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抗日根据地】谁藏奇兵于乡野?谁陷日寇于汪洋?

03.09.2015  13:02

白洋淀

   中国青年网北京9月2日电 (见习记者 李鹏)燕赵自古便是慷慨悲歌之地。即便苦难,也苦得浪漫。抗战也是。就像我们都很熟悉的白洋淀雁翎队以及小兵张嘎。夏末秋初的白洋淀,天蓝、水清、苇绿、荷红。在白洋淀的富足祥和宁静里,当年抗日的故事,一天下来能听几十个。八年抗战里,河北沦陷早,承难多,但这里的人民百姓,没有一天真正屈服,鬼子没有得到一天安宁。广阔燕赵,陷住了倭寇妄图横行中国的脚步。

   国军败逃,八路填上

  七七事变后两个多月的9月24日,日军占领保定。

  日军占领保定并不容易。国民党集结了10万军队奋勇抵抗。战前,国民党军政当局紧急动员民众与官兵赶筑工事,挖掘了工程浩大的许多战壕和反坦克壕。有些长数十公里,宽五六米。燕赵人民以极高的抗日热情,奋力苦干,最终得以完成。

  但日军装备精良,推进迅速,国军很快陷入混乱。保定城下决战五天,日军动用3个师团,140余辆坦克、装甲车,260余门火炮,60余架轻、重轰炸机,我军奋勇抵抗,伤亡2万多人,终不支撤退。大公报说, “(保定城垣保卫战)抗战之激烈,牺牲之悲壮,在平汉线为最甚。”

(资料图)白洋淀抗战纪念馆

  国军迅速败退是必然的。地处抗日最前线的河北,几乎没有像样的军事设施。平津失守后,国民党准备把空军用于河北作战,才发现河北竟然没有一个军用机场及油弹准备。而参战部队武器十分落后,只配备步枪、刺刀、手榴弹“三大件”。此外,国军的作战方法陈旧,单纯阵地式防守。8月20日制定的《第一战区作战指导计划》指出:“各部队无论其任务为防守或机动,务求疏散之配置,必须利用地形构筑工事,以达到步步为营能攻能守之要求,而增强国军之强韧性。”依据这一原则,战役指挥者把10万大军分成3条防线,部署在东西近200公里,南北100公里的广阔地域上,与日军集中优势兵力,突击一点,穿插迂回的作战方法相对比,失败无疑。同时,参战将领各有各的想法,部队内部派系林立,不能有效相互支持。所以,尽管爱国将士拼尽血肉之躯,结局仍是溃退,只能把百姓留给了日军的铁蹄。

  事实上,国军败退,燕赵大地的抗战不过刚刚开始。日军占城,他们还没有尝到的真正的苦头。燕赵大地流传了70多年的抗日往事,都是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展的。其中大家最耳熟能详的,便是雁翎队、小兵张嘎。

  保定会战后,日寇开辟了一条从天津到保定的运输线,企图运送战争物资支援扫荡,而位于水路交通线上的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白洋淀遭遇了无情的蹂躏和抢掠。在共产党安新县三区区委书记徐健、区长李刚义的领导下,孙革、姜秃、赵保亮、邓如意等20多位打猎世家组成的抗日游击队正式诞生。这些游击队员使用的武器“大抬杆”火眼口上要插一支雁翎防止火药受潮,游击队便取“雁翎队”。而这支队伍也成长出了电影《小兵张嘎》中为全国广知的抗日小兵 “嘎子”。其原型,是雁翎队第三任队长赵波。

  (资料图)白洋淀抗战纪念馆 

  根据《白洋淀志》的记载,“抗战期间,‘雁翎队’历经大小战斗近百次,击毙、俘虏日伪军近千人。”雁翎队充分利用芦苇、水域和地形的优势,特别是自1939年到1943年的4年中,雁翎队在35次战斗中,有16次是一枪未发而制胜,所以也有奇兵之称。战后,朱德总司令和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专程到白洋淀接见了“雁翎队”全体指战员,对他们在抗日战争中的光辉业绩给予了高度赞扬和肯定。

  白洋淀只是敌后战场的一个缩影。国军败退,日军进驻,共产党很快开辟敌后战场。在八年全面抗战里,沦陷区的大中城市、铁路、公路交通线均在敌后战场的包围和控制之下。共产党领导的兵民作战形式融运动战、阵地战和游击战于一体,机动灵活,从无停止,在抗日根据地聚集起了一支困不死、打不散、压不垮的中华民族的中坚力量。美国前总统杜鲁门曾在回忆录中证实:中国抗战后期,蒋介石的权力只及于西南一隅,长江以北连国民政府的影子也没有。

