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限塑令”将有升级版?
新华社长春11月5日电(记者张建)六年前,我国开始执行“限塑令”,并取得一定效果。如今,出台“禁塑令”呼声渐高。据了解,吉林省即将成为“禁塑令”先行者。这个“禁塑令”如何执行,有何作用?
现状
2008年6月1日起执行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规定,全国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所有的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该规定出台初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目前正在遭遇尴尬。
如今,不少宅男宅女喜欢叫外卖,由于外卖需要运送,又不能消耗太多成本,超薄塑料袋和一次性餐具就成为餐馆的选择。某高校一位研究生告诉记者,使用一次性餐具或者塑料袋盛饭,吃饭后不用刷碗,非常方便。
记者在长春市一些高校和商业中心采访发现,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塑料餐具的商家是少数。一家餐馆负责人表示,大家使用的塑料袋和餐具大同小异,顾客有需要,餐馆就要提供。
在长春市沃尔玛超市多家店面,标有超市标识的符合国家限塑标准的购物袋要收费,而在生鲜区和蔬菜区,提供“手撕袋”,记者发现,这些“手撕袋”受欢迎,消费者“一撕就是一叠”“装一个苹果都要撕个袋子”的现象普遍存在。
超市工作人员坦言,对于随意拿取“手撕袋”的行为,他们也无奈,靠消费者自觉,不能强硬制止。记者还发现,在长春市一些食杂店,依旧提供超薄塑料袋,如果购买的东西多了,店主还会为消费者主动提供塑料袋。
升级
有关部门2013年公布的《“限塑令”实施以来的主要成效》显示,“限塑令”实施以来,塑料购物袋使用量和丢弃量有所减少,“白色污染”问题得到一定程度遏制。但是,由于没有替代产品跟进以及人们传统消费习惯的作用,一段时间后,塑料购物袋的使用量又反弹了。
为此,2013年4月,国家有关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深化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实施工作的通知》,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执行“限塑令”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细则或地方条例(办法),细化要求,提高标准,逐步探索“禁塑”的可行性。
在这一背景下,吉林省决定自2015年1月1日起,在全省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和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塑料餐具。
据了解,吉林省“禁塑令”是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薄膜袋制品和餐具两大类产品。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薄膜袋,包括购物袋、连卷袋和平口袋,不包括商品出厂的原始包装袋和用于盛装散装生鲜食品、熟食等预包装袋。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餐具包括餐盒、碗、杯、盖、盘、碟、刀、叉、勺、吸管。这类产品原料主要来源于石油基化工原料,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大,长期使用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吉林省发改委副主任宋刚认为,来源于生物基的替代产品原料可再生、生产环节不产生有害物质,使用安全,废弃后可自然降解,不会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从目前来看,替代产品生产技术成熟可靠,吉林省已具备生产能力,可以满足‘禁塑’后的市场需求。”
执行
吉林省多部门近来表态,将强力推行“禁塑令”。吉林省发改委、工信厅、环保厅、商务厅、工商局、质监局等部门日前联合召开全省“禁塑”动员大会暨产需衔接电视电话会议,推动产需衔接,开展政策预热,为“禁塑令”的实施打好基础。
吉林省环保厅副厅长孙铁表示,从现在开始,对以石油基为原料生产在自然环境或堆肥条件下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购物袋、塑料餐具等建设项目坚决不批,从源头上控制“白色污染”的产生。
吉林省各地工商机关还将开展“四查四打”:一查主体资格,打击无证无照经营;二查经营行为,打击扰乱市场经营秩序行为;三查商品标识,打击冒牌贴牌;四查商品质量,打击劣质商品,实现主体合法、行为合规、质量合格。
宋刚认为,“禁塑令”有效实施,不仅能使吉林省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迈出坚实一步,更能使吉林省以聚乳酸为代表的生物化工产业突围,占领发展先机。
此外,吉林省政府拟提请本省人大将“禁塑令”上升为地方性法规,进一步扩大立法范围和“禁塑”内容,制定“禁塑”目录,并根据新产品生产和市场供需状况,适时调整目录。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吉林省的“禁塑令”尝试取得成功,很有可能得到其他省份的复制,不但相关产业将受益,而且自然环境将得到更好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