上,晃悠了几下。只见晓月长发散乱地披在肩上,由于身体瘦弱,沾满了尘土的衣服显得有些肥大,并且,衣服明显已经多天没有清洗。她光脚穿着一双不合脚的拖鞋,走路时,露出沾满泥土而黑黑的脚掌。
在晓月的带领下,记者穿过这个不大的院子,进入到晓月家。房间内凌乱不堪,黑得发亮的被褥与其他杂物一起堆在炕上。
晓月不认生,很喜欢说话。见到记者带给她的饼干、香肠等食品,她的脸上立即露出笑容。“我爸和我妈离婚了,我妈去城里了,我跟我爸一起过,但我爸今天早晨五点多就出去了,到现在,我还没吃早饭和午饭呢……”晓月一边吃着饼干,一边说。在她白皙的脸上,一双灵动的眼睛,充满着童真,却又流露着无奈。
据晓月讲,她爸经常去山里采山货,然后拿到集上卖掉,用采山货挣的钱,给她买吃的。
随后,记者在晓月家的厨房里,看到三个鸟笼子。每个笼子里,都有一只鸟在跳跃、鸣叫。除了几根干枯的玉米,厨房里没有任何食物。
晓月说,每次她爸出去,她就独自在家,经常挨饿。有时候,饿得受不了,她就跑到邻居家或者亲戚家要点吃的东西,吃饱之后,如果有剩菜汤,她就把剩菜汤拿回来喂小狗。
记者注意到,晓月家的这只小狗,瘦得几乎皮包骨。“这只小狗是我养的,它和我可好了,每天和我做伴!”晓月说,自从她妈妈离开家之后,她很想妈妈,经常哭,有时候,哭得眼睛都肿了。每次哭的时候,这只小狗就在她身旁摇着尾巴。
村民:
父母未婚生育使女孩成“黑户”
记者在晓月家等了很久,仍然没能等到晓月爸爸回来。由于晓月对家中的很多事情无法说清,记者采访了晓月的亲属和邻居。
据晓月的一位远房亲戚讲,晓月的爸爸丁某今年31岁,比晓月的妈妈郑女士大五六岁,结婚时,郑女士没到法定年龄,也没登记,就那么在一起过了。晓月在出生前,没有“准生证”,出生后,也没有“出生证明”。
“晓月出生后,由于他们家的经济条件不好,丁某和郑女士经常吵架,两个人根本无暇顾及晓月的户口问题。去年,郑女士和丁某分手,晓月跟丁某一起生活。”晓月的亲属说。
据了解,丁某的户口所在地是小甸子村四社,由于居住的房子是土墙瓦盖的,加上年久失修,几乎要倒塌,大约在去年,晓月的爸爸带着晓月来到三社,借住在这个房子里。
一位村民告诉记者,丁某原来与其父亲在一起居住,丁家有几亩旱田,每年播种玉米,日子始终处于勉强维持状态。后来,丁某的父亲将这几亩旱田包给别人,到城里打工去了。丁某为了照顾晓月,留在了村里。女孩母亲:
能给孩子上户口是最大心愿
记者回到市内,几经周折,与晓月的妈妈郑女士取得联系。
据郑女士讲,她出生于1991年,和丁某结婚的时候,由于不到法定年龄,没有登记。7年前,她在船营区青岛妇幼保健院生下了晓月,当时没有办理《出生医学证明》等相关手续。
郑女士说,眼看晓月到了上学年龄,她非常想给晓月上户口,而上户口需要提供孩子的《出生医学证明》。前不久,她到该保健院给晓月办理这份证明,但院方表示,根据最新规定,需要做亲子鉴定,每个人的费用是5000多元,由于实在拿不出来这么多钱,这件事情没能办成,她只复印了相关资料。
相关部门:
办出生证明需做亲子鉴定
记者与市卫计生委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在他们的协调下,青岛街妇幼保健院查询到了晓月出生时的相关信息,显示晓月出生于2009年6月。晓月出生后,她的父母没有办理《出生医学证明》,此后,她的父母也一直没有到该保健院办理。大概在今年三月,晓月的家人来到该保健院,复印了当年住院时的一些信息。
据介绍,《出生医学证明》是“人生第一证”。前不久,省卫计生委对《出生医学证明》签发管理做了补充规范,孩子出生三年以上未办理《出生医学证明》的,首次签发时除提交相关资料外,还须提交法定鉴定机构出具的亲子鉴定证明。在该通知下发前,我市相关部门曾对此事在媒体上进行了公示,告知家长在规定时间内(出生一个月内)为孩子办理《出生医学证明》,尚未办理者抓紧时间办理,但丁某和郑女士一直没来给晓月办理这份证明,由此错过了办理的时间。
(编辑/王晓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