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堡垒“筑”起来——长春市农村扶弱帮困“双包双转化”工程进行时系列报道之五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能否得到有效落实,关键看村党支部是不是一个坚强的堡垒。开展农村扶弱帮困“双包双转化”工程以来,长春市直部门100名年轻干部着力从人、财、物等方面加大对包保村的帮扶力度,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有效巩固和加强。
支部有人管事 为有源头活水来
强化支部政治功能,必须抓住“人”这个关键因素。随着农村产业化的不断推进,农村优秀年轻人才多数外出打工,建设新农村的后备力量接续不够,缺少源头活水。市直部门包村干部把大力培养储备选拔一批政治引领强、思想素质好、文化水平高、创业本领硬、能担当农村管理任务的村级后备人才队伍作为帮扶的一项重任。
作为双阳区奢岭街道普安村“第一书记”的市委办公厅信息处副处长王从容,一上任就把发现培养后备人才、建强支部堡垒作为帮扶的首要任务,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入户走访,了解村里实用人才、致富能人情况,先后发现培养了2名文化程度高、致富能力强的年轻人,并纳入村级后备人才进行重点培养,为村级发展增添新鲜血液。德惠市大房身镇富宁村一直没有合适的村书记人选,市市容环卫局环卫处副处长沙智刚包保该村后,把38岁的村主任张志学作为村书记后备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帮助其提高工作能力。通过“传、帮、带”,张志学很快打开工作局面,春耕前解决了2户农民土地纠纷缠访问题。前不久,他主张村里清淤,得到百姓的广泛认同,在群众中树立了较高威信。通过包村干部“帮教制”“导师制”培养,这100个村都建立了人才库,并重点培养了95名村书记后备人才、265名村干部后备人才,把农村人才“洼地”打造成人才聚集地。
支部有钱办事 小荷才露尖尖角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是提升村党组织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全市扶弱帮困“双包双转化”工程实施以来,市直机关下派的年轻干部充分发挥所在单位的职能特点,结合包保村的产业实际、发展优势,帮助包保村谋划发展路子、引进致富项目,组织村干部赴外考察学习,开阔视野、提升能力,使包保村的集体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市直机关下派的年轻干部,包保榆树市的20个村,主推以机动地发包的形式增加收入;包保农安县的19个村,主推以“支部+公司”的形式增加收入;包保德惠市的35个村,主推以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增加收入;包保九台区的15个村,主推以特色产业经营的形式增加收入;包保双阳区的11个村,主推以兴办农资超市的形式增加收入。据统计,“双包双转化”工程实施以来,市直机关下派的“第一书记”,共为包保村谋划发展路子110多个,帮助引进集体发展项目52个,年底前每个村集体都能增加收入,增强了村党组织服务发展的后劲。
支部有地议事 村舍青青柳色新
村部代表党的形象,也是凝聚群众的重要场所。7月1日,是榆树市黑林镇西太平村村部主体完工的日子,也是党员群众最高兴的日子,西太平村党组织阵地在市直机关包村干部的帮助下建成了,本着方便服务的原则,设置了便民服务大厅、多功能室、卫生计生室、文体活动室等“一厅三室”,打造村级“一站式”服务群众平台。
全市“双包双转化”工程实施以来,市直机关下派的年轻干部紧紧依靠部门党委、党组的大力支持,采取部门办公经费节余一部分、争取专项资金支持一部分等办法,累计筹措帮扶资金1200多万元,帮助新建村部41个、改扩建村部20个,建设文体活动广场30多个。包村干部帮助建成村部后,注重发挥村部服务功能,努力实现服务党员群众由被动向主动、由短期向长期、由一般向高标准转变。
支部有章理事 百花盛开春满园
使每一个党支部都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是每一名市直机关包村干部的心声。3个多月来,通过包村干部“五帮、五提升”,村党组织在群众中有了威信,凝聚了党心民心。
市直机关下派的年轻干部结合部门工作职能,开展送政策、送技术、送法律、送文化、送卫生、送物资等活动,把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第一信号,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帮扶带来的新变化。今年“七一”前夕,包村干部组织开展共同上党课、专题组织生活会、城乡党建联谊活动等,看望老党员、老支书、困难群众,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市直机关事务管理局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孔祥璞包保德惠市夏家店街道姜家崴子村,建立“农民党员连心之家”,通过党员QQ群、党员连心卡等形式,组织党员开展活动,为党员群众提供服务。
市直机关下派的年轻干部充分发挥“第一书记”作用,按照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帮助村党组织建立完善村级“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组织生活会、党员教育发展、“四议两公开一监督”、“三资”管理等规章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规范村级党建工作业务,建立党建文化长廓,用党建引领村级各项工作,让“双包双转化”工程的党建之花在黑土地上结出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