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关键节点的“关键之战”

31.03.2015  00:35

    记者 栾哲

    白山之巅春潮涌动,松江两岸激情澎湃。

    虽是春寒料峭时,然而,吉林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征程上已是春意盎然,活力迸发——

    大年初七,节后上班第一天,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推动新一轮振兴发展落实年动员大会,按下“启动键”、挂上“前进挡”,白山松水间真抓实干的热浪一浪高过一浪,汇聚成推进吉林新一轮振兴发展的滚滚大潮;

    2月26日,长吉一体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日子,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启动建设,打造东北亚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将从这里启航;

    “通过深化改革坚决破除体制性障碍,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把老工业基地蕴藏的巨大活力激发出来、释放出来。”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吉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飞越白山之巅,掠过松江两岸,传遍吉林大地,这是总书记对吉林的亲切关怀,更是殷殷嘱托。

    “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背水一战的决心,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省委书记巴音朝鲁的话语掷地有声,吹响了吉林新一轮振兴发展的进军号。

    这是吉林发展关键节点的一场“关键之战”。关键之年如何打好“关键之战”?

    在“四个全面”的引领下,我省锁定“稳增长”,按下转方式调结构“快捷键”,开启促改革惠民生“双引擎”,开足马力向吉林新一轮振兴发展奋力前行。

     稳增长,抓项目,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回顾2014年,工业效益稳步提高、农民收入突破万元、节能减排指标全面完成、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就业逆势走高……盘点成绩令人欣喜连连,然而,突出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吉林省的决策者们清醒认识到,相对欠发达仍是最基本、最突出的省情。不仅如此,随着我国经济向更高形态演化,我省将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

    2015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更是我省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关键之年。

    新常态下,我省必须登高望远,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去谋划和推动新一轮振兴发展。

    稳中求进、稳中提质是2014年我省经济发展的总基调。推进吉林新一轮振兴发展,我省更是 “”字当头,紧紧抓住稳增长这条主线。只有把稳舵、迈稳步,才能顶住经济下行压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投资一马当先,蹄疾步稳当好稳增长主力军。

    今年1月16日,总投资400亿元的万科松花湖国际度假区开门迎客,这是国内唯一的大型城区滑雪场。该项目涵盖了世界级滑雪场、五星级度假酒店、滑雪度假小镇及丰富的旅游配套设施,拥有34条优质雪道,全长约31公里,滑雪面积达175公顷,项目全部建成后无疑给我省冰雪旅游业又添一颗耀眼明珠。

    圈河大桥横跨图们江,连接我省珲春市圈河口岸与朝鲜罗先元汀口岸,是中国进入朝鲜罗先经贸区的重要通道。目前,中朝边境圈河界河新桥项目正在有序推进,项目投资1.8亿元,有望今年年底投入使用。这座普通的大桥不仅打通了两国的交通大动脉,更承载着吉林走向开放的新梦想。

    3月21日,大连万达城市综合体项目正式复工,这是四平第一个复工的大项目,拉开了2015年项目建设大战的序幕。该项目投资60亿元,集餐饮、娱乐、休闲等多种功能为一体,将极大带动提升四平市商业业态、提升城市品位。

    2015年,我省力争亿元以上项目继续保持2000个以上。1至2月份,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亿元,增长9.1%。全省亿元以上在建项目32个,包括吉珲客专、长春至四平高速公路、白城长安机场、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工程、丰满水电站全面治理(重建)工程等。

    3月17日,长客股份公司客车制造中心装配一车间。一上午,刘成雨忙得连口水都没喝,他一边一根根配着地铁列车内部的电线,一边向记者说:“这是我装配的第13列巴西‘奥运地铁’车了。作为体育迷,中国健儿有可能乘坐我装配的车去争夺奥运冠军,我感到很自豪。”装配为巴西里约4号线提供的1A地铁车,中心装配车间一派紧张忙碌的生产景象。远远望去,黑白相间的车体,宛如笑脸的车头,这批列车被称为“奥运地铁”车,将直接服务巴西里约2016年奥运会,成为下一届奥运会最强的“中国元素”。

    3月1日,中国南车北车合并获股东大会通过,标志着“中国制造”开启了一个新时代。而长客无疑是走在时代前列的。长客人为轨道列车装上“中国大脑”,从“长客制造”到“长客智造”实现了华丽转身。作为我省装备制造业的领军企业,2014年无疑是长客股份公司的收获年,稳坐国内地铁头把交椅,今年一季度又迎来开门红,相继斩获了北京16号线地铁、兰州1号线地铁、南昌2号线地铁车的订单。

    投资注入发展动力,项目集聚发展要素, 一个个大项目落地生金,为稳增长积蓄了强劲力量。

     转方式,腾笼换鸟,脱胎换骨做好加减乘除

    实现新一轮振兴发展,不能“”字当头,要瞄准“”字做文章。

    新常态下,一些传统产业举步维艰,然而,高新技术产业却长袖善舞。2014年,长春市科技型“小巨人”企业逆势而上保持两位数增长。

    凡是产品单一或者处在产业低端的企业,大多出现了经营困难;而技术领先、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大都保持着旺盛的发展势头。面临着同样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缘何冰火两重天?

