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情建起爱心救助家园——记优秀志愿者标兵刘凤英
“帮助人是一种崇高,理解人是一种豁达,原谅人是一种美德,服务人是一种快乐……”这是爱心妈妈刘凤英的QQ签名,同时也是她的人生准则。而这位创立了吉林市红十字会爱心救助家园、17年来带领诸多好心人救助贫困群众的63岁老人,却曾是位癌症患者。
1985年2月,刘凤英因患乳腺癌,接连做了三次手术,病理化验结果显示,病情为中晚期。而更痛苦的是,在她做完第三次手术后不久,丈夫也因患胰头癌永远离开了她和两个年幼的女儿。医生告诉刘凤英,最多还能活3个月,她默默地做着临终前的一切准备,决定选择一个好人家,先把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安排好。可6岁的小女儿一下子扑倒在刘凤英的怀里,大声地哭喊着,“妈妈,我再也不喊饿了,我要妈妈,要妈妈啊……”刘凤英泪如雨下,为了两个已经失去父爱的孩子,她选择顽强地活下去。
绝望中的刘凤英在邻居和陌生人的关怀和帮助下,竟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1996年,大病初愈的她,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孤儿院做了爱心妈妈,从此走上了扶贫救助这条路。当时孤儿院里有83个孩子,大部分是脑瘫儿,每次刘凤英去孤儿院都要给孩子们换洗尿布,有时换下来的尿布太多,她就去找邻居和朋友们帮忙洗。当时,孤儿院条件不好,孩子们的衣服不够穿,刘凤英逢人就说,“你们家里有没有孩子穿着小的衣服,我给孤儿院的孩子们送去。”有时她还会到各家各户去收集,然后背回家里把衣服洗干净,缝补好了再送到孤儿院。她还连夜为敬老院的老人送去亲手缝制的棉衣、棉裤。从1996年到2007年的11年间,围绕刘凤英做慈善的大概有800多人,他们都是以实物兑现,为周边敬老院、孤儿院、贫困家庭送温暖。
2007年6月的一天,刘凤英和红十字会志愿者顶着暴雨走访贫困家庭。在走进吉林市沙河子乡虎牛沟村贫困学生赵巧玲的家时,刘凤英惊呆了。原来,巧玲的爸爸出了车祸,肇事司机逃跑了,家里为了给重伤的爸爸治病,只好把房子卖了,没有钱租房子,巧玲一家只好寄居在舅舅家的牛棚里。
刘凤英弯下腰,摸了摸孩子的小脸,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她掏出了兜里所有的钱,递到孩子的小手上,“去买点学习用品,再给爸爸买点好吃的。”在扶贫救助的过程中,刘凤英发现有很多品学兼优的孩子,由于家庭生活特别困难,面临着辍学的危险。为了能让这些孩子也能和其他孩子一样上学,刘凤英决定要给孩子们多一些帮助,成立一个救助组织。
2007年4月5日,刘凤英率领她的志愿者们加入了吉林市红十字会,组建了爱心救助家园,她任总站长。在红十字会的领导下,开始了扶贫助学活动,做了数不清的好事……
她们为贫困山区的靠山屯小学打了一眼机井,结束了孩子们17年来吃水难的问题。并常年救助6所乡村小学,为学生们做校服,建图书室,送电脑及各种学习用品价值近百万元。
2007年的11月18日,刘凤英去通榆县贫困村屯考察,了解到那里的村民因大旱颗粒未收。2008年1月16日,刘凤英亲自去白城,带着9个大挂车,把3000袋白面和3万件衣服发到了每一个受灾村民的手上。
当了解到宗志刚因患脑病,吞咽十分困难,且家里没有一个亲人的情况后,刘凤英和她的志愿者们坚持8个月,每天到他家里洗衣做饭,帮助打扫卫生,一口一口地给他喂饭,使他有了活下去的信心。
2009年春天,得知84岁的孤寡老人崔奶奶因双目失明,又是低保户,生活无人照顾,而且还住在炮台山后半山坡的土坯房里。刘凤英和志愿者们,坚持一年多为老人家送饭,无微不至地照顾老人,一直到老人去世。
2009年4月,刘凤英因心梗住进了医院,住院期间她得知吉林市两家子乡油坊村小学由于经费问题,已经两年没能换掉教室破烂的窗户了,破旧的窗户只能被老师用木板钉起来,以防窗户脱落,因此,夏天的时候,孩子们上课都是满头大汗。刘凤英急忙提前出了院,带着志愿者去考察。而两万元的修理费让她犯了难,好在志愿者李明书答应帮助修理。当时,天刚刚下过大雨,刘凤英跪在泥水里,给李明书磕了一个头。“我给你磕头,是在替83个孩子感谢你啊!”在场的湖北明日集团的老总蔡光胜也被刘凤英感动了。他说,“我走遍世界各地,看见过多少为自己给别人磕头的,就从来没见过为别人给别人磕头的。大姐,只要你在爱心家园,我每年给家园拿出10万元钱,再也不让你给别人磕头了。”
2008年5月12日,汶川的一场大地震,更使她废寝忘食地工作,每天她都要带领志愿者们忙到晚上10点多钟,因为过度的劳累,她住进了医院,在医院的病床上,她还在指挥者募捐活动。她的爱心家园总计为灾区捐款近60万元,还有棉被、鞋、衣物等5万余元的物资,全部邮往四川黑水县灾区。
2010年,吉林一场百年不遇的水灾触目惊心。刘凤英带领志愿者们18次下到桦甸常山、二道甸子、口前、五里河子、旺起等重灾区,有时冒雨发放救灾物资到深夜。她的足迹踏遍了灾区的每一寸土地。175万元的救灾物资,全部都发放到了灾民的手上。同年,爱心家园和电视台联合召开助学大会,救助灾区600名因水灾致困的学生,助学款近30余万元,灾民们欢欣鼓舞。一股凝聚着爱的力量的团队,充分发挥了政府助手的作用。
多年来,刘凤英和她的志愿者,共寻访到3000多名贫困学生,并和社会上的热心人一起帮助这些孩子。她的爱心救助家园也得到社会很多人的支持,现有志愿者5000余人,17年来总共为社会发放救助物资近千万元,救助人口近万人。她先后被评为国家、省、市优秀志愿者标兵、全国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记者王晓英沈惠一
(责任编辑:李咏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