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报纸39年涨价13499倍

25.05.2015  11:05

0.02元,1976年1月9日一份《江城日报》的价格;270元,是市民齐先生今年5月20日与藏家交易这份报纸的价钱。1976年至2015年,一张报纸涨价13499倍。

 

 图为藏友于5月20日交易的1976年《江城日报》。

 

  松花江网讯 分币,现在于普通市民的菜市场流通中已经消逝了;在银行某些特殊开出的票据中,才可以看到小数点后两位。0.02元就是2分钱。5月20日,记者在我市收藏品交易市场上,看到了0.02元这个标价。0.02这个数字和随后出现的另一个数字,引起一场众说纷纭。

 

  0.02元,1976年1月9日一份《江城日报》的价格;270元,是市民齐先生今年5月20日与藏家交易这份报纸的价钱。1976年至2015年,一张报纸涨价13499倍。

 

   划算?不划算?众人议论纷纷

 

  “打眼了,这张报纸在交易网上才20块钱……”在交易结束后,旁边一位男士“提醒”不愿透露真实姓名的齐先生。但是,另一位张姓藏友却认为,这是一张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报纸,只要藏家想要,这个价钱并不贵。

 

  其他在场藏友也纷纷表示,网上看不到实物,标价一般仅做参考,在收藏市场上,只要遇到认为是值得珍视的藏品,他们是一定会尽力收藏的。

 

  记者仔细观察,这份报纸是4开张、黑白版。头版用黑框框出文字:中国人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周恩来同志永垂不朽!主标题:周恩来同志逝世。

 

  藏友齐先生说,这张报纸卖家没有出价,是他自己提的200元,后来卖主加到270元,他也认可。齐先生是收藏迷。他非常敬爱周恩来总理,十几年来收藏的各类笔记本、纪念章、书法、钢笔等藏品中不乏珍品。他说,看到这张报纸就难以忘怀,这张报纸让他的收藏更有意义。

 

  记者没有找到这张报纸上的标价,0.02元是藏家给这张报纸临时标注的。

 

   报纸收藏升温在数字科技时代

 

  记者咨询我市资深藏家、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蔡景阳先生。他过去就曾收藏过这张报纸,当时市价就是2分钱。

 

  记者问:“如果是270元的价格,蔡先生愿意出让吗?”他说,愿意,因为是普通收藏,其他藏家又有需求,可以出让。他说,如果是专门收藏,自己又仅此一张,不会出让。

 

  “现在旧报收藏正在升温,由于贴近大众,很多老报纸的价格越叫越高。”我市资深集报人张景贵说。

 

  记者了解到,在集报市场上,1949年10月1日的《人民日报》曾叫出1万元的价格,同年同日的《光明日报》《解放日报》也叫到8000元1份。近几年,由于越来越稀少,这样的报纸已不明确要价,而是即拍即得。网上包含开国大典当天至2014年国庆日的一整套60余期国庆报,要价已达6万元以上,但是,藏友们仍直呼真货太少而难得。

 

  张景贵说,当前在众多报纸藏品中,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重大历史事件的老报纸最为珍贵。手机、电脑上多种数字多媒体平台越深入生活,这些可以握在手里的纸质媒介,更显得沉甸甸的。一些“创刊号”“试刊号”“停刊号”“号外”“错误报”,收藏价值高,且已十分珍贵。

 

   故纸犹香 弄潮逐浪

 

  尹莼荭是位三十岁出头的女藏友。她拿出手机,翻阅其中的藏报照片给记者看。她的父亲是一位老报迷,常年订阅报纸,重点收集1977年以后重大历史题材的报纸。

 

  由于这样收藏门槛很低,平时又注意积攒,老人家生前集报放满一个小屋。他将一整套收藏的1977年以来关于中共中央重大会议报道的报纸,在2012年出手,给尹莼荭增添了一笔嫁妆。尹莼荭也志在于此,而且在父亲传承的基础上,专门归类收藏整套的新闻发言系列专题。

 

  解放军二二二医院一位退休的副院长专事收藏“回归报”,包括我国香港、澳门回归以及国外有关“回归”专题的报纸,以此奠定了在全国集报界的地位。

 

  林先生家住在市公安局附近,原是市邮政局的职工。他收藏的报纸门类繁多,在我市集报界颇有影响。日前,一位外地藏友从他的藏品中高价购得《华商报·原点周刊》2014年7月14日“甲午连体报”。

  蔡景阳说,集报大约兴起于1984年,他认识的集报者有新闻人或从事通讯专业的人,还有很多普通市民。在收藏市场,由于集报几近于门槛最低的收藏品类,使得这样一个特殊的集报人群,乐在其中。他们喜欢没事就翻翻案头一张张代表着几代新闻人心血、因泛黄而愈加珍贵的纸媒,看着报头下的文字,由此丰富自己人生的宽度、厚度和深度。(江城日报记者/沈薇 编辑/王晓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