    答案清晰可见:唯创新者强。

    上一轮吉林振兴做大了蛋糕,经济体量上来了,而推进吉林新一轮振兴发展,不仅要将眼光盯在“做大”上,更要重在“做强”上寻求新突破。

    转换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只有拥有自主创新、市场应变能力强的创新型企业遍地开花,方能对吉林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形成多点支撑。转方式,腾笼换鸟,我省做好加减乘除。加法——投资、需求、创新;减法——淘汰落后产能;乘法——创新驱动;除法——提高市场化程度。

    2014年,我省单位GDP能耗提前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污染减排4项指标全部完成。在此基础上,今年我省旗帜鲜明地继续向高能耗、低效益产能说“”,淘汰落后产能涉及炼铁、炼钢、焦炭、铁合金、电石、电解铝、水泥等10多个重点行业。

    春风送暖,一股清流缓缓流入微絮凝砂滤池上,这是吉林石化公司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装置。该污水深度处理项目投资2亿余元,是中国石油与国家环保部签订的“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20个废水治理项目之一。该项目运行后,大大提高污水处理系统对污水波动的抗冲击能力,改善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进一步提高企业用水的循环利用率,节约企业用水量,促进企业发展节能环保的绿色经济。2014年年底,该项目投产后,吉林石化的污水排放化学需氧量将由原来的80mg/L左右降到50mg/L以下,每年减排化学需氧量1400吨,使吉林石化的污水减排工作跨上一个新台阶。

    随着我省“禁塑令”强力推行,向白色污染全面宣战的同时,节能环保、成长性好、附加值高的新兴产业也在吉林安家落户。目前,全省在省发改委报备生产能力信息的聚乳酸生产企业已达11家,累计发货1100吨。

    怎一个“”字了得?这是吉林化纤集团碳纤维公司员工们连日来的真实写照。1K碳纤维原丝和12K碳纤维原丝连续数月加班赶活,日前,俄罗斯客商又“”走了150吨“12K”。生产线上忙个不停,提产改造也是紧锣密鼓,A生产线刚完成提产改造,产能将提高一倍,物料成本将下降15%左右。另外两条生产线提产改造在即。该公司碳纤维原丝产量3年迈出3大步:2013年453吨,2014年1116吨,今年目标2400吨。

     调结构,告别“二人转”,唱响“大吉剧

    近年来,随着调结构的步伐逐年加快,我省工业一柱擎天,汽车、石化“二人转”的单一产业格局已渐行渐远。突出抓好“有中生新”、“无中生有”,我省开启“四大工程建设”模式。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齐头并进,医药健康、装备制造、建筑、旅游四个优势产业并驾齐驱,服务业提升方兴未艾,新兴产业培育风生水起。

    在松花江畔、龙潭山脚下,蜿蜒盘旋着一条条卧龙飞蟒般的管线,这是吉林石化的“龙头”工程——柴油质量升级项目。年产160万吨柴油加氢精制装置、年产2万吨硫磺回收装置、每小时4万标准立方米天然气制氢装置和年产33万吨干气提氢装置及其配套工程,吉林石化向打造千亿元产业基地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柴油质量升级将大幅度提高炼油业务的创效能力,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尤为重要的是,国Ⅳ车用柴油标准可大大减少车辆二氧化硫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告别“二人转”,唱响“大吉剧”,不仅要让大企业顶天立地,更要让小企业铺天盖地。

    服务业提升工程、新兴产业培育离不开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这块沃土。曾几何时,民营经济是我省经济发展的“短板”,为了补齐“短板”,我省奋起直追,从弱小走向了强大,结构更加完善、布局更加合理、思路更加清晰,已占据全省经济的半壁江山,成为吉林新一轮振兴发展的有力支撑。

