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余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扬起绿色风帆

26.05.2015  00:31

    五月扶余,春风和畅。新开工的绿色工业、旅游项目如雨后春笋一般,迅速成长在这片热土上。

    扶余鑫龙宜门窗项目建起了光伏发电环保车间,利用光伏发电可满足公司生产、照明用电,还能利用太阳能给车间供热。刚刚建成的联润食品公司,通过管道汇集废水,经机械格栅流入集水井,再经过隔油沉砂、气浮、均质等十几道关口最后达标排放……新项目的选择、新技术的推广以及新制度最严格的执行,揭示着扶余发展理念正发生着深刻改变,全市上下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前所未有的高度,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在引领新型工业、成就现代农业和锻造历史文化新城中,唱响了绿色发展的主题曲。

     绿色引领新型工业

    ——扶余的绿色引领首先体现在新型工业上。遵循保护环境、实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从布局开始,即努力做好调整和优化这篇大文章,旨在实现绿化发展、清洁生产

    扶余的工业集中区每年都在“添丁进口”,但引进项目不再是来者不拒,而是把是否绿色生产作为重要考量标准。像三叶集团PE管、史丹利新型复合肥、顺泰生物质公司热电联产项目,因为具备绿色生产特点,顺利落户扶余工业集中区。

    走进扶余鑫龙宜门窗有限责任公司国内首例光伏发电环保车间,记者眼前一亮。这座光伏发电板合成中空玻璃屋顶的7000多平方米环保节能一体化建筑,让扶余生态工业的元素更加丰富。“光伏发电完全能够满足公司生产、照明用电,还能利用太阳能给车间供热。”该公司负责人赵明久告诉记者,该车间每年仅节省化石能源500吨左右。在产品展示厅,一种“高保温门窗”让记者大开眼界。这种门窗在北方寒冬时节可使室温保持在24℃左右。“冬季不用烧煤取暖,夏季不用空调降温。”赵明久说,这种U值为0.8的智能环保节能门窗节省煤炭资源,又减少大气污染,深受长春、哈尔滨、济南、南京等大中城市客户青睐。

    拓展产业种类,绿色能源产业成为扶余新宠:投资4.8亿元的成瑞风能一期工程25台风力发电机组并网发电,二期工程完成投资2.8亿元。UPC风力发电、广东长青集团30兆瓦生物质发电项目、中节能农业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顺泰生物质能热电联产等清洁能源项目,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众诚集团提取油页岩油气试验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 (下转第四版)

      绿色成就现代农业

    ——作为农业大市的扶余,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中,突出绿色主题,实现了旧貌换新颜的嬗变

    建设绿色屏障。扶余沿第二松花江右岸总长度103公里,总面积2000公顷,营造以樟子松容器苗为主的防沙、治沙混交林工程,现已完成1430公顷。到2016年,二松右岸阶地沙带将建成百公里樟子松绿化带,这道屏障对防风固沙、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庇护农田,改良土壤,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将发挥巨大作用。

    打造绿色品牌。花生产业的“扶余模式”最具代表性。围绕培育壮大四粒红花生产业,扶余开通专家热线,确定了本市的人才培养计划,组成专门的研究中心,建设育种和高产示范基地,其花生品牌在英国、墨西哥等国家颇受欢迎。依靠棚菜产业兴起的新城局园区、产业化种植花生的增盛镇和新站乡、依托合作社种植“水果玉米”的三井子镇……“一村一品”的富裕村、小康村、特色村,为扶余农业发展注入了“生态基因”。

    在位于三井子镇的扶余200万头正邦生猪养殖加工一体化项目养殖小区,场长李韦均带领记者参观了扩繁场和育肥区。100余栋现代化猪舍,不见粪便,没有异味,干净清爽。“传统方法养一头猪要产生粪便及污水1吨多,按正邦养殖场年出栏生态猪2万头计算,少排污2多万吨。”李韦均说,养殖场采用的智能化养殖模式,不仅提高养殖效益,更重要的是实现粪便污染零排放。走出养殖小区,放眼望去,正邦养殖场周边14000亩围栏草原绿意渐浓,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迷人。

     绿色锻造历史文化新城

    ——在扶余市区,一座金朝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骑马铜像,矗立于中心广场,向世人诏示了扶余当地历史悠久的辽金文化

    扶余市从区域中等城市的战略定位出发,牢牢把握打造30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的重大历史机遇,努力打造文化新城。

    依托“大金碑”这一扶余独有的辽金文化资源,开发建设了“大金碑湿地旅游区”,属国家A级旅游景区。湿地的生态美、朴实无华的民风和多年沉积的文化使人流连忘返。原生态,成了扶余文化旅游的重要符号。

    在开发建设中,扶余树立精品意识,做足做活绿的优势、美的点缀、亮的文章。深入实施清洁文明工程,以旅游景区沿线、公路铁路沿线和城市周边为重点,实施村屯绿化美化工程,进一步改善城乡风貌。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扶余开发和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已经完善了圆通观、石头城子古城遗址、陶赖昭百年古榆、中东铁路桥遗址、松花江度假村、慈云寺、大金碑湿地公园、三清宫、三山寺、万善石桥等重要景点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开通了集东明王广场、街心公园、古城遗址、古刹、古碑、古战场等风光于一线的“扶余一日游”线路,开启了扶余新时期文化寻根、旅游兴市的精彩之旅。

    在扶余经济总量中,第三产业破天荒地占到40%,可以说,扶余文化旅游新城的定位、历史文化成分的融入和助推功不可没。  (通讯员 张振才 高文华 记者 吕瑞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