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深度决定民生温度

11.02.2015  02:07

从省两会上看,除了政府职能、简政放权、老工业基地振兴、生态环境等备受政协委员关注外,民生问题也是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焦点、热议的话题,在政协委员们的提案中,民生方面占有一定的比重。

其实,不仅政协委员心系民生,各级政府更是把民生当作要紧事去办。民之所盼,施政所依。一年来,省政府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下大力气,攻坚克难,一大批民生难题得到解决:城镇新增就业54万人,比预期目标多4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平均水平提高10%;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人均提高40元;城乡低保标准分别增长10.4%和14.3%……42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

当然,政府努力了,承诺的民生实事也落实了,并不意味民生问题就没有了。随着社会转型发展,民生问题也会不断出现,有的甚至很难解决。那怎么办?就是要用改革的措施和办法解决好民生问题。

从表面看,民生和改革似乎并不搭界;细究起来看,只有深化改革,才能解决社会深层次矛盾,进而民生难题迎刃而解。比如,城乡社保体系、农民工工资兑付、就业、就医、上学等问题,要多从制度、机制层面来处理。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也是爬坡过坎、攻坚转型的紧要关口,更是处于民生领域改革的深水区。敢不敢迈进这个深水区,进入深水区有多深,意味着民生难题解决的程度。

改革的深度决定了民生温度。因此,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向改革要活力,向改革要动力,向改革要潜力,从根子上铲除孕育民生难题的土壤。

崔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