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也是生产力

13.01.2015  16:39


      拍卖头鱼

核心提示

◆冬捕是一门技艺、一项生产活动,更是一种习俗、一种文化、一种文明。

◆北方蒙古族草原文化、东北渔猎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不断融合,形成了作为郭尔罗斯特色文化一部分的查干湖渔猎文化。

◆冰下捕鱼场景壮观、技艺独特,具有浓郁的北国特色,观赏性强。

◆查干湖冬捕品牌的打响,极大地提升了当地旅游业的竞争力,旅游业的进步,更是带动了当地的渔业生产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冬日里的查干湖,冰雪莽原望不到边。2014年12月28日,查干湖北岸渔港码头人山人海,上万的游客聚集在这里,松原查干湖第十三届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盛大开幕。圣火采集、祭湖醒网、捕捞头鱼、头鱼拍卖、上湖观鱼,在浓浓的查干湖特色民俗色彩中,一年一度为期一两个月的查干湖冬捕正式开启。

冬捕是一门技艺、一项生产活动,更是一种习俗、一种文化、一种文明。这里是中国的北方,勤劳智慧的各族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展示出了无数的聪明才智,很多技艺和生产工具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里号称最后的渔猎部落,传统的冬捕习俗和冬捕渔业生产方式在这里作为我国北方渔猎文化的一个遗迹得以保存,古老的文明直至今天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特色文化习俗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旅游资源。在保护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的文化发掘和十几年的精心打造,目前查干湖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已经成为国内知名的冬季旅游品牌,查干湖冰湖腾鱼成为吉林八景之一,成为代表我省松原市城市形象的一张亮丽的名片。

多文化碰撞下的“渔猎部落”

闻名遐迩的查干湖又名查干淖尔(蒙语)、查干泡、圣水湖,位于我省西部松花江畔的前郭尔罗斯大草原上,总面积60万亩,是省内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第七大淡水湖、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吉林省著名的渔业生产基地。

在查干湖旅游区渔场荷花池北侧,有一座外观别致的查干湖渔猎文化博物馆暨吉林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博物馆,馆内的藏品静静地诉说着查干湖一带渔猎文化的历史。

查干湖冬捕历史悠久,源于史前、盛于辽金。在前郭县查干湖东岸的青山头发现的遗迹遗物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阶段,青山头人就已经开始在这里开拓文明、繁衍生息。

辽代自圣宗起,直至天祚皇帝,每年都千里迢迢从京城出发,带领群臣及宫嫔、后妃们到查干湖巡幸、渔猎。史载为“巡幸”、“春猎”,击冰取鱼,大摆“头鱼宴”,“春尽乃还”。至金代大安三年(公元1211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攻占金国的塔虎城后,更是将查干湖看作是蒙古族兴旺发达的守护神。

千百年来,这里的捕鱼技术代代相传。

查干湖一带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渔猎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三者之间长时间相互碰撞,相互交融。

渔猎文化主要源于当地以捕鱼打猎为生的青山头人,游牧文化主要来源于草原上的蒙古族,中原农耕文化的传入是由于郭尔罗斯历史上一位蒙古族王爷吸收关内人开垦长春、农安、九台一带的土地。北方蒙古族草原文化、东北渔猎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不断融合,形成了作为郭尔罗斯特色文化一部分的查干湖渔猎文化。

冬捕,是每年查干湖渔夫生产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冬捕的仪式,自然集合了查干湖渔猎文化的几乎全部特色元素。

在每年查干湖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上,都会上演隆重的祭湖醒网仪式等活动。

“祭湖”源于游牧文化,出于对山水的崇拜,蒙古族人征服辽金古城塔虎城之后开始祭湖,在青山头上,行“九九礼”祭查干湖。“醒网”是渔猎文化的体现,仪式的意思是在冬季打鱼前把沉睡在库房里的网“唤醒”。在节庆的其他系列活动中,中原农耕文化的痕迹也是随处可见。

查干淖尔冬捕渔猎文化民俗是我省著名文化学者、民俗学家曹保明先生在二十多年前从民间渔猎生活中挖掘出来的一个文化范例。他认为:建立这个范例的思想和文化原则非常清晰,一是真实保护北方民族的渔猎生活,包括过程、技艺和文化;二是建立遗产保护制度,不允许轻易改变和摒弃遗产性;三是不断发挥传统文化的力量,让鲜明的民族特色保存下来。经过二十多年的不间断努力发掘,如今查干淖尔冬捕文化习俗已成为地球北部最具代表性的渔猎文化典型,主要体现在渔猎文化的完整性、传统文化的生动性和地域文化的代表性上。

目前,曹保明先生为这里定位的“最后的渔猎部落”概念因符合遗产的文化性,已被普遍接受并迅速传播至西欧、北欧国家以及澳大利亚、匈牙利、捷克、俄罗斯等国的民族文化机构和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查干淖尔冬捕文化已成为人类和世界文化遗产宝库中活态的珍贵文化活化石。

传统冬捕技艺的生动展现

查干湖盛产鲤鱼、鲢鱼、鳙鱼等,其中尤以俗称胖头鱼的鳙鱼最为广大游客喜爱。

冬捕,是我国北方的一项传统渔业生产技艺。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前郭尔罗斯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查干湖渔场在冬捕渔业生产中对传统的技法原汁原味地进行了保留,使游客们能够在这个“最后的渔猎部落”里一睹先人们生产生活的场景。

为沿用传统的马拉绞盘作业,单是养马一项,每年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冬天的鱼好吃、好保存,冰下捕鱼场景壮观、技艺独特,具有浓郁的北国特色,观赏性强。

