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吉林人李紫琼:踏实去做 前景巨大

15.11.2017  14:28

“与凤凰同飞,必是俊鸟,与虎狼同行,必是猛兽!”多年来,李紫琼敢于挑战新鲜事物,涉足多种领域,只为不负最初的梦想,和坚守的信念。她从一名普通的大学教师,到如今走上新媒体高端论坛的讲台上,讲授新时代下新媒体的发展与运营,深受众多新媒体大V、新闻从业者以及军人、警察等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和赞誉。在浮躁的社会里,只要她累了,每当夜晚无法入睡时,都会静下心来为自己写诗,她说,写诗是对人生的思考,也是情感的升华。  来长春12年,她努力拼搏,锐意进取,在自己创业路上越走越远……

关于新的传播时代:

重新定义新闻

记者:我查询了关于您的一些资料,发现从去年八月份开始,您频繁地出现在我省新媒体的高端论坛、机关单位培训的讲台上,讲授新媒体的发生、发展、现状及趋势,听过您课的人,从新媒体大V到传统媒体的新闻从业者,从大学生到公务员,甚至有军人、警察等等,无一例外的,您都受到大家的欢迎与好评,如此身份悬殊、思想差异的群体,对新媒体理论的理解能力与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上,肯定是千差万别的,如此融合与统一的课堂,您是怎么做到的?

李紫琼: 这个问题,看似复杂,其实简单。面对不同的群体,讲共性;面对新媒体,讲个性。比如,不管是大学生还是公务员,我们手里都有手机,这就是共性,现在每个人都有微信群,学生工作用群发通知,公务员也用群发通知。在面对用微信群来沟通的问题上,大家是一致的。所以,以前我讲,在新媒体时代跨界融合的发生,有一个玩笑话:“移动一直认为联通和电信是他的竞争对手,有一天回头看,真正的对手是腾讯的微信。人们用微信语音通话的时长和频率比打电话要长得多。”

记者:从我个人的新闻从业来说,我觉得这几年,我们传统新闻媒体出现了许多问题,都说挑战和机遇并存,但事实上,常常觉得机遇是有,但挑战更大,你对这个现象,有何看法?

李紫琼: 我觉得这是一种“此消彼长”的新闻消费业态造成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用这个主要矛盾来分析传统媒体的从业者,再明确不过。人民想要看到的,报纸上没有。因此,我们一味地把传统媒体的萎缩归结到新媒体的涌现上,是不讲道理的,归根结底,新闻是一种精神现象,要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需要从精神层面,也就是观念层面找原因。时代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还坐在单一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的“上层建筑”里,是感受不到这种变化的。可是,只要我们能从实际生活出发,这个问题既好理解,也不难解决。

记者:那您又是怎么定义新闻的?

李紫琼: 我一直在试图重新定义新闻。近年以来,因为参与省、地市州等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相关培训,我也近距离地接触了各不同层次的新闻传播从业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我也正在写一本关于新媒体传播的书《新媒体论》,在这本书里,我重新定义了新闻。以前我们谈起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比较含糊,我在这本书里,给新闻的定义是“新闻是人们对决定其生存状态的生存环境的信息需求选择。新闻传播的目的是减少人们对关系其生存状态的生存环境的不确定性。其中,确定性是静止状态,是相对的;不确定性是运动状态是绝对的,是永恒的。”

记者:这个定义与以往定义比较,您在突出强调的是什么?

李紫琼: 强调的是新闻的本质。以往我们往往认为有关“政治的、大事件的”才叫新闻。今天,新媒体传播中更多的是“小事件”——事关人们生活的细枝末节、一点一滴。可有些小事件,在传播过程中,正是每一个普通人的关注点,会成为一个重大舆情。所以,我强调新闻的本质是“人们对决定其生存状态的生存环境的信息需要”。

关于新诗创作:

诗歌的魅力在于它包容一切有形象和无形象的文化关系

记者:我看了您的一首小诗《寻人启事》:“除了身份证和户口本还有谁能证明我是我”,我觉得挺有意思,但又觉得不像诗,我能感觉到您要表达的情绪,但又说不准是什么情绪。我想问您,您这首诗有没有确定的含义?