    3月16日,城发集塑管业股份有限公司又接到了一笔订单,订单总额已达6000万元。总经理于长宝指着像小山一样高的管材告诉记者:“这些产品都是有买家的。”这些日子工人加班加点地干。别看管子外表不起眼儿,骨子里可带有高科技的基因。他们拥有具有国际先进生产技术水平的塑料制品生产线14条。可生产聚乙烯(PE)实壁管材口径可达1.2米,钢带增强塑料复合管口径可达1.8米,KRAH(克拉)管口径可达4米,是东北最大的大口径塑料管材生产基地。依托高精尖人才和科技优势,该公司迅速成长起来,目前拥有实用新型专利9项、发明专利1项,去年销售额近5000万元。

    起步虽晚但后劲十足,尤其是近年来乘着我省“民营经济腾飞计划”的东风,修正药业、吉林敖东、东北袜业园、皓月等一串串耳熟能详的名字不仅引领我省民营经济从弱小成长为身强体壮,至关重要的是促进了我省从一业独大到多业并举的产业格局的形成。

    被纳入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这个大平台,吉林经开区的干劲更足了,改造老产业,培育新产业,双管齐下。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终端化、链式化水平,打造国内知名的精细化工产业基地;而提升化纤纺织行业则重在提高工艺、设计和装备水平,提升产品附加值比重。“中国碳谷”是吉林经开区的闪亮名片,目前正在加强系列高性能碳纤维、聚酰亚胺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研发制造,拓展应用领域。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吉林经开区举全区之力全情投入不断擦亮“中国碳谷”这张金字招牌。

     促改革,涉深水、闯险滩,蹄疾步稳开启“加速档

    振兴东北战略实施12年,中央相继出台一系列有力的政策措施,吉林省乘势而上、攻坚克难,创造了国企改制的“吉林模式”和“吉林速度”,10多年间让吉林的国内生产总值翻了两番多。

    2014年8月,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 毋庸置疑,改革依然是吉林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动力保障。

    经济下滑之势,表面看是需求不足,投资拉动减弱的原因,究其根本仍是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等深层次问题。只有破除体制和机制的坚冰,方能高扬吉林新一轮振兴发展的风帆。

    时下,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省委、省政府全面深化改革既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又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寻找突破口。

    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156项重点工程中,吉林省就有11项。汽车、石化、碳素、铁合金、联合收割机……一批大中小型国有企业成为吉林经济和社会发展强有力的支撑。经过多年发展,形成我省制造业为主,采掘业、电力供应等为辅,门类齐全的现代化工业体系,虽然遭遇东北现象的困扰,但这些家底绝对不是包袱,而是我省无可替代的发展优势。

    增强优势自信,变包袱为财富,变挑战为机遇,推进吉林新一轮振兴发展,必须过好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关。改革,要有涉深水、闯险滩的勇气,绝不是不痛不痒、浮光掠影的改革,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直击制约吉林振兴发展的体制性和机制性病灶。

    从2013年初到2014年4月,短短16个月我省省级行政审批项目由592项减少到234项,减少358项,减少60.5%。而这之前,我省先后进行过6次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原本1518项行政审批项目,已经取消、下放61%。保留的592个项目,个个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简政放权是我省一次“全力转型”,政府的手伸得太长,市场的手就会短,机制不活,就引不来投资人,留不住人才,调不了结构,搞不好创新。从“审批管制”到“加强服务”,简政放权,为推进吉林新一轮振兴发展释放了强大的改革红利。

    56个专题方案,80项改革,全方位“试水”,生产、经营、民生、党建、反腐全覆盖。吉林油田公司通过深入剖析,猛药去疴,将改革推上了发展的“头把交椅”。他们开发建立了规范管理平台,优化精简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完善了两级制度体系,到目前,公司规章制度由原来的424项优化为277项,业务流程由原来的900个变为660个,取消或由审批改为备案的审查审批事项24项,审查审批事项由原来203项减少为179项,有10项提高了基层单位审批权限,减少审查审批环节48项。简政放权大幅度提高了企业运行效率,一批批改革成果接连涌现。

    作为国内第一家混合所有制汽车零部件上市企业,富奥股份公司的混合所有制之路走了16年。现有大股东包括央企、地方国资、民营资本和管理层,央企的严谨和民企的活力,融合发展,迸发出活力与生机。主辅分离、机制转换、调结构拓市场、改制、融资和上市,从国有企业到混合所有制、从亏损到盈利几亿的蝶变过程,富奥股份公司夯实了一条具有吉林特色的混合所有制之路。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我省已启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快进键”,蹄疾步稳迈入吉林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迎战关键之战。

    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张蓝图绘到底,2700万吉林人在新的历史起点,锲而不舍地向着开创吉林振兴发展新局面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