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抗战老战士载誉归来 讲述天安门观礼

06.09.2015  10:31

7位抗战老战士和抗日烈士李云先之子李雁杰回到 长春 新文化记者 王小野 摄

史保东手持鲜花返回家中 本组图片 新文化记者 郭亮 摄

孙庭江

杨正新

邓叶芸

102岁高龄的孙庭江:“以前,是小米加步枪;现在,真带劲!导弹、坦克、飞机、无人机……”“敬礼老兵”史保东:“我想到了我那些死去的战友们……我这敬礼,是要向他们报告,祖国强大了!”

83岁的邓叶芸:“现在国家强大了,谁要来侵犯我们的国土,都得不到好结果的。”

9月5日早上,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的我省抗战老战士们乘坐Z63次列车返回长春。副省长隋忠诚代表省委、省政府,到长春火车站迎接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的孙庭江、史保东、史淑先、王财义、陈同安、杨正新、邓叶芸等7位抗战老战士和抗日烈士李云先儿子李雁杰。

部分抗战老战士不顾旅途劳累,与大家分享了他们的感受和故事。

讲述天安门观礼:老兵安排在将军前一排就座

“你们这声音,就像机关枪一样,哒哒哒……”一进门,看见那一排摄影记者,史保东老人笑了,他说,这几天就被闪光灯包围着。

今年90岁的史保东,依然腰板挺直。老人左胸前挂着抗日自由奖章、解放战争三级勋章等奖章和纪念章。

他是1940年8月参加新四军,曾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从普通一兵逐步成长,直到成为副团长兼参谋长,1964年8月转业到水利厅任水产处处长等职。这次,他是作为新四军老战士获颁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9月3日大阅兵当天,史保东被邀请到天安门城楼上观礼。当时他注意到,老兵被安排在将军们的前一排就座。

“看着阅兵方队走过来,我腾地站起来,敬起军礼。”史保东说,看着整齐的队伍,看着现代化武器装备,自豪感油然而生。“我想到了我那些死去的战友们,他们没有看到祖国强盛的这一天。我这敬礼,是要向他们报告,祖国强大了!”史保东说,“这也是向受阅部队,表达一名老兵的敬意!”

从阅兵开始,到结束,老人一直保持着敬礼的姿态。当时,身旁的人怕他累着,劝他坐下来休息,“我才不怕累呢。”

阅兵结束,老人礼毕,喊出三句话:“伟大的祖国万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伟大的人民解放军万岁!”

“这只是一位老兵想表达他自己的感情。”史保东说,他没想到会受到这么大的关注。

批抗战剧夸大:如果都有三八大盖,早把鬼子赶跑了

在宾馆接受完记者们的采访,史保东急着赶回位于南湖新村的家。家在六楼,从一楼到六楼,有八十四级台阶,老人一口气爬上去,中间没停歇。

“老爷子身体很好,这楼梯一天得走个几趟,不算啥。”儿媳杨建辉说。

老人的卧室朝南,充满阳光的窗台旁放着一把椅子。卧室的墙上挂着老人和故去老伴的合影,都穿着军装。

老人的一张照片上,帽徽是空军的。原来,老人当过空军。为此,这次去北京,陆军和空军的服装各准备了一套,还准备了其他服饰,共6套,因为有好几场纪念活动,场合不同,服装不同。

透过北窗,能看到南湖公园。每天早上5点多,老人就会去公园,绕着南湖走上一圈。然后吃早饭,看书。

晚饭后,出去转一转,回来后先要看新闻,接下来就是体育节目,“我喜欢排球、羽毛球和乒乓球。”

“有时候,还戴耳机熬夜看比赛呢!”儿子史晓光插话。

老人也看电视剧,主要是抗战的。“有些电视剧夸大了。”老人说,恨不得人人一把三八大盖,甚至是机关枪。这样的话,早把鬼子赶跑了。“那个时候,很多人没枪,直接拎着大刀往上冲,要不怎么会唱‘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史保东感叹道,“当时打仗,就凭两点: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都是凭着这个精神头打仗的。”

老人有子女六个。“有五个被我送进了部队,我孙子也是。”史保东的理由很简单,“我就是当兵的,保家卫国就是我家的传统,子孙后代得继承下去。”

孙庭江:

没想到会赶上这一天,我要好好活着

“哎哟,太激动了。”说起在北京的经历,102岁的孙庭江老人坐直身子,手一直挥着,用山东乡音讲述着。

说起大阅兵,老人加重语气,“祖国强大了,没想到会赶上这一天,我要好好活着。”

