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政协举行咨政协商座谈会聚焦“技术创新”
2月27日下午,省政协举行咨政协商座谈会,本次座谈会的主题是“为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发挥主作用营造良好环境”。多位省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各抒已见,坦诚建言。互联网、硅谷、知识产权、遥感卫星……成为会场内热议的一个个热词。省政协副主席刚占标主持会议并讲话。省政协秘书长包伟出席会议。
要保护“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过去像我们这样的大型企业靠管理,靠改革走到今天,而现在我们更加清醒的认识到仅仅靠这些是不行的,未来要发展必须靠科技。”
省政协委员、吉林石化分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李殿军在发言时表示,我省应该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举例来说,国内做碳纤维有几十家,四五十年前,第一个做碳纤维的是吉化,第一个实现产业化,第一个出来的,但是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非常多,出现问题企业很难追究。所以,建议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保护“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另外,加大对企业的试验平台支持的力度,尤其是企业的中试的平台的力度。
吉林省的科技资源很丰富,建议我省能够编制“十三五”科技开发的规划,要使科技开发的规划、技术创新的规划和全社会发展的规划有利结合,统筹进行考虑。
大专院校应增设轨道相关专业
“我建议在吉林省的相关的大专院校成立轨道交通装备的相关的专业。”在会上,省政协委员、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常振臣说,大家都知道,长春在修1、2号线地铁,将来的动车组、城际动车以及地铁车辆,包括轻轨的需求量比较大,这方面的人才也是急需的。
东三省没有像西南交大和北京交大这样的轨道交通的院校,我们设这个专业,至少覆盖东三省。可以满足东三省对轨道车辆的人才的需求,也可以为我们的设计生产制造提供技术支撑。
另外,常振臣建议我省应建立科技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把企业所需要的信息发布出去。通过这个平台,还可以把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高校院所的试验能力和检测能力也发布出来,使企业了解这些高校和科研院所所具备的试验能力和检测能力,在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架起沟通的桥梁,有利于科研成果的转化。
“吉林1号”遥感卫星将完成
省工信厅副厅长宫毓刚向大家介绍了我省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有关情况。据介绍,“十二五”以来,我省已支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200多项,累计投入经费1.23亿元。在先进装备制造业领域,长客股份已经成为世界轨道客车研发生产基地,续航9小时、实时传输380公里的固定翼无人机已投入正式生产,“吉林1号”遥感卫星今年可完成装配。
虽然我省科技创新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国内其它省份相比,差距和不足明显。我省科技成果转化率在30%左右,省内转化率仅为13%左右。下一步,我省将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融资支持,鼓励创新型企业上市融资和市场化并购,支持科技成果出资入股。
记者 毕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