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中玉米抗病分子育种项目实施期间育成的新品种累计推广300多万亩,增产玉米1.5亿多公斤,农民增收2.8亿多元。
我国玉米病害每年造成的产量损失达10%以上,在中国农业大学、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所等联合攻关,采用图位克隆策略相继克隆了一批抗病QTL(指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在基因组中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分子标记,利用回交转育或杂交等手段定向将抗病QTL导入或聚合到优良玉米自交系中,开展高效的分子育种,改良玉米的抗病性,减少产量损失。
据了解,课题组开发抗病QTL的功能和紧密连锁分子标记,建立高效的分子标记辅助抗病QTL导入或聚合方法,改进玉米抗病育种效率,创制重大应用价值抗病新种质;通过改进主效QTL的精细定位方法,克隆了一批我国玉米重要病害的主效抗病QTL。
该课题组利用已育成的抗丝黑穗病的塘四平头类群自交系,组建了基础群体选育新的自交系,解决了该类群不抗丝黑穗病的难题;利用抗丝黑穗病改良系培育了3个玉米新品种,其中的吉单558抗病性强,抗倒、脱水快、高产,区试产量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2.6%,2013年其示范推广面积200多万亩,已列入吉林省主导品种。
同时,课题组通过标记辅助导入抗茎腐病、丝黑穗病和南方锈病等基因,培育了单抗和双抗等改良系,抗性明显改善;组配的玉米杂交种京科193,2013年通过北京市审定;组配的杂交种与原品种京单28相比,茎腐病发病率降低28%,产量提高8%以上。目前创制的新材料包括抗丝黑穗病20份、抗茎腐病10份、抗粗缩病8份、多抗材料4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