“以前,是小米加步枪;现在,真带劲!导弹、坦克、飞机、无人机……”每个词儿都带着自豪。

参军前,他是一名“村长”。“当兵,我就是为了打鬼子,为民除害。”孙庭江说,日军侵占了他的村庄,激发了他参军的念头。

1945年3月,孙庭江带着11个人加入八路军沂蒙山4团。在攻打同定县的战斗中,城墙下碉堡内敌人两挺机枪向外扫射,战友纷纷倒下,孙庭江急了,不顾个人生死,腰拴绳子拖着80斤重炸药包,从两挺机枪射击的盲区接近敌碉堡,将碉堡炸开,他冲进碉堡,刺死三个敌人。城墙打开了缺口,部队攻进县城,歼灭城内守敌300多人。孙庭江因炸碉堡立战功一次。

“什么功劳不功劳的,我没想那么多,就是要打鬼子。”老人说,“我们村出来12个人,最后就剩我一个了。”说到这里,孙庭江有些难受,“当兵,就是为了打鬼子,为了过上好生活。”

抗战胜利后,孙庭江参加了解放四平、解放锦州、解放海南岛等战斗。1950年10月参加入朝作战,1953年年末回国后复员回乡务农,1970年又随儿子到 吉林 省敦化市大石头镇民强村生活。

杨正新:

当年和鬼子拼刺刀相信中国梦一定能实现!

对着镜头、摄像机,89岁的杨正新一点不慌乱,胸前几枚勋章亮闪闪。

“这个是解放战争得的,这两个是渡江战役得的……”老人一一细说。

老人走路时,左腿不是很自如,在战场上受过伤。回忆当时的情景,老人抑制不住地激动。

杨正新1944年6月参军,在山东省泗水县第七区十一中队任通讯员。在滕县岗上战役中,为了阻击敌人,他带领通讯班与日本鬼子面对面刺刀拼杀,刺死了三个鬼子后,他才感觉左腿没力气,很疼,一摸全是血。他还不知道,子弹打进他的大腿。医疗条件有限,弹片三年后才被取出,他一直带着伤腿工作。由于身体原因,他在鲁中南军区一直从事政治教育工作。

1948年5月,在三野第三后方医院中开展的三查整顿运动时,杨正新与阴谋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保卫了首长的安全,逮捕了阴谋集团成员。1975年12月20日转业回到地方。

老人说,看到国家现在的繁荣,他感受到当年没白白为祖国的建设出力,“我们的祖国强大、繁荣,我们的中国梦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老人提高了嗓门。

邓叶芸:

我有信心捍卫住这份和平

微卷的白发,慈祥的面容,83岁的邓叶芸老人亲和力十足。“建国时,我也观看了阅兵,那个时候,部队里的坦克不多、飞机只有几架,现在我们有那么多的先进武器,还都是自己制造的,我们的国家发展太快了。”

邓叶芸9岁时就参加革命工作了。邓叶芸的父亲邓福谦是中共早期党员,母亲邓惠中1939年8月入党,是《红岩》中“双枪老太婆”原型之一。受家庭影响,邓叶芸9岁时就与两个哥哥跟随母亲进行抗日宣传,从事地下工作,做小交通员,为游击队送饭放哨、侦察敌情。

邓叶芸15岁入党。父亲去延安后,邓叶芸跟母亲活跃在川东岳池、岳西、武胜一带,为武装斗争做准备,参加了华蓥山地区的岳池、武胜起义。1948年5月,解放军入川,邓叶芸和母亲被党组织派到四川华蓥山打游击,遭到反动军阀镇压。邓叶芸与母亲和两个哥哥相继被捕,关进重庆渣滓洞监狱,受尽了折磨和摧残,但坚贞不屈,没有出卖同志。

重庆解放前夕,邓叶芸的母亲和二哥以及三百多名共产党员和爱国志士惨遭杀害,邓叶芸由于被转往合川监狱幸免于难,解放军攻下合川县城后她才获救,后随父亲转入武汉地方工作。1952年考入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1956年毕业分配到长春市教育系统工作。

“以前我们靠的是小米加步枪,都能取得胜利,现在国家强大了,谁要来侵犯我们的国土,都得不到好结果的。”老人说,她很有信心,能捍卫住这份和平。

新文化记者 王小野 董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