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方式一转变产出效益增一半——广西扶绥县推进甘蔗产业转型发展扫描
市场上普遍有这么一个看法,中国甘蔗看广西,广西甘蔗看扶绥。
崇左市扶绥县全县种植甘蔗110多万亩,年产糖料蔗400多万吨,是广西第一甘蔗种植大县。记者通过对扶绥实地调查采访,切身认识到了农民种植甘蔗的过程和收益实情。
扶绥县委书记蓝大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扶绥县的甘蔗种植正在进行耕作方式的变革,目的就是促进甘蔗产业健康发展,力保国家食糖市场平稳供应。”
扶持整地推广农机
广西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大部分耕地处在沟坡山丘,面积零散,土地环境的恶劣,也给广西农民甘蔗种植推行机械化带来难度。有的农村一亩耕地分为六七块之多,别说使用大型机械,就是使用小型机械也有困难。机械化推行不开,人工费居高不下,蔗农就很难摆脱甘蔗种植亏本的难题。
2014年,广西创新发展思路,做出创建“双高”基地的决定:谁能垫资平整土地,形成规模化、标准化、水利化、机械化生产,达到甘蔗种植高产高糖的目标,每亩分别补贴平整土地费1500元,水利费2200元,良种费500元。
甘蔗种植大县扶绥更是积极主动,率先流转土地规划出面积为3万亩的“甜蜜之光”园区,以此吸引社会资本加入。扶绥县糖业局局长卢安光介绍,2015年园区已有广西凯利农业有限公司和广西英德农业有限公司两家大型公司进驻,平整土地,实行全程机械化种植优质甘蔗近万亩。
“第一年在这里大规模种植甘蔗,估计收成如何?”记者问。广西凯利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锡川介绍,因为“初种地生”,估计亩产6吨没有问题,明年到后年,会达到8吨或8吨以上,能比人工种植每亩产出提高近一半。
土地入股抱团合作
由于广西种植甘蔗的主力军是单个农户,要实现机械化规模生产,尚有许多制约瓶颈。据了解,平整一亩土地需投入5500元,对单门独户的农民家庭来说。
来到扶绥县渠芦镇渠芦屯,记者看到,屯边绿油油长势茂盛的甘蔗,一眼望不到边。渠芦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经营的经理吴品刚介绍,过去,这片甘蔗地分为600个小块,分别落在453户村民的名下,县里倡导甘蔗规模化种植,机械化耕种后,屯里成立了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组织发动村民土地入股联合耕作,全屯总共460户,仅一周时间就有453户申请参加。
“土地入社后怎么耕作,社员怎么分红?”吴品刚解释说,甘蔗的种植、管理、收割等都由合作社组织机械打理,需用人工时雇佣社员打工,年底社员按照入股土地的亩数分红。看现在甘蔗的长势,估计每亩能产7吨,比户里自己种多收3吨,一吨按450元计算就是增收1350元。
企业示范农民服气
蔗糖市场价格下滑,糖料蔗收购价偏低,农民种植甘蔗没利可图,只好改种其他经济作物,甘蔗种植面积减少,糖料蔗原料供应不足,直接受影响的是蔗糖企业,进入循环怪圈。
但在扶绥县辖区的广西扶南东亚糖业有限公司现代示范农场场长黄应设却告诉记者,企业不亏损,工资和奖金照发,从未拖欠过农民一分蔗款。
同在八桂大地,同是收蔗榨糖,为何“扶南”不亏?听听黄应设的解答:近年来,观察到农村劳动力缺乏,种蔗难、效益低,有的蔗农把土地改种蔬菜、水果等现象后,公司立刻决策投资建起“甘蔗现代农场示范园”,以此引导农民推广机械化,科学种植甘蔗,提高种植效益。
在“扶南”公司创建的面积为350亩的“双高”甘蔗现代农场示范园里,黄应设站在高高的旋转喷灌设施下说,田里安装有水分测温仪,看仪器浇水,别看今年刚种的甘蔗,足有4米多高,亩产准有7吨。
走出甘蔗地,来到一条四五米宽的通道上,农场技术主管覃宁指着路两侧的甘蔗告诉记者,这边是农场种的甘蔗,那边是农户种的甘蔗,品种同样都是桂糖29号,农场的甘蔗长得高大叶子黑绿,而农户的甘蔗矮小叶子淡黄。这是为什么呢?覃宁解释,机械化耕种与人工耕种区别很大,农户种甘蔗垄宽是0.6米至0.8米,而农场种甘蔗垄宽是1.85米,垄窄了甘蔗的根系相互争抢营养,甘蔗就长不好,宽了有充足的营养吸收长得就好。
“推广宽垄种植,‘扶南’公司曾做过大量的工作,但农民就是想不通,现在示范种给农民看,农民服了气。目前农场天天都有来参观学习的蔗农。”黄应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