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公司经理自揭内幕 三种中老年人最容易被忽悠
新闻回放 :近日, 长春 市相继发生多家理财投资公司高管失联涉嫌跑路事件,警方已经介入调查。
新文化讯(记者 刘长宇) 昨天,自己也投资10万元的 吉林 宝泽公司客户经理A女士自揭行业内幕:公司招来员工进行培训,但从来没有培训过投资理财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内容只有一条———如何花言巧语给中老年人“洗脑”。有三种类型的中老年人最容易上当,所以,公司营销手段就是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洗脑”方式,使其“上钩”。
追求利润型:利诱即上钩
A女士说,在众多投资者中,追求利润型的人最多,也最容易上钩。
理财投资公司要求客户经理们,对于这类投资者,主要是大力宣传高收益,吸引其关注从而投资。此外,每家公司都推出了赠送礼品的举措,部分公司还设有抽奖活动,可以抽到数额不等的现金,最高达到数千元。
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就是看利息特别高就投了,还得到不少礼品,她和女儿一起总共投资了71万元。还有一个老太太把所有的余钱都投入了,还卖了家里一处房子,总共投入了108万元。有一名50多岁的男士投资了230万元,仅得到了按礼品价值返还的现金1万多元,其他投入血本无归。
闲来无事型:愿意琢磨咋赚钱
A女士说,有不少中老年人退休后在家里无所事事,而且并不富裕,就喜欢花时间去研究怎么挣钱。这类人也比较容易上当。
王先生今年62岁,退休后深感无聊,就想着把精力花在能挣钱的事儿上。他开始炒股票,但赔了一些钱,此后他逐步把钱从股票里撤出来,投给了银行的理财产品。但随着银行降息,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下降了。此时投资公司的业务员在商场里发传单,最高达到18%的收益率让他觉得很心动。业务员“帮”他一起分析研究,越说他就越觉得这个行业能挣钱,就先投了1万元,此后每天去公司和业务员“深入研究”,在业务员的鼓动下,陆续投入了10多万元。可最后一次合同刚签了半个多月,投资公司高管就集体失联了。
孤独无聊型:被感情攻势俘虏
A女士说,有一部分老年人对投资没啥兴趣,但比较孤独,业务员对这类老人,最主要的就是打亲情牌和诉苦,很多人就心甘情愿地掏钱了。
李女士76岁了,老伴几年前去世,儿女也不在身边。去年冬,她去超市买东西,一个小姑娘热情地拉着她,宣传投资理财产品。小姑娘专门捡她爱听的话说,还留下了她的电话号码,此后天天给她打电话,嘘寒问暖。几天后,李女士就去女孩工作的博润公司投资了3万元。此后,在女孩的鼓动下,她又分两次投资,共投了8万元。这家公司出事儿后,她去公司时看到了那个女业务员,女孩躲着不敢看她,“也不是她的错,老板跑了能怨她吗,我理解。”李女士说。
警告:中老年人不应投资高风险领域
吉林吉翔律师事务所刘海波律师表示,大多数老年人对社会上的情况并不了解,风险意识很差,而且有些老人不愿意相信家人的劝告,宁愿相信业务员的甜言蜜语,很多老年人都是瞒着家人进行投资的。这个行业存在着较高的风险,而老年人如选择投资,应投资银行理财产品这类低风险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