李紫琼: 有。任何一首诗,都有确定的含义。它取决于作者,也取决于读者。如果作者和读者一致,就叫共鸣;如果不一致,那跟每个人的情感状态、经历、知识水平、读诗需要等综合因素有关。

这首诗,其实我是写给身在异乡的漂泊者。这三十多年来,中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有目共睹。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必然导致城市人口中的漂泊群体愈加盛大。我也是漂泊者,来长春十二年,创业三年多。其中心酸、孤独、快乐等等,五味杂陈。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丰富多彩的,阴晴交错的,而对于一群漂泊的人来说,心灵更脆弱,对阴晴的感受更敏感。我写这首诗,是我最直接的感受。我一年有一到两次返乡,故乡比他乡还陌生。尤其是父母故去以后,故乡就变成了一个背影。有时候,走在回乡的路上,常常觉得自己的影子都是陌生的,列宁说,“忘记就意味着背叛”,于我个人而言,我不能忘记养育我的土地。哪怕只剩一个陌生的影子。所以这首诗,写孤独,写被隔离,写无人了解,于是才有了“除了身份证和户口本,还有谁,能证明我是我”这样的句子。这也是“不忘初心”的另一种阐释。

记者:您这么一说,我理解了。诗歌有时候是一种思考。

李紫琼: 对,诗歌固有的反思精神。诗歌创作可以有直接形象,也可以无。诗歌的魅力在于它包容一切有直接形象和无直接形象的文化关系。因为人就是一个文化动物,没有社会文化关系,就退回到了动物时代。所以,所有的思考都是“文化”的。

记者:但我好像还更愿意读您有直接形象的诗歌,因为好懂。比如这首《生命》:“生命像一张旧报纸糊在沉默的墙上每一个字都有了说话的欲望”。

李紫琼: 恩,你喜欢这个,或许是因为你是记者,对报纸感到亲切。我在《知更鸟掠过水面》这本诗集里,对这首诗有注解。

关于新农村电商:

我们需要新型职业化农民

记者: 您好像比较早地就涉足农村电商了吧?

李紫琼: 不算早。做农产品营销、包装比较早,是在2013年。那个时候,还没有做农村电子商务的概念。真正做农村电商的研究、应用是在2015年,吉林省有了第一批电子商务示范县以后。

记者:您给农民讲过课?

李紫琼: 是的。这应该感谢我的一个朋友。她介绍我去,是咱们省第一批电商示范县名单里的伊通县。那次讲课,很受触动,尤其是吃饭的时候,很多农民代表向我表示感谢,看着他们的样子,我突然想起了小时候和父母在田里干活的场景。跟农民在一起,这种感觉很好。其实往前数一百年,都是农民。中国是农业社会,我们骨血里,对土地、对粮食、对田园有浓重的情结。

记者:您对我省农村电商的发展有何看法?

李紫琼: 还是用数据说话吧。从地域看,全国2017年“双十一”当天农村网络零售额排名前十的省市分别是:浙江、江苏、福建、四川、河北、山东、广东、湖南、安徽、河南。今年双十一,央视财经频道11月11日早上进行全国农村电商销售数据实时播报时,就达到207亿多,其中农产品就是19亿多。在农村电商市场,区域发展极度不平衡,东北尤其滞后。我上周去临江,为临江的乡镇企业做品牌化包装,提到打造电商团队的事情。当地企业家说,其实我们也想,但是缺人,缺电商人才。

记者:我觉得咱们东北其实在农产品上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的,您觉得呢?

李紫琼: 对。黑土地上,生长着太多令人向往的产品。比如黑龙江五常的稻花香,电商就做得不错。现在五常各屯子的大道上,都是各快递公司和物流拉大米的车。而且五常各家快递公司都开了运米专线,运费是普通运价的一半,走物流更便宜。其实,五常能做的,我们也能做,关键在于是真做,还是只看不做。

记者:与您谈了新媒体、新诗创作和新农村电商,那我想问一下,您眼中的新时代,是什么样的?

李紫琼: 我眼中的新时代,就是有“更多选择的时代”,从十八大到十九大,中国人的选择越来越多,你可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真的能做到;你也可以“冲出城市,走向农村”,想做也能做到,而且前景巨大。问题在于有了选择,就踏踏实实去做,做了会怎样,到了山顶就能够一窥全貌了。

人物简介:

李紫琼,女,1984年生。

2009年毕业于长春师范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吉林省信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吉林省融媒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长春市新媒体人士联谊会副会长。目前,教学与研究重点为新媒体传播、农村电子商务应用、乡村旅游形象设计与传播。近年来,应邀为机关、团体和政法单位作多场论坛或培训,主讲课程有《互联网+形势下的新媒体经济》、《新媒体建设与知识产权自律》、《互联网+背景下的媒介变革》、《微信等自媒体传播理论与实操》、《中国县域电商发展模式研究与应用》、《中国农业现代化路径》等,受到社会广泛好评。作为丛书副主编参编高校实践教育教材《影视广告原理与制作》,吉林出版集团出版。

目前,其新媒体研究专著《新媒体论》与诗歌作品集《知更鸟掠过水面》即将出版。

温海涤  记者  高羽  报道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