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长白山品牌效应
记者杨晓艳史琳禾
金秋的长白山,苔原带、岳桦带、山下林海与天池水构成一幅天书的画卷。 本报记者杨晓艳史琳禾摄
核心阅读
作为“吉林第一名片”,长白山这一旅游品牌已蜚声海内外。如何更好地发挥品牌效应带动周边区域发展?整合区域旅游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合力推进“大长白山旅游经济圈”发展,是推进旅游产业整体发展的有效途径。
从务虚到务实,长白山要主动发挥核心作用,整合大长白山资源,拓宽旅游产品的内涵与外延,开发旅游线路,而各市县也要积极融入,结合自身资源设计特色旅游产品,达到点入线中,以线穿点,以线拓面的效果,才能下活大长白山旅游圈这一盘棋,形成长白山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发展的格局。
作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长白山不只有着“生态博物馆”和“物种基因库”的皇冠,其风光、文化和魅力更吸引着国内外的旅游者,成为我省旅游的“一枝独秀”。
而地缘临近、资源互补的长白山区域周边市县,该如何以长白山为依托,更好地分享长白山品牌效应,更好地满足游客的度假需求?
区域合作、抱团合作,成为不二的选择。就此,通过长白山龙头的辐射和拉动,与相邻地区深度合作,做长、做全、做强旅游产业链条,让美景连成片,逐步形成集文化、生态、养生、休闲于一身的度假旅游目的地,大长白山区域合作联盟正起锚扬帆。
融合
周边市县加快融入大长白山旅游圈
毫无疑问,长白山的名气已蜚声中外。但记者了解到,近几年,长白山景区作为东北东部旅游线路的一个点,很多游客都是从沈阳、哈尔滨中转,匆匆看过长白山天池就离开,停留时间短暂。
“只有不断地推出多元化的产品,延长线路,才能增加游客的体验度和停留天数。”上海籍游客张阳对长白山旅游也提出了新的期待。他此次吉林行,除了看天池、泡温泉,又毫不犹豫地去了延边,只为看看中俄朝边境风貌和独特的朝鲜族民俗风情。
“长白山绵延上千里,要沿着长白山的山脉通盘考虑,从而形成长白山大旅游开发的思想观念。这种区域合作、联动大旅游的运作理念,不仅弥补长白山旅游发展的不足,满足不同消费层次游客的度假需求,更能带动周边区域发展,共同做大。”长白山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2012年9月,长白山管委会和延边州、白山市组成区域旅游联盟,共同整合长白山冬季旅游资源,有目的地包装特色旅游产品和线路,研究制定针对旅游企业和游客的相关优惠措施。如今,联盟相继召开了三届长白山冬季旅游联盟座谈会,共同推出冬季旅游产品及优惠政策。
2013年4月,长白山管委会联手延边州、白山市、通化市等市县召开长白山区域发展合作座谈会,旨在深化长白山区域旅游联盟的合作范畴和层次,逐步完善大长白山旅游协调发展机制。
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实现资源共享,信息联动,也是周边地区的梦想与探索。当我们放眼长白山周边的旅游环境时,我们会发现,各方对合作都很积极,延边州、白山市、敦化市、长白县等市县等都在积极规划、开发产品、项目建设……
长白山管委会坚持“建设世界名山,打造文化名城,繁荣带动周边,服务全省发展”的总体目标,走出一条“旅游城镇化、城镇景区化”的道路,使旅游业成为一个无边界的产业链,形成“以长白山区域为核心的观光休闲旅游度假区”协同发展。
延边正以“大美长白、风情延边”的旅游形象,将延边建设成图们江区域的长白山风光旅游品牌区,跨国边境旅游特色区,中国朝鲜族民俗风情旅游区。
白山将构建“一核、三带、四轴、六城”为支撑的环白山生态旅游圈,力争建设成为“长白山旅游集散中心、东北亚旅游名城、国际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
敦化人正以前所未有的豪情,全力打造“长白山下人文历史佛教文化旅游第一城”的金色招牌。
长白县将全力打造成为我国知名的边境生态旅游名县,进一步加强与长白山周边区域的资源融合,逐步形成吉林省东南边陲旅游发展“三足鼎立”之势。
……
“大长白山旅游圈”从版图上已经雏形凸现,就像花朵一样静待绽放。
瓶颈
缺乏整体规划和区域协作机制
单打独斗不利于做大做强,优势互补才能实现共赢局面。在旅游上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市场互动亦是长白山区域合作的题中之意。
