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援疆干部张国丰在阿勒泰筑起教育梦

24.11.2014  12:57

今年40岁的张国丰,原是吉林省吉林市教育局师资培训处副处长,现任新疆阿勒泰市教育局副局长,分管德育、教育教学、财务和教育对口援疆工作。说起当时为何援疆,张国丰仍然记忆犹新。

 

  

  援疆干部、吉林市教育局师资培训处原副处长张国丰在工作中。

 

  搜索百度,没有对援疆的解释,而对应出现的是对口援疆一词,是这样解释的:对口援疆即国家以灾区重建的模式来扶持新疆,要求全国19省市对口支援新疆。各省市需建立起人才、技术、管理、资金等方面援助新疆的有效机制,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并且要下大力气帮助新疆各族群众解决就业、教育、住房等基本问题,同时支持新疆相关特色产业的发展,提高新疆自身的“造血”功能。

 

  2010年3月30日,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在北京闭幕,会议传递出中央通过推进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加快新疆跨越式发展的信号。

 

  而他,就是带着教育任务去援疆的。

 

  2014年2月,他带着满满的责任与梦想告别了爱人和年仅十岁的儿子,带领10名教师踏上了援疆的征程。他,就是张国丰。

 

  今年40岁的张国丰,原是吉林省吉林市教育局师资培训处副处长,现任新疆阿勒泰市教育局副局长,分管德育、教育教学、财务和教育对口援疆工作。说起当时为何援疆,张国丰仍然记忆犹新。

 

   鼻血流了一个月,每天都要补充维生素

 

  2013年11月的一天,刚刚从外地回来的张国丰接到吉林市教育局的电话,告诉他局里要选派一名干部带队到新疆进行为期三年的援教工作。“心情非常矛盾的。”张国丰说。当时媒体对新疆负面报道非常多,加上自己孩子还小,让张国丰产生了一些顾虑。但军人出身的他还是被强烈的爱国情怀和高度的责任感所战胜,怀着对新疆和教育的热爱,怀着对兄弟民族的感情和心中的援疆梦想,告别爱人和十岁的儿子,踏上了飞往新疆的航班,留下了“茫茫戈壁欲断魂,紫气东来满眼春。阿尔泰山著青史,援疆共建励后人”的铮铮誓言。

 

  阿勒泰地区位于新疆北部,西北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相连,东北与蒙古国接壤,总面积117988平方千米,人口60余万,有哈萨克、汉、回、维吾尔、蒙古等民族,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56%,其中哈萨克族约占总人口的一半。


  由于阿勒泰所处的地理位置,时间要比吉林晚近2个小时,并且气候干燥,所以初到这里的张国丰以及10名援疆教师十分不适应。“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来援疆的老师每天都在流鼻血。”张国丰说。为了克服流鼻血,张国丰等援疆教师每天靠着补充大量的维生素来逐渐适应阿勒泰的生活。

 

   援疆老师任教班级高一汉语言平均分高出第二名班级80多分

 

  尽管教育工作对于张国丰来说并不陌生,但阿勒泰市的工作情况和吉林还有很大不同。为了尽早熟悉业务,尽快进入角色,张国丰积极同分管科室主任交流,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并从工作总结和汇报中及时掌握好的经验、做法以及不足,制定相应的措施和办法,使工作有序、顺利开展。

 

  工作半年,他就跑遍了18所中小学校,全面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师资队伍、教学管理和软硬件设施配备情况。市区内学校检查更是无以计数。张国丰协同相关处室和业务人员制定了“阿勒泰市教育局财务管理制度”、“阿勒泰市教育局人事管理办法”等六项规章制度,使相关工作开展有了制度上的依据。

 

  在阿勒泰市教学的第一个学期,张国丰带领的十名教师就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阿勒泰市第三中高一年级汉语言在期中考试中,由援疆教师任教的班级平均分比第二名班级高出80多分;在期末地区统一联考中,阿勒泰市第三中学由援疆教师担教的创新班和实验班参加评比,其中语文、英语、化学、生物、政治五个学科成绩喜人,得到了阿勒泰市教育局以及社会的广泛认可。

 

   异地荣誉感动落泪

     

    2014年的教师节,给了张国丰很多感动。与每年一样,9月9日是学校庆祝表彰的日子,在这一天张国丰被阿勒泰地区委员会和阿勒泰地区行政公署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 ”,并代表获奖者上台讲话。一位吉林地区的教育人登上新疆教育舞台,着实让人佩服。

   

  当天正好是张国丰的结婚纪念日。结婚12年,今年头一次没跟妻子在一起过结婚纪念日的张国丰将刚获得的殊荣与妻子分享。在与妻子通电话时,这位东北汉子流下了眼泪。每每说起这件事,张国丰觉得都是感动,而且,他要让这份感动化为力量,更好地开展好援疆工作,让家人放心,让阿勒泰市的人民满意。

 

   春泥行动”不让困难学生掉队

 

  在阿勒泰市第三中学,有一个叫“创新班”的班级。创新班的各学科教师及班主任均由吉林市教师担任。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一个月后,细心的班主任发现有些孩子家庭存在着很大的困难,直接影响了孩子学习。

 

  针对这一情况,张国丰召集所有人员开展“大手拉小手,一对一帮扶特困生”活动,伸出热情的双手,对困难学生从物质上和精神上进行“一对一”帮助,并发出了“不让一个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失学,不让一个思想上有困难的学生落伍,不让一个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掉队”的倡议。因为是在四月末进行此项活动,所以他们称其为“春泥行动”。

 

  利用休息时间,张国丰等援疆教师对学生进行家访,到学生家去了解实际情况。通过对家庭贫困的回族学生马志国、哈萨克族学生哈尼别提和藏族学生陈珍琰等11名学生的家访,了解了学生的家庭真实情况,学生的在家表现、日常行为、学习环境、家庭教育、学习习惯等;家长也通过来到家中的教师,了解到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知道了学校的教育方针、学校的教育教学常规。

 

  通过家访,拉近了学生、学校、家庭和教师之间的距离,达到了家庭和学校共同管理、共同教育的目的。同时,援疆的教师们又协调学校和各方面关系,解决了这11名孩子的伙食费和住宿费等问题,解决了孩子的生活困难。他们还决定,每名援疆教师指定包保至少一名贫困学生。

 

  截止到目前,吉林市的援疆教师们共走访学生35次,捐助物资5000余元。

 

  “带着这些教师来为了传经送宝。教育、教学靠‘输血’是不行的,本身要有造血功能。我们来的目的就是传帮带,将我们吉林市教师的教育经验与教育方法传授给阿勒泰市。

 

  对于未来,张国丰说没有太多的想法,就是想将自己的教学经验留在阿勒泰的土地上,用教育滋润这里的孩子成长,为边疆娃娃的成长融入自己的微薄之力,直到他们找到自己的方向……

 

  “因为有爱,我会永远铭记这三年援教的历史,铭记这里的山山水水、兄弟姐妹。我爱这清澈的克兰河,涓涓不息的河水流淌着我们辛勤耕耘的汗水;我爱这美丽的阿勒泰,金山银水记载着我们默默奉献的足迹。我想这滴情、这份意,不是三年,也不是十三年;是三十年,是一生一世!”这是张国丰在今年阿勒泰教师节庆祝表彰大会讲话中说的。(松花江网首席记者/叶静文 编辑/张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