  1938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科学分析中日诸多要素,认为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要赢得战争的胜利,就必须调动全国人民的力量。毛泽东深入论述:“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兵民是胜利之本”的科学论断也为白洋淀雁翎队的水上游击战所印证,这支队伍也无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武装对毛泽东革命理论的伟大实践。

  当时的日本华北方面军说:中共军队“为了策应盟国方面的攻势,在军事、政治、思想各方面,再次开始积极的行动,并得到多数民众的同情,从而迅速扩大了势力”,“目前共军乘中国方面的力量薄弱,活动渐趋激烈”,并认为“为了适应大东亚决战的要求,迅速消灭中共势力,乃是当前急务”。

   后方不“”,杀敌前线

  雁翎队只是其一。“地道战、庄稼汉,埋伏下神兵千百万……”为了更好地保存自己、打击敌人,共产党带领民兵挖藏身洞同日伪军周旋。到1944年冬,冀中抗战地道已经超过了1.25万公里。后来聂荣臻元帅题词:“神出鬼没,出奇制胜的地道战,是华北人民保家卫国,在平原地带战胜顽敌的伟大创举。”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麻雀战等各地各种战术层出不穷,日军没有一天不在流血。

(资料图)白洋淀抗战纪念馆 

  敌后抗日根据地组合而成的人民战争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观”。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写的《华北的治安战》一书中记道“我方有的部队因无戒备而突进,被手执大刀的敌人奇袭、包围而陷于苦战”,侵华日军自己也不得不去承认日军占领区“几乎都有共军活动,民心多倾向共产党”。

  让我们重温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书中写下的那段话,”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侮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能团结起来,共同对敌。”

  敌后根据地所起到的巨大作用,绝不是也不可能仅仅通过部队在几次大规模的会战中取得。积小胜为大胜,由量变引起质变,正是抗日持久战的精髓。频繁的袭击让侵华日军永不愈合的伤口持续失血,每天各地一个个微不足道的胜利,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成为日益坚强的抵抗者。每个击毙十几名、几名,甚至一名日军的难以记录的小的战斗,却由于其无处不在、频繁的发生,竟然在不知不觉中造成日、伪军的大量伤亡。

  类似白洋淀的雁翎队,八路军在华北组织人民打了无数游击战,把侵略军围困在少数城市,让敌占区每一个村庄都成为日军的前线而不是后方。共产党组织起千万个如同白洋淀猎户的民众,他们是人民战争的伟大实践者,是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的英雄。

  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敌后抗日撬动的战争格局也有着更深远的世界意义。中国的敌后战场,到战略相持阶段的1941年挑起中国抗日战争的重担,上升为主战场,军民作战形式融运动战、阵地战和游击战于一体,这一机动灵活、独具中国特色的反攻形态,迫使侵华日军无法再从中国战场抽调兵力派往太平洋战场,中国军民歼灭了大量日军有生力量,一方面挫败了日本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的战略野心,另一方面也给予盟国反法西斯战争巨大支持。

  (资料图)白洋淀抗战纪念馆

  寻访中,我们查询到了一个八路坟的故事。在安新县最北端的小村于庄,路边有一排坟头,当地称它们“八路坟”。 那是1941年麦收前,八路军冀中九分区24团被日军包围,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危急时刻,20多名战士吸引了敌人的注意,掩护大部队突出重围。此次战斗有13人牺牲。由于下葬时没有立碑,13人中只有一个人留下了名字,“八路坟”也变成了一个地名。但即便是当地县志,也没有记录下这场战斗。因为,类似这样的战斗太多了,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共产党、八路军领导的抗日军民,也每天都在牺牲。正是这样的战斗和这样的牺牲,让日寇自踏入华北就陷入了泥沼,退不得,进步得,而不退不进就是迟早等死。这也注定了他们的败局。

  如同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拉纳?米特曾在《纽约时报》上撰文阐述的,世界其他国家要认识到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大局的贡献。他在文中明言,世界欠着中国的“战争债”,并强调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未被讲述的二战当中伟大的故事之一。

  所以说,小小的白洋淀抗战,是抗战根据地的一个剪影,是共产党抗日中流砥柱的明证。无数个白洋淀,决定了二战东方战场的最终结局。中国的抗日战争和共产党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理应被历史永远铭记。寻访很短,但这片水泊中所孕育出的伟大人民战争的磅礴之势和军民同仇敌忾的抗战精神在时隔多年后依然令人澎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之际,让我们遥向芦苇丛密深处雁翎队的英雄们和所有奋起抗战之民众致敬!

(责任编辑:李咏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