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岁美女成为吉林首例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提供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20.09.2017  07:04

长春晚报记者 于慧 摄影 李成伟

日前,吉林同益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商务经理孟海艳作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在十万分之一的几率中,与一名香港特别行政区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这也是我省首例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提供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者。9月18日,她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完成了6个多小时的血液分离捐献白细胞。19日下午,从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刚刚下飞机的孟海艳也得到了家人、朋友和吉林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最热情的欢迎。

加入中华骨髓库那一刻就为捐献准备着

今年33岁的孟海艳是吉林同益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商务经理,说起自己这次不同寻常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孟海艳告诉记者,那是200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让自己拥有了第一张“无偿献血证”,从那次开始,她就经常无偿献血。而当她知道白血病患者都在焦急地等待着跟自己血型相同的造血干细胞时,她更想为他们做点事。就这样,2015年,孟海艳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后,孟海艳也成为了一名捐献知识的普及者,在她的带动下,身边人不仅逐渐知道了这方面的知识,也有人光荣地成为志愿者。2017年5月的一天,孟海艳接到电话,得知自己与一名白血病患者血型初配成功,并且这名白血病患者还是远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同胞。那一刻,孟海艳的心中除了惊喜之外,还多了一份责任。“虽然我不知道对方是谁,但这样的缘分实在是太难得、太珍贵了。”孟海艳说。为了让自己能有一个好身体以顺利完成捐献,孟海艳不再贪黑,饮食上也更加注意,并加强了锻炼。

6个多小时的血液分离完成一项爱心壮举

一周前,孟海艳在家人和单位领导的鼓励下,在中华骨髓库吉林省红十字会吉林分库工作人员于力的陪同下,积极配合吉林省红十字会和医院的各项工作安排,经过高分倍配型确认后,9月18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经过6个多小时的血液分离捐献了白细胞。

孟海艳的回忆说,18日一早,她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细胞中心分离室,躺在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床上,当护士把采集针头扎进胳膊处时,她虽然感觉到明显的疼痛,但心中的激动也很快带走了疼痛。“看着血细胞分离机运行着,机器上那些透明的胶管渐渐被血液填满,我的心里也特别激动。”身为中华骨髓库吉林省红十字会吉林省分库的一名工作人员,于力虽然见证了每次捐献,但这次陪同志愿者去北京,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白血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仍让他心中充满激动与感恩。“我们的志愿者都是好样的,这么多志愿者从初配成功后,就没有一人退缩。”边说着,于力也竖起大拇指夸奖这些默默奉献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们。

记者了解到,以往造血干细胞在长春采集完后,都是由于力亲自护送到对方医院,这次,由于情况特殊,他没有护送造血干细胞,而是多了另外一个重任,全程陪同志愿者孟海艳,让她顺利完成捐献,让这珍贵的造血干细胞给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送去“重生”的希望。

志愿者的“爱”让63个家庭重温欢声笑语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是目前治疗白血病、淋巴瘤和骨髓瘤等血液肿瘤较为有效和理想的方法,已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不断推广应用。由于我国血液肿瘤发病率较高,仅白血病患者每年就有近4万人,而且越来越呈现年经化趋势,其中15岁以下的人群发病率约占发病人数的50%以上。目前,虽然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特发肿瘤的理想方法,但要寻找与病人组织相容性抗原基因相匹配,不被排斥的造血干细胞却不容易。

为了挽救白血病患者,中华骨髓库吉林省分库自2003年成立以来,经过13年的努力,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已经从不被社会理解和关注的新生事物,到现在成为汇聚社会爱心、具有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公益品牌。目前,中华骨髓库吉林省分库已有超过5.5万人的志愿者,成功捐献63例,使63名患者获得新生,让63个家庭重温欢声笑语。在这些志愿者队伍中,不仅有青春少年,也有花甲老人,他们中从教师、医务工作者到公司职员、个体经营者等,大家用实际行动书写着无私与奉献的人间大爱。让我们为他们的爱心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