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改工作扎实有序成效显著
本网讯(记者王子阳)今年以来,我省紧紧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认真对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国务院政策措施落实中存在问题进行整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梳理出需要整改的32个问题,制定下发了具体整改工作方案,逐条逐项明确整改任务、责任分工、步骤和时间安排。目前,各项整改工作都在扎实有序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 按照《通知》要求,整改重点是解决取消下放事项质量不高、事中事后监管不到位、审批流程不优等问题。8月中旬,省政府组织省直相关部门、省政府参事、决策咨询委员、法律顾问、专家学者组成5个督查组,以问题和效果为导向,对近两年省级取消、下放和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逐项逐级逐个环节进行检查。对督查中基层反映的47个具体问题,进行了整改再落实。
在重大投资项目建设方面,探索开辟“绿色通道”、设立“并联审批”、实行“重大项目直通车”、“容缺受理”等审批模式,全力做好项目可研、立项、征地、环评等前期工作,着力压缩审批时限,助推项目加速落地。对新一轮东北振兴明确的46个项目,逐个建立项目推进组,实行月报、旬报制度;对139个政策点,实化为具体项目,放大政策效应,搞好先行先试。加强项目谋划储备,谋划实施了230个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
在扩大民间资本投资方面,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我省遴选出高速公路、铁路、水利、能源、市政设施、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7大领域36个项目向社会公布,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总投资达1022亿元。截至9月末,全省民间投资6193.6亿元,占比达到72%,比去年提高2.5个百分点。
在棚户区改造方面,我省强化改革创新,总结推广白城市“先建后拆”棚改模式,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效破解了诸多难题。8月27日至9月5日,省政府组成6个督查组,对全省各类棚户区改造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实地督查,对棚户区改造开工率达不到90%的市、县进行了约谈。截至9月末,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年度开工建设任务已经全面完成,开工建设29.21万套,开工率达102.6%,完成投资350.1亿元。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省在实施“暖房子”、城市二次供水改造、城市畅通、城市地下管网改造等方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全面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下发并组织实施《加快推进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鼓励民间资本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进入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参与城镇供水、供热、污水处理、环卫保洁、垃圾清运、道路、桥梁、园林绿化等的运营和养护,努力破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难题。
在促进信息消费方面,深入推进“宽带吉林”工程,推进三网融合试点,联通公司的网络升级改造已全部完成,IPTV业务平台也已建设完成。实施“智慧吉林”工程,在汽车定位、无忧车检服务汽车信息化平台、网络发票、安监生产监管平台和智慧农村手机支付等方面确定了26个具体项目。推动创建长春和吉林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净月开发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着力建设“好汇购”农村电子商务平台。
在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方面,下发并组织实施《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我省是继北京、福建、四川3省(市)后第4个出台政策的省份。将养老机构各类补贴纳入省级财政预算,明确补贴标准、范围和程序。实施省市县乡村五级养老服务网络工程,截至9月末,已开工建设公办养老机构22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455个、农村养老服务大院324个。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开展养老服务试点,促进资源有效整合。
在落实小微企业财税扶持政策方面,全省各级税务机关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宣传、简化环节、主动服务,确保小微企业优惠政策落实到位。今年上半年,全省享受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企业2268户,共减免所得税额580.2万元。享受增值税优惠政策的小微企业户数也稳步增长,从年初的7.3万户发展到9月末的9.7万户,增加了2.4万户,增长32.4%;免征的增值税税额从年初的175.65万元增加到9月末的265.8万元,增加了90.15万元,增长51.32%。
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状况,制定并组织实施《关于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从扩大信贷投放、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政策支持等方面出台了35条具体政策。多次开展银企保对接活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加大金融支持“三农”力度。组织推进富民惠农金融创新、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阳光信贷“三大工程”。
在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方面。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等,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完善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在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目前,全省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89家,涵盖了9大支柱、优势和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了以1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龙头、27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为骨干和一批市州级企业研发机构为基础的三级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在扶贫工作方面,今年,我省确定实施200个村整村推进,力争实现10万农村贫困户、30万贫困人口脱贫。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瞄准扶贫对象,抓好产业扶贫、项目扶贫、教育文化扶贫,提高扶贫效果。截至9月末,已下拨扶贫专项资金2.1亿元,200个贫困村已启动实施基础设施项目104个、产业类项目240个,8.8万贫困人口从中受益。利用以工代赈资金整合交通和水利等部门资金,已联建村屯道路480公里,新增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43.2万亩。
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方面。组织实施“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和“西部志愿者”等基层服务项目。从今年开始,“三支一扶”全部纳入编制内进行招聘,两年服务期满后全部落编。充分利用创业专项资金,大力推进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全省园区数量达到92家。加大融资支持力度,将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小额担保贷款额度从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今年前9个月共发放5250万元,扶持711名大学生实现创业。
在加强社会救助、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方面,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特困群体救助工程的意见》、《关于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等6个政策性文件,通过建立低保、特困群体供养、受灾人员、医疗、教育、住房、就业、临时以及农村扶贫、司法援助、残疾人帮扶、慈善救助“8+4”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和改善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截至9月末,特困群体救助工程累计投入资金134.8亿元,惠及低保、特困供养等困难群众925万人次。
在财政预算公开方面,不断加大公开力度。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资金分配结果等内容通过“省级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在省级预算部门内部发布,对面向社会、企业分配使用的旅游发展引导资金等7项专项资金,向社会公开。将省级预算所有支出细化到项级科目,特别是对社会关注的“三公”经费中的“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细化公开为“公务用车购置费”和“公务用车运行费”进行了公布。
在解决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问题方面,通过增加投入、完善机制、强化措施,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落实农村学校经费,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启动新一轮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已下达专项资金11.13亿元。实施农村初中寄宿条件改善工程,规划建设20万平方米的学生宿舍和食堂。多渠道补充农村教师,组织实施“特岗计划”等农村师资建设项目。开展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工作。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投入资金1.5亿元,新建38所、改扩建322所公办幼儿园。完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和运行保障机制,落实随迁子女入学政策。
在健全抓落实工作机制方面,明确了督促检查工作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年初,按照国务院部署和省政府工作报告的安排,将我省重点工作细化分解为10个方面178项具体任务,全部明确了责任人、任务目标、完成时限、承办单位。今年,省政府先后组织开展了“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重大项目建设、简政放权、民生工程、重点改革等40余项督查活动,有效推进了各项工作落实。加大网上督查力度,依托政府电子政务平台,积极推广应用自上而下统一的政府督查管理系统,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动态网络监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