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祭祀新风吹遍春城

07.04.2015  10:42

  又是一年青草绿,又到一年清明时。传统的清明节里,祭祖扫墓、追念先人是极为重要的内容,体现了国人重视孝道、懂得感恩的道德情怀。然而,不文明的祭祀方式却让优良传统蒙上一层“雾霾”。因此,选择绿色文明的方式祭祀先人,不仅是新时代的呼唤,更是一种道德的选择,一种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今年的清明节,市委、市政府依旧坚持不懈,大力倡导文明祭祀新风尚,我们看到了一些欣喜的变化。许多市民不再披星戴月赶到十字路口焚烧纸钱,而是选择时空信箱、清明诗会、放飞风筝等文明祭祀方式,完成慎终追远、缅怀先人的心愿。

  时空信箱: 寄殷殷思念 传笔笔真情

  “远方,有着我内心深处最深的呼唤!您在天堂还好吗?”3月31日,在文化广场,千余名市民饱蘸深情,将自己对故去亲人的思念汇成字句,书写于现场免费发放的1000张《清明家书》明信片上,然后投递到墨绿色的“时空信箱”内。

  “年轻那会儿,我和老伴多年两地,那时候沟通感情的方式基本上就是通过写信。”刚刚丧偶不久的市民王大爷告诉记者,虽然自己与老伴已阴阳两隔,但他仍有千言万语想对老伴诉说,“时空信箱”让他重温了与老伴书信传情的美好回忆。

  据了解,自3月28日起,民政部门就在我市的南湖公园西门和文化广场放置了“时空信箱”,市民可随时将寄托哀思的明信片及信笺投入其中。每日15时,市殡葬服务中心、华夏陵园的工作人员都会整装出发,将“时空信箱”中的信件送到指定地点庄严传递。

  清明诗会: 诗篇写思念 吟诵慰故人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一曲美好的乐章,那是树木对大地滋养的感恩;白云在天空中飘荡,绘画着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蓝天哺育的感恩。”4月3日,市文明办、市民政局、朝阳区文明办、朝阳区民政局、华夏陵园等单位在文化广场联合举办“清明诗会——长春市2015清明节‘微思念’社会公祭”系列活动,千余名市民参加,之前经过社区选拔产生的10名清明诗歌获奖者,登台朗诵各自诗作。

  记者在现场聆听,被群众推崇的这10篇清明诗歌,或怀念革命先烈,或怀念至爱亲人,字字铿锵,句句激昂,犹如一把把打开时空之门的钥匙,勾起现场市民对已故亲人的悠悠思绪,引起大家的深刻共鸣。

  “大诗人雪莱曾经说过,一首伟大的诗篇像一座喷泉,总是喷出智慧和欢愉的水花。在我看来,清明节是一个让人们静下心来思考生命、回味生命的节日,就应当以诗会这种文明又环保的方式感怀先人。”市民高先生表示,烧纸是封建陋习,无法让人在记忆深处触摸、感受亲情的温暖,也背离了清明祭祀的本来意义。

  放飞风筝: 风筝送寄语 文明祭先人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是今年清明节的真实写照。然而,绵绵细雨并不能阻挡人们祭祀逝者的脚步。在文化广场,近百名市民放飞五彩缤纷、形态各异的风筝,借此表达对逝者的思念与祝福。

  看着飞翔的风筝,市民李大爷感概万千:“父亲生前就喜欢放风筝,放风筝祭祀,也算是实现了老人家的遗愿。”另一位市民王女士则在风筝上写下思念爷爷的话语,希望风筝能将她的思念带给爷爷。

  “在古代,风筝被称为纸鸢,既是春天里吐故纳新的象征,也是追思亲人的祭品。风筝放飞得越高,意味与天堂的亲人越近。”省民俗学会理事长施立学表示,放飞风筝寄托哀思这一祭祀方式既传统,又环保,独具韵味。(记者 祝书琳 周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