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找油人”

10.12.2014  21:38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石油的影子无处不在,汽车燃料、纤维、塑料等石油化工产品与现代生活密不可分。那么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是如何在地下寻找到的,这些“找油人”又有着怎样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呢?日前,记者深入石油勘探工作一线,来到“找油人”中间,近距离感受“高新技术与人抬肩扛并举”的勘探人生活和工作状况。

大庆钻探物探二公司原为吉林油田物探公司,在吉林油田50多年的工业历程中一直承担着“找油”的重任。2008年因行业重组,千余人的物探队伍划归大庆油田麾下,但总部依然驻扎松原,勘探区块重点也一直在松原周边。眼下正在松辽盆地南部榆树断陷榆树地区进行勘探作业的大庆钻探物探二公司2250地震队正好紧邻松原,所以成了采访首选地。

记者从市区驱车三小时来到2250地震队营地,该队指挥部设在临时租用的当地村委会房屋内,300余人的队伍将驻地收拾得井井有条、干净整洁,当地百姓很是欢迎。

在2250地震队简陋的会议室里,队长耿海军和党支部书记孙志为我们做了一些专业知识普及。所谓物探就是地球物理勘探,地震勘探是石油行业目前通用的勘探技术。地震勘探分为二维勘探和三维勘探,都是利用人工方法制造地震,根据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况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用一个形象的比喻,二维和三维勘探好比给地球做X光和CT检查。“石油勘探是技术最密集的行业之一,也是先进技术和重体力并举的特殊行业。”耿海军说。

在随后到勘探区块采访时,记者切身感受到了物探领域目前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也印证了他们所讲的物探工作既是高技术的工作,又是重体力的劳动这番话的含义。

采访次日,记者目睹了这些可敬的“找油人”一天的艰辛。清晨5点,队里所有人起床,6点开始向广袤的田野中进发,耳边呼啸着刺骨寒风,手中紧握着冰冷的设备……这就是基层勘探工人的真实写照。工人们工作的区域是营地周边30公里广袤的田野、树林、荒山、丘陵、河道、道路,崎岖的地形基本都要靠步行。如果遭遇积雪,不仅路难行还要清理积雪才能继续施工。

2250地震队承担着263.38公里的二维勘探任务,按照施工顺序,采集地震波首先要测量选址,然后钻井班在选好的地址上根据地形钻几十米深的井,再向井中放入炸药,最后是放线、连接炸药、放炮(引爆炸药)、接收数据等,整个流程几乎都需要人工完成。

10月份至次年2月份是物探施工的黄金时期,也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除了大风天气必须停工之外,其他天气都风雪无阻,所以,“找油人”不得不适应恶劣天气。

我曾经连续三个月没有休过休息日,早晚上班也没定点,冬天零下二三十摄氏度也正常施工,虽然穿着大皮袄,还是冻得手都伸出不来。”钻井二班班长蔡恩俊说。对于这种让常人很难适应的工作强度,蔡恩俊语气轻松地说:“我在钻井班已经工作快30年了,早就习惯了。”像蔡恩俊一样,该队所有工人的工作都经常在风雪中进行。早起晚归、风雪严寒,只有具备超常人的意志的物探队员才能在这里坚守。

历经恶劣环境的磨砺,工人们都变成了一群“硬汉”。38岁的放线班班长孙晓辉今年刚开始施工不久,突然患上尿路结石,为了不耽误工作,他晚上打点滴,白天照样到现场指挥施工;炸药班班长许世彬发现咳血,仍然瞒着大家,直到队长发现这一情况,硬拉着他才去了医院;全队唯一女干部——“80后”放炮员许玲每天和男工人一样,背着沉重的设备在野外行走十几公里;放线班的工人每天都要弯腰上千次,挥锤上万次……

采访中,记者跟随“找油人”体验了勘探的各个工序,切实感受到了石油物探人“艰苦不怕吃苦,困难大决心更大”的团队精神,他们也诠释了“找油人”甘于奉献的先锋品质。

 

2250地震队唯一女干部放炮员许玲,她说是金子在哪都可以发光。

   

中午,钻井工人穿着沾满泥土的衣服在野外吃一些包子、花卷充饥。

 

吃完午饭,“找油人”又开始忙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