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调查:孩子要成长 家长别“抢戏”

20.03.2018  16:42

  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一些家长常常过度参与,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大包大揽,剥夺了他们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机会。然而,在家长“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中,孩子们却与“成龙”“成凤”的目标渐行渐远,甚至慢慢迷失自我,丧失了自主发展的动力和能力。记者关注“家庭教育”:如何培养出独立自信、有责任感、有思想的孩子——

  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监督孩子做作业,甚至代替孩子做决定、做选择,为孩子焦虑,替孩子发愁,替孩子承担责任……生活中,这样的家长并不少见。他们包办孩子的一切,同时,又对孩子的种种不能独立进行指责和鄙视。

   孩子长不大 家长烦恼多

  几天前,编辑部接到一位母亲的电话。她告诉记者,儿子要结婚了,女方要求在长春南部新城附近买套两室一厅的房子,并提出,必须全款支付。“我们老两口就是普通的工薪阶层,每个月工资也就5000多元,根本拿不出来那么多钱……”这位母亲十分为难。

  “你问问她,能不能先交首付?”前几天,母亲试着问儿子。

  “我不管,你自己去说。只要让我把媳妇娶了就行。”儿子正在打手游,头都没顾上抬。

  她的儿子今年28岁,“除了上班、打游戏,啥也不干。之前找人介绍了几个对象,没处几天就‘黄’了。”说到此处,这位母亲的声音变得哽咽,突然,她长叹一口气,自言自语地问,“你说,这孩子啥时候能长大呀?

  这位母亲为了培养儿子成才,可谓煞费苦心。“从小啥活都舍不得让他干,只要学习就行。”但她没想到的是,自己的付出儿子并不领情。“我们给他创造这么好的学习条件,他就是不好好学呀,上学那会儿,作业不好好写,上课睡觉,还经常逃学。”为了控制住儿子,这位母亲采取“严看死守”的策略,“除了上课不能陪着,其他的时间都看着。”从小学一直到高中,她的儿子就是在这样的监督下长大的。后来,按照母亲的要求,儿子考入长春一所普通理工类大学,“学校离家近,能看着他。”这是母亲当年选择学校的一个重要标准。但是,让这位母亲没想到的是,在她的紧盯之下,儿子在大学四年里还是挂了好几科,最后连毕业都成了问题,“我急得嗓子都哑了,他跟没事人一样。

  “这位母亲的教育方法值得每位家长反思。雄鹰教小鹰学习飞翔的时候,总是一次又一次地把它们拖到高空,然后突然松开,一次次地去慢慢磨练小鹰的飞翔技巧,孩子的成长亦是如此。”省中小学生家庭教育促进会副会长、生涯规划导师李光说,依赖性的对立面是独立性。现在,一些父母根本没有对孩子进行独立教育,他们以“”的名义,让孩子理所当然地生活在自己的羽翼之下。“没有独立性的实践和历练,又怎么能具备独立的能力和思维呢?最后,孩子只能越来越依赖父母,甚至把向父母索取变成了理所应当的事儿。

  孩子的成长,不管是在身体上还是在思维上,都是一个趋向于独立的过程,他会围着自己的独立性进行各种探索。“在整个过程中,如果你阻止了他,他便没有了独立。没有独立,也就很难发展出来真正的生存能力、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李光说。

   失去了目标 “学霸”也迷茫

  没有独立,更谈不上自主。“什么事儿都靠别人,什么事儿自己都不琢磨,那肯定不行。”李光说。

  如何评价自己的大学生活?长春某大学化学学院的研究生卓琳(化名)用了“学霸”这个词。“凭着高中时期的学习本能,大学四年每天我都在努力学习,成绩也是遥遥领先,但是对自己的未来却一直没有什么规划。”卓琳告诉记者,从小到大,在亲戚邻居的眼中,他就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身边的每个人都在不停地让他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后来如愿以偿,卓琳拿到了心仪学校的“通行证”,却找不到新的目标。“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干啥,那时候,努力成了对自己的一种麻痹和安慰。”卓琳说,无数个夜晚,他在床上辗转反侧,希望探索出一个新的答案,但是每次除了陷入深深的恐惧和迷茫,他什么也想不明白。“我甚至都不了解自己,喜欢什么?将来想干什么?自己都说不清楚。

  转瞬四年,卓琳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研究生,而更严重的问题却暴露出来了。“虽然专业是我自己选的,但真正深入去做了,发现自己根本不喜欢,学习也没什么动力,日子过得浑浑噩噩的。每天一大早来到实验室,就是擦桌子、上网、喝水、上厕所,然后就是等着吃饭,反正就是不怎么想干活,老师催得紧了,就干一点。”卓琳说:“别看我每天都泡在实验室,但每天的工作量其实连别人的一半也不到。”“生活没有目标,更没有成就感。”他现在连脾气都变得焦躁起来。“这样的日子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卓琳感叹。

  吉林大学一位教师告诉记者,现在的大学生群体里,不少孩子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独立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规划,一旦离开家长和老师的监督和控制,便不知道该怎么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些学生都不知道选修什么课程。有的是‘随大流’,别人选啥我就选啥;还有学生会提前打听好哪个老师的课不容易挂科,就选哪个,跟自己的兴趣几乎没关系。

   自己去选择 前进动力足

  比“卓琳”们幸运,长春市十一高的这位女孩在高一就发现了自己的兴趣,并有了自己初步的人生规划。

  她叫苏然(化名),在学霸如云的学校里,她的成绩并不算好。曾经,她最不喜欢的是数学,只要一上数学课,她就想睡觉。她最喜欢的是小动物、小昆虫,在她的家里,养了好多鱼、蜥蜴、蜘蛛等,但是,对她的爱好,父母却经常嗤之以鼻。“你当学生,把成绩整上去就行了,养这些个东西有啥用啊!”父母经常这样耳提面命。但是,苏然并没有因为父母的“谆谆教诲”而放弃自己的爱好。

  转机发生在去年。当时,学校来了一个专业团队,做生涯规划引领下的自主选择、自主成长、自主学习课题的实验。一轮测试完毕之后,测试结果显示她在自然这方面很有天赋。苏然满眼的失落,她说:“有什么用,高考又不算分。”“你将来可以报考动物学专业,从事动物方面的研究工作。”苏然的眼睛一下子亮了!她了解了几所大学相关专业的情况以后,一个新目标在苏然的心里生根发芽。“现在,苏然变化很大,学习的主动性很高。上数学课,也不用老师监督,学得非常认真。”苏然的班主任笑着告诉记者,“整个人都变了,很有韧劲,有时候困得不行了,她就站起来,主动请求老师允许她到后排站着听课。”更出人意料的是,仅仅一个月的时间,苏然的数学成绩在年级排名就提升了164位。

  自主选择会让人产生前进的动力。“这个目标是自己定的,自己喜爱的,就要全力地去做,甚至乐在其中,乐此不疲。”李光说,“这就是自我实现。”李光认为,每个孩子心中都埋藏着一颗向上的种子,它们都有发芽、生长、实现的倾向。“这种实现不是外力使然,而是出自独立的、自我的意志要求,这就是生命的原动力。”因此,“不要把孩子盯得太紧,要给孩子创造民主、宽松的成长环境,让孩子学会思考、感悟。”“很多事情,孩子想明白了,他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并且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