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院的带头人
在伊通满族自治县大孤山镇刘家村,要问哪儿最热闹,村民们准会告诉你:“赵有文化大院。”伊通满族自治县大孤山镇刘家村东马家沟屯有农户60多户,300多口人。刘家村的农民文化活动首先就是从这里兴起的。
在这个小村里的农家文化大院,其实就是村民赵有的家,整洁利落的小院,宽敞明亮的房屋,房间里整齐地摆放着书架、调音台、喇叭、快板等,有的村民在看书,有的聚在一起编排新的节目。“我这儿已经成了乡亲们的活动中心,农闲没事的时候大家都愿意来这看书、扭秧歌、排练舞蹈节目。”文化大院主人赵有笑着说。
赵有是一位60多岁的农民,是东马家沟屯农民文化活动的带头人。从2005年12月开始,在他的组织和带动下,先后有30多名村民自发组成了东马家沟村农村文化大院。文化大院刚刚成立之初,正是农闲季节,赵有每天同几位村民一起利用几把简陋的二胡、锁呐等乐器学习着一些吹拉弹唱,周围的村民见他们活动编排的有声有色,就纷纷加入。赵有见加入的人多了起来,就把加入进来的人编在一起,组成了一支农民文化传播志愿者服务队,每天自编自演一些文艺节目或组织村民扭一扭秧歌。
看到村民们如今的文化生活如此丰富多彩,赵有特别欣慰。他心里最清楚,10年前村里可不是这样,那时大家每天喜欢玩小牌、打麻将,虽然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了,但是赵有觉得,应该为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做点儿什么。于是,他组织村民成立了农家俱乐部,村民平时在一起编节目、演节目。2006年,在农家俱乐部的基础上,成立了农家文化大院和小剧团,这也是伊通如今180多个农家文化大院中成立最早的一个。农闲的时候,大家基本上每周2次在大院活动,村民们已经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渐渐地,文化大院小有名气,不仅本村村民来参加活动,十里八村的村民们也骑着摩托车或搭车来文化大院活动。
赵有最擅长的是吹喇叭和打竹板,虽然他人不善言辞,可打起竹板却是振振有词,内容都是他自己编排的,包含着国家的各项政策和各种科技常识,赵有还和村民自编了二人转小帽《啰嗦五更》、《绣八仙》、《西厢观花》等精彩节目,深受村民们喜爱。“大家通过参加文化大院的活动和看文化大院的演出,不仅了解了国家许多惠农政策,懂得了科技种田知识,而且邻里关系也和谐了,大家都变得越来越文明了。”对于文化大院成立后村里发生的变化,村民张子臣深有感触。
“身为一名普通农民,能为家乡的文化事业尽一些力,我特别高兴。这个大院能发展起来,还多亏了镇政府和县、镇文化部门的支持。”赵有坦言,作为一名文化志愿者,能够为建设美丽伊通、构建幸福和谐伊通贡献力量是自己应尽的义务,他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为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发展和传播优秀农民文化的行列中来,让更多的农民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