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菽飘香黑土地 兢兢业业支农人——农工党白城市委科教总支支农纪实
2014年,白城市粮食生产获得历史性大丰收,喜悦洋溢在农民脸上,更甜透支农人的心田。农工党白城市委科教总支部多年来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农业专家、技术人员,深入到洮北区德顺蒙古族乡乌兰图嘎村开展支农活动。他们活跃在沃野田畴,与土地为伴,以农民为亲人,为土地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
知识改变命运,科技促进生产。这是农工党白城市委科教总支开展支农工作的立足点,也是他们奋斗的动力。2010年9月,为支持洮北区德顺蒙古族乡乌兰图嘎村“农家书屋”建设,科教总支为该村送去1000余册农技书籍,并捐赠数十套桌椅,受到村民欢迎。
农工党白城市委科教总支部主任王希程是学工业自动化专业的,当他看到乌兰图嘎村村民还在使用柴油机灌溉时,就向村党组织书记王胜建议尽快进行“油改电”。随后,他利用休息时间进行技术指导,仅线路设计、施工和材料费用就为该村节省几万元,乐得王胜逢人就夸:“这王主任可真了得,短短几天,为俺村省了一大笔钱。”
“油改电”刚刚开始,王胜被诊断为咽喉癌要立即去北京复诊,当时正是灌地的时候,等他复诊回来再筹钱进行“油改电”,会误了农时。无奈,他向王希程求助。王希程二话没说就答应帮忙,他联系了一个做农资生意的朋友,给乌兰图嘎村赊了近5000元钱的农资用于“油改电”,并定好一周还钱。因王胜看病一去就是20多天,村里款项一时交不上,那位朋友几次打电话催王希程还款。王希程向其保证下月开工资时,所欠物资款一定还上。此事被农工党市委秘书长邢明建知道了,邢明建对王希程说:“没关系希程,要是这钱最后真出问题,咱俩各拿一半!”面对这样的理解与支持,科教支部支农的信心更足了。
据了解,乌兰图嘎村实施“油改电”工程后,农民地膜滴灌每亩地降低了80%的灌溉成本。
随着对乌兰图嘎村支农活动的展开,为让全村农民掌握最新的农业知识和技术,2011年4月,王希程邀请市农科院高级农艺师洪刚和洮南市农业专家到乌兰图嘎村为农民进行技术知识培训。在洪刚等人的指导下,秋天一算账,使用玉米膜下滴灌技术的农民每亩增产30%,节水70%;有针对性的绿豆、花生种植与栽培技术,让作物减少了病虫害,绿豆增产10%;花生采用根瘤菌种植及抗重茬等措施,每亩增产20%。
为了全面了解掌握我市土壤情况,改变广大农民陈旧的种植观念,更好地服务于白城农业发展,从2008年开始,洪刚用整整3年时间,自费对我市所有乡镇的土壤情况和广大农民在生产中的实际状况进行了细致摸查,为农户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应广大农民和部分乡镇领导邀请,他还免费开展科学技术讲座近500场,受益农民3万余人次。
从2011年至2014年,洪刚经常自己开车到乌兰图嘎村进行农技指导。他说,农民采用自己的技术指导获得粮食产量增产,就是对他付出的最好回报。
2014年初,在农工党白城市委的支持下,科教总支部在乌兰图嘎村开展了玉米种植示范田的推广。
春播还没开始,洪刚就自己开着车,早早来到村里进行农技培训与指导。随着耕种的开始,洪刚更是起早贪晚到玉米种植示范田进行技术指导。
洪刚告诉记者,在村里开展实验田种植意义太重要了,他希望通过实验田的成功推广,让农民增产、增收的同时,改变生产模式,从而更好地保护好土地,促进生态农业发展。为了这个目标,洪刚把多年实践总结的“农技秘籍”全倾注在了玉米种植示范田中。
辛勤的付出终有回报,去年乌兰图嘎村的玉米种植示范田获得了大丰收。
“瞧瞧,俺家去年这玉米亩产比往年增产300多斤,这多亏了洪教授在技术上的跟踪指导和他给配的平衡元素配方肥,俺这两垧地就多收了近5000元,今年我家还要按洪教授的指导种地。”乌兰图嘎村村民佟淑霞站在自家的玉米仓前兴奋地说。
看示范田效果显著,村党组织书记王胜有了新想法:这示范田一垧地能增产2000斤以上,那全村200多垧要是都种,增产数量可就太大了。他打算在村里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一想法很快得到了村民的响应。目前,该村的生产合作社已进入到了申请环节。
王希程表示,科教总支部支农的原则是:做好技术指导,永远做乌兰图嘎村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的坚强后盾。
春华秋实,夏种冬藏,在这寒雪压枝粮积满仓的时刻,农工党白城市委科教总支部开展支农活动不觉中已走过了五个春秋,他们情倾“三农”、关注“三农”、服务“三农”的情怀,如春风浴面,似瑞雪蕴吉,正为乌兰图嘎村的农业生产、为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奉献着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