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红包”和“签协议”有多大关系
刘荣礼
“我不认可红包协议,我自己也没有签订,因为我学医的时候已经宣过誓。”11月1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参加中日友好医院讲座,被问及怎么看待医生签订拒收红包协议时说,让医生签订拒收红包协议,会让公众认为医生是一个普遍收红包的群体。此番言论也让“拒收红包协议”再引争议。(11月17日《新京报》)
拒收红包协议又引起了一阵争论风波,一方面是医院的不愿多谈“冷处理”,一方面是医生觉得人格受辱的排斥心理。尽管签订双方的接受度和参与度也有了普遍的提高,但时至今日各方的态度仍可以反映出对拒收红包协议的不信任和质疑。笔者认为,收不收红包和签不签协议真没多大关系。
《关于医患双方签署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书的通知》这一政策的出台是为了规范医患关系,整顿医疗风气,破除“就医送红包,医生就给好治疗”的旧观念,也避免医生因此而收受不义之财。然而,规定永远只是心存不轨之人的警钟,对于本来就以仁心为怀的医生来说,按要求签协议就有可能成为人格的侮辱。更何况,就像反贪污受贿的法律一直都在,无数“苍蝇”、“老虎”纷纷被打落马,但也有人无视法律的尊严,无视前车之鉴,依旧铤而走险,毕竟区区一张白纸岂能圈住贪欲的心?
拒收红包协议要求的出台,也从侧面说明,收受红包仍是大多数医院的普遍现象,而单靠一纸协议是起不了多少作用的。因此,在大力宣传拒收红包的同时,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完善关于收受红包的管理,毕竟“送红包”的这一风俗在我国可谓是“源远流长”,彻底根治仍需要一定的过程和时间,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简而化之。
对于拥有职业道德的医生来说,被迫签订相关协议是一种对医生的不尊重,毕竟涉嫌收受红包的医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没有必要让整个医生群体来背这个黑锅。同时,冰冷的协议也不利于医生和患者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医患关系矛盾也非一日之寒,更需要医患彼此的自我约束和信任,以诚相待,方能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总而言之,切勿让拒收红包协议成为宣传的噱头,规范的就医环境、良好的医患关系仍需要社会、政府、老百姓的共同努力,通过寻求有效监管等各种着力点,共解社会难题。
(责任编辑:陈传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