按照传统惯例,祭湖醒网仪式之后开始捕鱼。喝完壮行酒,随着鱼把头一声“上冰”的号令,参加冬捕的人员,跳上拉网车或爬犁,浩浩荡荡开赴冰上作业。一般每组三挂大马车,60多号人。

据查干湖渔场党委副书记单军国介绍,冬捕全过程一般包括画窝子、行网、打下网眼、打冰洞、下穿杆、扭矛走钩、马拉绞盘、打出网眼、出网、捞鱼、运输等十来个步骤。

网车到达网场后,由鱼把头确定位置,俗称“画窝子”,鱼把头根据湖的底貌及水深,确定位置后,开凿第一个冰眼为下网眼,再由下网眼向两边各数百步(方向是与正前方成70-80度角)确定翅旗位置,插上大旗(或灯)。鱼把头再由翅旗位置向正前方走数百步,确定为圆滩旗,再由两个圆滩旗位置去前方数百步处汇合,确定出网眼,插上出网旗。这几杆大旗所规划的冰面,就是网窝,网窝的大小方向形状、鱼把头送旗的角度、准备等,都凭鱼把头的师承和经验。

鱼把头插出翅旗后,由打镩的沿下网眼向翅旗处每隔约15米凿一冰眼,之后下穿杆(长18-20米的细杆)。由“走钩”将插入冰下的穿杆用走钩将之推向下一冰眼,穿杆后端系一水线绳,水线绳后带大绦,大绦后带网,跑水线的水股子拉着水线绳带动大绦向前走,马拉马轮子绞动大绦带着大网前进,后面是跟网把头用大钩将网一点点放入冰下,并随时掌握网的轻与沉。两侧网前进到出网眼后,已将整个网全部下入水中,此时水中的鱼全部围在网中。

接下来是出网,由三匹马拉动出网轮,由出网轮上的旱绦和卡钩配合将双侧网合并一起,96块网组成的一张大网,一次同时拉出每翅的3块,称为一拉,分16次拉出。第一拉没鱼,第二拉开始出鱼。出鱼时,挂在网上的鱼直接随网拉到冰面然后摘下,浮在出网口的鱼用“捞子”捞出。最后,因每拉赶鱼的原因,更多的鱼都集中在网肚之中,网肚是网后端的一个兜,一个网肚最多能容纳百万斤的鱼。

鱼把头是每组冬捕队伍里的头领,肩负组织领导指挥之责,素质要求高、工作技术含量大,一般是师徒相传,他们在查干湖渔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居于核心地位。

查干湖最有名的鱼把头叫石宝柱。15岁开始打鱼的他今年已是八十多岁的高龄,虽然早已退休在家,但每到冬捕时他都要去看看上冰作业的孩子们。一线作业的年轻鱼把头们有啥拿不准的事也必然要找他商量。大家尊重他还有一个原因——他是“查干淖尔冬捕习俗代表性第十九代传承人”。

一业兴百业旺的行业效应

旅游业具有很大的综合性,涉及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与其他相关行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

2002年至今,在百里查干湖湖面上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已成功举办了13届。

十几年来,伴随着查干湖冬捕习俗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查干湖冬捕在国内外拥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吸引着八方游客,尤其是广大自驾游游客。

查干湖没有大门、没有门票,深受北方广大自驾游车友们的喜爱,是我国北方自驾游线路上的重要节点。

今年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启动当日,天刚蒙蒙亮,查干湖附近的公路上就是一派各种车辆川流不息的景象。当天在布满了积雪的湖面上常能看到上百辆汽车成七八列纵队滚滚前行的壮观场景。祭湖醒网、头鱼拍卖、冰湖出鱼,现场更是人涌如潮。

一业兴百业旺,查干湖冬捕品牌的打响,极大地提升了当地旅游业的竞争力,旅游业的进步,更是带动了当地的渔业生产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查干湖水域宽广、水质优良,查干湖的鱼肉质好、有嚼头,但在相当一段时间里知道的人并不多,市场上价格也不高,产品缺乏竞争力。从2002年开始,查干湖渔场借每年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的东风,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和旅游拉动,使渔业生产实现了质的飞跃。查干湖鱼一夜之间身价倍增,胖头鱼成为国内淡水鱼市场中的顶级产品,倍受消费者青睐。

今年冬捕期间,国内著名电商京东商城线上包销了全部查干湖2.05至3.45公斤胖头鱼,查干湖冬捕鱼更是通过快递公司的“冷链”实现了24小时送货上门。仅此一项即可销鱼25万公斤。

前郭尔罗斯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旅游规划发展局局长董晓燕认为:近年来查干湖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的举办以及查干湖旅游业的繁荣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从游客构成来看,来查干湖的自驾游游客占比达90%以上。由于自驾游游客人均消费水平高、消费内容多,对当地零售商业、餐饮、娱乐、旅店、加油站等行业的影响比较显著。

查干湖岸边的妙因寺村和西索恩图村曾是前郭县全县闻名的贫困村、光棍村,伴随着查干湖旅游业的发展,这两个村早已成为全省闻名的旅游专业村、小康村。这里的绝大部分劳动力都已从土地上剥离出来,实现了就地转化,顺利地实现了从一产向三产的转变。服务业取代了原始的种植业经济,村民们的收入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旅游服务业收入占到农民家庭收入的绝大部分份额,整体收入水平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旅游经济开发的步伐,增强了当地居民的文明意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人不进步、不文明,就没人来旅游。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查干湖沿岸各村村委会纷纷加强了精神文明建设,不仅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社会治安状况也有了明显改善。

文化也是生产力。深入发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发挥好旅游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查干湖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一路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