但实际上,长白山区域合作整体进程缓慢,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实实在在的措施和手段,缺乏有力的区域性协调机构及协调能力。联盟组合拳的威力仍未释放。
“当区域的旅游发展战略和当地规划发生冲突时,各地往往选择对当地最有利的途径来解决,以保护自己的利益。所以,面对共同的旅游市场,竞争大于合作,区域旅游合作的实施始终停留在政府号召的层面,合而不作或者作而不合的现象时有发生,市州区域旅游一体化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白山市旅游局局长丁鹏茳表示。
对此,抚松县旅游局副局长张光荣也深有体会,她认为,目前长白山区域还没有统一的旅游规划,必须深度整合长白山区域内的优质旅游资源,统一规划,根据各区域独特的旅游资源,形成互相依托、功能互补的长白山旅游新体系。
延边州旅游局副局长孟凡利认为,周边市县旅游业融入大长白山旅游存在着困难和突出的问题。一是公路网密度较低,影响旅游景区的通达性。二是现有的旅游产品特色不明显,知名度不高,不足以吸引外地人单独来旅游。三是旅游宣传单打独斗状态,不适应市场需求。
“对旅游者而言,出行只需选择一条合理的旅游路线,对这条路线的基本要求是看的东西要丰富,要有差异性。但很多游客来吉林省可能只知道去长白山景区,周边旅游资源整合程度不高,旅游产品缺乏策划,整体形象不够鲜明,旅行社提供打包型的产品整合就很难。”吉林省环球旅行社总经理朱莹说。
一些旅游业界人士也直言,务虚的合作框架流于形式化,并不能从根本上给企业带来客源,因此,政府的区域旅游经济合作政策要充分反映企业的需求,让企业在这种合作中得到好处。比如在实现市场对接上,企业可以得到哪些优惠和便利。
求解实现资源、产品、客源和市场共享盘活一盘棋
面对还是较为松散的状态,大长白山旅游圈该如何合作才能下活这一盘棋,实现区域旅游的品牌乘数效应?
孟凡利认为,就大长白山区域来说,除要扩展长白山旅游产品外延,改善长白山大交通环境外,还应建立大长白山旅游一体化运行机制。包括建设资源共享、信息兼容的旅游咨询服务系统;建立大长白山旅游联席会议制度。同时各地做宣传促销多是围绕本地旅游产品展开的,这种做法弊端很多。建议围绕大长白山旅游线路开展联合宣传推介活动。还应放宽导游管理,导游员进入长白山景区,应当免收循环车票、倒站车票。
“以旅游线路为纽带整合政府、旅游、宣传等资源比较有操作性。”在长白县旅游局局长张明看来,无论是游客的进入、还是旅行社的介入,线路都是不可或缺的载体。他建议应以长白山为依托,打造环长白山旅游线、沿三江(鸭绿江、松花江、图们江)旅游线,跨国旅游线和辐射本地景区旅游线,形成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共同旅游大品牌。同时要策划包装旅游大项目,特别是注重开发旅游综合服务区,自驾车营地和旅游商品基地,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长白山是吉林旅游的“第一名片”,长白山管委会副主任霍建军认为,从冬季旅游来看,长白山冬季冰雪旅游资源丰富,但这些珍珠般的美景还没有形成一个项链。他建议,统筹规划,选择本地区重点和优势的冬季旅游产业,加大冬季旅游产品创新力度和整合力度,共同推出滑雪运动、温泉养生、观光摄影、民俗文化等四大系列旅游产品体系,构筑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大长白山冬季旅游产品格局。共同包装冬季旅游线路,设计推出贯彻长吉图、连接长白山区域周边县(市)、州的精品旅游线路。建议今年冬季也应该出台共同的优惠政策。同时,可共同出台旅游淡季奖励、优惠政策。如旅游专列、包机扶持政策、旅游企业扶持政策,旅行线路培育扶持政策,全面拉长旅游产业链,增加深度游的“含金量”。共同整合冬季旅游节庆活动。如长白山雪文化旅游节、中国图们江冰雪节等已经形成品牌规模,建议集中时间和地点统一开展节庆活动。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当一个深谋划、宽视野、高起点的大长白山旅游发展宏图徐徐开启时,我们期待各方树立起合作共赢的理念,打破旧有利益的藩篱,不断聚合零散力量,将长白山区域周边市县景区串点连线。如此,方能造就“大长白山旅游经济圈”更美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