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长白山百年“山规”密码

10.08.2017  11:13

      立秋一过,又到了长白山放山的好时节。记者跟随一队采参人进山发现,历经百年,长白山古老山规仍在延续:抬大放小,不放绝后山。

  放山,专指“拿棒槌”,也就是挖人参。长白山脚下的抚松县是世界上著名的人参产地。自清末起便有大量闯关东者来到这里,以采参种参为业。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喜欢搭伙放山。62岁的崔长安是当地有名的老把头。12岁开始跟父亲放山,18岁就可以独立放山当把头了。人们都说,崔把头长了一双“棒槌眼”“天麻眼”——一样上山,无论是拿棒槌还是挖天麻,他总是比别人看到的多。因此大家都爱跟着他放山。

  长白山林子很密,即使是正午也透不进多少阳光。空气又热又潮,汗水很快湿了衣裳。

  放山人在山林中寻找人参叫“压山”,首次发现人参叫“开眼”。

  崔把头他们压山压了很久,一直没有开眼。崔把头说,放山人最需要的是毅力,耐心和恒心。只有耐得住寂寞,经得起等待,不轻言放弃的人,才能得到收获。

  不知在林子中走了多久,伙计小宝突然大喊了一声“棒槌”,崔把头和同行者几乎同时回应了一句“什么货”?“四品叶”“快当快当”。这一连串的问答称为“喊山”“接山”“贺山”。

  崔把头打量了一番,一株茎上四个叉,每个叉上五片叶。这是一株四品叶。大家都很兴奋,期待着快点“抬出来”。长白山采参人将挖参的过程称作“抬棒槌”,要跪在地上一点点挖,以示对人参这种神奇药材的尊重。

  但崔把头端详了一会儿摇了摇头,这株人参还没完全长成,暂时不能抬。他说,一棵真正的野山参需要三四十年才能长成。因此长白山采参人祖祖辈辈传下了规矩:“抬大放小”,只挖大的棒槌,小的留下给后人。这和狩猎规矩“春不打母,秋不打公”是一个道理,不能贪得无厌尽数取之,要让大自然有序繁衍。

  崔把头说:“人家都说我长了棒槌眼,其实是因为我从不采绝挖绝,因此总能找到自己十几年前留下的小棒槌。”他还告诉记者,采参除了要“抬大放小”,抬完参后,还要把成熟的人参籽按在刚挖的埯子里,使人参这一珍贵物种不至灭绝……“在我父亲几十年前按过籽的地方,我曾找到过五品叶的大棒槌。

  崔把头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即抚松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山习俗传承人。崔把头说,随着时代的变迁,环境的改变,野生人参越来越少,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把头年事已高也逐渐退出了这一行当,古老的采参习俗面临失传的危险。

  值得欣慰的是,他的外甥小宝自愿承担起了继续传承的重任,不仅跟着他学习放山,还经常向外来游客和新加入的放山人介绍长白山古老的采参习俗和山规。小宝说:“山里人靠山吃山,还要养山,要爱护大自然,不打绝后猎,不放绝后山,不做绝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