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贫”根 精准扶贫 市领导深入各自包保村开展扶贫对接
本报讯 (记者祝书琳 连雅婕 周源 于剑南 陈璟)按照省委、省政府“千个以上机关(企事业单位)包保、万名以上干部包户、百万名以上党员参与帮扶”行动的统一部署,日前,市领导闻弘、杜剑、孙亚明、张海胜分别来到各自包保村进行扶贫对接,并慰问困难群众。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闻弘来到榆树市大坡镇后岗村进行扶贫对接。由于受基础设施薄弱、村屯四周被江河环抱、村经济贫乏等因素影响,后岗村农业发展缓慢,农民年均收入5400元,是大坡镇的贫困村屯之一。“扶贫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政治责任,更是贫困村民的迫切需求,我们一定要把这项工作做好做实,不让一户一人掉队。”在扶贫对接座谈会上,闻弘指出,要把贫困户的情况摸清摸透,做好建档立卡工作,针对贫困户的情况,开拓思路、研究办法,做到分层指导、分类帮扶,争取让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结束座谈后,闻弘慰问了后岗村的两户贫困家庭。78岁的贫困党员马德山因车祸丧失劳动能力,老伴儿患有白内障失明,几年前,大儿子和儿媳相继去世,老两口与二儿子一起生活,孙女正在高三学习,老少几口人全靠儿子打零工维持生计,至今仍在泥草房中居住。“孩子学习怎么样,地谁种呢?”闻弘耐心询问这家人的生活情况,并叮嘱他们注意身体,保持乐观心态。贫困户秦长诗几年前患上脑出血,多次住院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目前在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在秦长诗家,闻弘通过秦长诗哥哥了解到其家庭情况,他嘱咐秦长诗的哥哥:“请转告你弟弟,让他安心养病,我们会一起想办法让他过上好日子!”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杜剑来到九台区城子街镇烧锅村进行扶贫对接。烧锅村有居民308户,常住人口1370人,其中贫困户有33户;烧锅村在册耕地面积为403公顷,林地面积242公顷,目前以种植玉米为主;全村养殖业以散养户为主,有养殖户69户,主要养牛、猪、羊、狐狸等;村内基础设施有待完善,部分水泥路年久失修。认真听取了烧锅村的自然情况及贫困原因后,杜剑说:“烧锅村交通欠发达,是劣势,也可以转化为优势,在调整产业结构的时候,一定要充分树立起烧锅村特有的绿色品牌,让农产品生产实现规模化、品牌化、绿色化和有机化。”杜剑指出,当地政府一定要充分调动农民的自主积极性,主动向农业专家寻求技术支持,与大型企业有效对接,抓紧时间落实符合当地情况的项目,实现脱贫致富。
副市长孙亚明来到农安县合隆镇烧锅岭村进行扶贫对接。孙亚明首先来到贫困户王福录、李明武家进行慰问。王福录今年73岁,患有脑血栓多年,没有劳动能力,孙女正在上学,儿媳也患有严重的脑血栓,一家5口人劳动力弱,经济条件十分艰苦。今年72岁的李明武常年独自照顾患有痉挛性截瘫的儿子,两人的生活重担全压在李明武的肩上。“你们不要愁,要拾起对生活的信心。我们政府正在积极协调想办法,带你们脱贫致富。”孙亚明鼓励王福录、李明武要振作起来,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随后,孙亚明与烧锅岭村的村干部、贫困群众代表展开面对面交流,得知烧锅岭村的优势资源开发不够、因病因残致贫人口较多是该村的主要致贫原因。“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要积极提供岗位资源,而没有劳动能力的则要全力帮扶。”孙亚明表示,此次扶贫工作将瞄准烧锅岭村的45户贫困户,各包保单位、企业要在春节前全部对接到位,每年至少4次到包保对象家中慰问探望,确保贫困家庭达到“吃不愁、穿不愁、住不愁”的标准。同时,要利用交通优势、区位优势,引导烧锅岭村全村搞好特色产业发展,做好村屯改造工作,带动全村齐奔小康。
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海胜来到九台区胡家回族乡红石村进行扶贫对接。由于此前的扶贫调研工作已十分充分,张海胜对红石村贫困户的家庭情况一清二楚。每到一户,张海胜都与村民一起探讨脱贫对策,鼓励他们树立生活信心。村民马占武因股骨头坏死已卧床多年,老伴儿也疾病缠身,4岁的小孙女是老两口唯一的希望。“有党和政府,有这么多好政策,不用担心生活难,别犯愁。”张海胜紧紧握住老人的手,马占武的眼睛湿润了。在扶贫座谈会上,张海胜详细了解了红石村的致贫原因: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村子欠外债70余万元、青壮劳动力流失等。张海胜与村班子成员共同探讨完善脱贫措施,强调要加快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建立长效联系机制和帮扶机制;加强村党组织建设,针对村民的实际情况,因户制宜地提供技术和文化扶贫措施,帮助红石村早日脱贫致富。
(责任编辑:李咏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