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幸福出发 我省代表委员建言新型城镇化建设
原标题:向着幸福出发
--我省代表委员建言新型城镇化建设
特派记者 傅多强 粘青 黄鹭 王子阳 何琳娣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核心,以解决三个1亿人问题为着力点,发挥好城镇化对现代化的支撑作用,推进新型城镇化取得新突破。
新型城镇化建设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前不久,网络上一篇题为《一位博士生的春节返乡日记》的文章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一场“每个人的家乡都在消逝”的大讨论随之掀起。
在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应该留给乡村一个怎样的面貌?怎样才能做到让走出来的人站稳脚跟,让留下来的人生活安稳,实现“以人为本、乡愁不愁”?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这些问题也成为了我省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热点,大家纷纷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献计献策。
关键词:人的城镇化
--以人为本,共享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一直以来,王欣委员都非常关注城镇化建设中 “以人为本”的原则。他认为,合理的规划是城镇化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让各项规划更适应当地人们的实际需求,城镇化建设也就做到了“以人为本”。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如何立足“以人为本”,更好地实现城乡一体化,王玉芝代表对此有着深刻的思考,“城镇化不是把农民都装在一个楼里。”王玉芝认为,城乡一体化需要通过差别化实现个体化,在差别化中找到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效路径。
针对现在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误区,王玉芝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新型城镇化建设,首先应该克服一个‘造城’的思想,要避免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 ‘大干快上’情况。对于13亿人口的中国来说,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注定是独一无二的,既不能走过去传统的城镇化老路,也不能照搬其他国家的一些做法。”在王玉芝看来,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的扩张,而是需要进行科学规划,实现农民就业,让外出务工人员也留在家乡安心工作。“我们的城镇化建设,要让城乡居民享受一样的生活,农民在选择自由迁徙的同时,又保留着乡土乡情。”王玉芝说,这将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加大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力度,做好基础配套措施建设等。
“关注进城农民的同时,也要关注留在农村的这部分群体。”在分组讨论中,大家对城镇化建设的议论,让崔杰委员对城镇化建设中“人”的问题有了新的看法。他认为,目前我们更多关注的是走进城市里的人,却忽略了还留在农村的人。“从近一段时间的调研中,我发现这方面问题十分突出,也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崔杰说,农村的年轻人都去了城市或者外出务工,留下的都是没有劳动能力的孩子或者老人。“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采取有效措施,使留下来的这部分孩子和老人在教育、养老等方面得到合理保障,确保城镇化建设成果惠及城乡每个角落。”
关键词:进城与就业
--统筹发展,扎根城市变市民
为了更好地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使城乡居民同样享受镇化带来的利益,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朴惠善委员把关注的目光放在了农民工进城后如何站稳脚跟的问题上。“实现让农民成为市民的转变,需要为他们创造众多的条件,而且这些条件千差万别。”不过,在朴惠善看来,当务之急还是落实好户籍制度改革,“这对他们来说,才是一颗实实在在的定心丸。”
朴惠善说,农民进城后,要在城市扎根,就需要把他的孩子和父母都接过来。“一个家庭都搬到城市里来,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呢。”朴惠善认为,有些农民在城市打工,连续工作多年都没有扎根。其中,农民进城后,孩子上学、老人养老等方面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所以,我认为,政府应该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在就业、子女上学、养老等方面给予他们一定的政策支持,从社会保障的角度为农民创造有利条件,让他们在城市站稳脚跟,真正扎根于城市,真正和城市融合在一起。”
和朴惠善委员一样,宝音太代表也认为到农民进城扎根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住房、就业、子女上学。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就业问题。”宝音太代表说,农村的生活成本比较低,进入城市生活之后,家庭开支比之前多。“是否具有长期稳定的工作,便成为农民能否留在城镇里的关键点。”
为此,宝音太代表做了仔细的调查研究。由于缺少专业技能,很多农民工因后顾之忧而不敢在城市扎根落户。要推进中小城市的城镇化进程,必须帮助进城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对于进了城的农民如何适应城镇生活,宝音太代表认为,政府可以为他们提供文化科学知识、职业技能、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让进城的农民提高自身素质、增加就业技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日子越过越好。
“但是农民都集中到城市,那么农村的地谁来种?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非常现实的问题。”宝音太代表对此十分忧心,他认为,解决农民种地、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很好的一条途径就是搞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把土地流转出去,全程采取机械化,解放劳动力。
关键词:改革与发展
--群策群力,建设和谐交融美好家园
“新型城镇化建设应该关注两个问题,就是土地城镇化快的问题和人口城镇化慢的问题。”说到城镇化建设,郭乃硕代表直面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应该着力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给农民创造优越的条件。”
郭乃硕代表说,近年来,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发展过程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有些地方‘摊大饼’式的发展,粗放地使用土地,使土地利用率低。二是东北地区和南方发达地区存在城镇化差异。南方城市经济基础好,发展实力强,农民为自己进不去城而担忧。北方农村生活成本低,进城后开支反而增加,进城的意愿没有南方迫切。”为此,郭乃硕代表建议,尽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土地承包确权登记办证等工作,“让沉睡的土地醒来,插上翅膀飞起来。”
郭乃硕还给农民进城算了笔帐。“农民进城的成本需要10万到15万之间,我建议在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实施成本分担机制。”郭乃硕建议,在农民进城的成本中,由政府承担一部分,企业承担一部分,农民自己承担一部分。“这样,就解决了‘钱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的问题。进城的农民也能安心的在城市生活了。”
献计城镇化,韩真发委员则以坚持产城融合为侧重点,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建言献策。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如何提高中小城市建设的水平和质量,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我认为,应该坚持产城融合,培育产业支撑。”韩真发委员说,以往,在抓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中,之所以收获与付出的努力相差甚远的关键性症结,就在于没有强有力的产业支撑,没有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必须树立以产促城、产城融合的理念,把产城融合作为中小城市发展的重点,找出本地优势,搭建发展平台,培育特色产业,为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创造条件。”
为此,韩真发委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一是各级政府要以得力措施,支持中小城市承接中心城市的产业转移。将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与当前的产业结构调整统筹规划、统筹考虑、统筹安排,将大中城市需要调整的技术或劳动密集型的先进制造业和加工制造业有序向中小城市转移。二是支持中小城市发展现代农业,特别是农副产品加工业,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和增加就业岗位,吸引当地农民就地就近转移。三是支持中小城市发展与现代农业相关的流通产业,包括兴建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物流运输业。四是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相关服务业等。
满目新景待入画。代表委员们心系城镇化发展,一条条务实的建议让我们有理由相信,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就能让城乡居民向着幸福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