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余农民在文化大院展现新风采
近年来,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在腰包鼓起来的同时,精神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农村文化大院是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的有力平台,扶余市新万发镇万发村的文化大院就是全市的先进典型,不仅让全体村民实现了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丰收,还展现了美丽乡村的新面貌、新风尚。
唱心声、展风采,文化大院里传播文明
在文化大院里,土生土长的农民发挥自身优势,凭借着多年来对农村生活的深刻体会,通过一个个自编自演的节目,宣传党的好政策、讲述身边的好人好事、传递向上向善的正能量。今年43岁的王洪琴是大院里的文艺骨干,多才多艺的她舞蹈、演唱、快板样样在行。而王洪琴最拿手的歌曲当属《妈妈的吻》,她说:“妈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付出了太多太多,希望能通过自己的演唱,让人们更爱父母更孝敬父母……”年轻时就热爱文化活动的刘淑霞,62岁的她在文化大院里圆了26岁时的主持人梦想。“我年轻时就特别羡慕电视里的主持人,一看倪萍主持节目时,这心里别提多羡慕了,那会儿就寻思,自己这辈子是没机会上台当主持人了,没想到,老了老了还真实现了自己当主持人的梦想……”和刘淑霞一样实现梦想的刘厚生,被大院里的乡亲们亲切称为“大院里的何庆魁”。今年70岁的刘厚生虽然吹拉弹唱等文艺表演不行,但由他创作的数来宝、对口快板、三句半、小品等节目,每个都是既接地气又具教育意义。这些作品在台上表演后深受村民的喜爱。像小品《砸碗》,主要是教育人们孝敬公婆,弘扬中华孝道。作品在松原市、扶余市表演后,得到了相关领导和业内人士的高度认可。现在刘厚生正在创作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作品。用刘厚生的话说就是“吃水不忘打井人,常念党恩爱祖国。”
大秧歌、广场舞,文化大院里幸福欢乐
在广场这边,欢快的锣鼓敲起来,嘹亮的唢呐吹起来。桃红的折扇在老汉手中轻轻飞扬,大红的绸子被大娘舞在银白的头顶,秧歌队浩浩荡荡地聚拢过来。踩着鼓点,舞着扇子和红绸,村民们随着欢快的节奏扭着、笑着。在广场那边,以《小苹果》《最炫民族风》为代表的广场舞让村民的健身活动带着时尚的范。劳作了一天的农民们在欢乐的队伍中舞步越舞越幸福。
打篮球、比乒乓,文化大院里强身健体
文化大院在丰富村民生活的同时,也引领着群众的健康生活。以前,村民大多认为体育锻炼是城里人的事,农村人天天农活一大堆,最不缺的就是锻炼。可近几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机械化种植的大面积推广,如今在文化大院的运动场地,各种体育健身器材深受村民喜爱。晨练时,每个器材上都有人在锻炼。篮球赛、乒乓球赛更是常有的事。在室内乒乓球赛场的墙上,还贴着村民自编的小诗《乒乓情怀》,“我爱乒乓不求专,强身壮骨健为先,筋舒血活步履矫,心旷神怡思路敏……”用村民的话说就是,自从参加体育锻炼后,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一个字“美”!
看图书、学技能,文化大院里武装头脑
农村文化大院是承接文化、生长文化、传播文化和经营文化的重要载体。大院里农家书屋,让村民有了学知识、学技能的地方,如今机械化种植、科学育种施肥让农民切身的体会到了“科技致富”的硬道理。所以,一有闲暇时间,村民就来到书屋学习自己需要的种植技术、看看传统文化和成语故事等。在大院里,书屋里面是“几世同堂”,从70多岁的老人到几岁的孩子,大家都在被手中的书吸引着,他们或是紧锁眉头的思索,或是带着收获的会心一笑。
新万发镇万发村文化大院让物质丰收的农民成了舞台的主角,实现了农民的心声农民唱、农民的故事农民演、农民的风采农民展。未来,农民将继续用文化为“美丽乡村”增添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