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底新三板挂牌公司数快速增长 将达4000家
随着17家企业在7月22日的挂牌,新三板迎来了新的起点,这一天新三板挂牌企业家数达到了2811家,超过了沪深交易所2800家的总和。业内人士指出,正金字塔型的多层次资本市场雏形显现,这是新三板里程碑的时刻。
今年以来,新三板经历了“全民争上新三板”的盛况,也遭遇了低谷和瓶颈,未来新三板或还将迎来分层、开放做市商制度、竞价交易等变化与革新,前途任重而道远。
挂牌数量快速增长
“没有一家交易所可以在半年的时间内挂牌1000余家企业,但新三板做到了。”一家券商新三板业务部门的负责人指出,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从2015年1月的1572家增长到2015年6月30日的2637家,6个月共增长1065家,平均月增长178家。而7月的22天里,又有174家企业挂牌新三板,这在IPO暂缓的背景下尤显珍贵。
“目前我们在审企业有900家,据不全面统计,已和券商签约,有意向登陆新三板的公司接近4000家,我个人预计到今年年底,新三板的挂牌公司有望达到4000家。” 全国股转公司副总经理隋强表示,融资额度将超千亿。
截至6月底,新三板半年内即实现融资317亿,对应742次的发行次数,平均每次融资金额4200万。此外,已披露融资预案未执行的尚有583亿元。
安信证券分析师诸海滨认为,这得益于新三板挂牌速度极快,类注册制的挂牌方式、无行业限制、无盈利要求的挂牌条件,让这个市场快速扩容。一般来讲,一家企业要想登陆新三板,从最初的筹备到挂牌成功,通常3个月内就可以完成,低门槛、低成本、灵活、融资便利是新三板市场的特点。
此外,新三板给予企业灵活性、主动性选择发行股票的窗口时间、发行股票数量、发行价格,只要有投资者愿意购买企业所发行的股票。
据初步统计,目前挂牌新三板的公司主体为成长型、创业型、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平均的设立时间不到10年,平均的股份制改造时间不到两年。已挂牌的2811家公司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区,涉及82个不同行业,中小微企业占比96%,民营企业占比97%,高新技术企业占比77%。
一些体量较大,符合交易所上市条件的,如齐鲁银行、中科招商等也纷纷转向新三板挂牌。
制度建设仍需加力
近3个月来,新三板市场的投资者遭遇了“过山车”行情,曾经火爆至极的新三板市场遭遇断崖式下跌,指数遭“腰斩”,交易量大幅萎缩。兴业证券分析师纪云涛指出,这一方面与A股市场的非理性下跌有关,另一方面是由于政策力度或不及预期,应健全制度体系提振市场信心,改善流动性问题。
三板做市指数从2673点到1103点,只经历了3个月的时间,日成交额也从此前的52亿元跌至7月22日的4.2亿元。
行情的急速转变让市场参与各方一时间未回过神。二级市场低迷,挂牌企业的增发融资计划大打折扣,破发率高企,做市商以及基金机构也大规模亏损,很多暂停报价。公开数据显示,4月以来,公布定增的做市企业达到250多家,以最新收盘价计算,出现价格倒挂的有60家,破发率约为24%。
“流动性是新三板市场的主要症结。”上述券商新三板业务部门的负责人表示,做市制度增加了市场流动性,但这些流动性与急速扩容的新三板体量不相符,市场此前预期的开放做市商制度迟迟未落地,现有做市商仅限于券商,数量较少,加之,只允许做市商以自有资金做市,这些都较为明显地阻碍了做市商资金总量的发展。
此外,市场还希望新三板能在竞价交易、公募基金进场、分层制度等方面有所突破。该券商新三板业务部门负责人指出,这些都是改善市场流动性的制度设计,同时,还应加强转板机制的建设,吸引优质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增强市场的融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