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文:《我们遇见松花湖》的情感特色管窥
以宏大的抗日战争题材为叙事背景,以东北人民抗击日寇的英勇事迹为经典桥段,以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为情节线索,已饱含东北民土风情的质朴韵味,真实反映和形象再现了吉林市乃至东北地区跨越80年的历史变迁,应该说,作为第24届金鸡百花电影节的献礼片,《我们遇见松花湖》不仅是一部具有鲜明地域特色、辨识度极高的吉林元素的作品,更是一部从个人情感演绎成为抗击敌寇的爱国——大爱情怀的情感史诗。
我们遇见爱情
——影片《我们遇见松花湖》的情感特色管窥
张国文
以宏大的抗日战争题材为叙事背景,以东北人民抗击日寇的英勇事迹为经典桥段,以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为情节线索,已饱含东北民土风情的质朴韵味,真实反映和形象再现了吉林市乃至东北地区跨越80年的历史变迁,应该说,作为第24届金鸡百花电影节的献礼片,《我们遇见松花湖》(以下简称《松花湖》)不仅是一部具有鲜明地域特色、辨识度极高的吉林元素的作品,更是一部从个人情感(忠贞不渝的爱情)演绎成为抗击敌寇的爱国——大爱情怀的情感史诗。
一、由小爱到大爱的情怀
爱情更是一个极具情感色彩的诱惑词汇,往往与甜蜜相关。自电影诞生以来,爱情始终是影视作品中永恒的主题。正是基于此,该剧的主创人员,特别是编剧选择了把两代人的爱情故事艺术地重叠、生动地再现、有机地交叉和形象地融合在一起,进而为观众精心烹制了一道色、香、味俱佳的银幕大餐。特别是女主人公柏合与男主人公龙浩在抗日战争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从男主角龙浩对女主角柏合最开始阶级兄妹般的纯洁情感,到男女情感世界的微妙流露和真情绽放,其质朴,其纯正,其毫无修饰的升华,再现的是人性之美,浓缩的是爱情的神圣,诠释的是情感世界的不可侵犯,渗透的更是真挚爱情的专属和唯一。
然而,在面对日本军国主义列强的侵犯,面对强盗乱杀无辜的血腥,面对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遇到的威胁,他们又毋庸置疑地选择了舍弃情感、搁置小爱,用鲜血和生命捍卫国家利益,进而把男女之间的情感之爱无间地升华到国家之爱、民族之爱的高度,并通过两代人的传颂,把整个作品的意境彰显到了极致。
二、穿越历史的情感交织
运用时空交替的艺术手法展现故事情节,虽说这并非影片《松花湖》的首创,但足以说明的是,影片《松花湖》大胆地承接了电影《智取威虎山》中,韩庚从现代城市跨入危机重重的战地林海雪原之中的叙事方法,真实再现了东北腹地、乌拉古城吉林市横跨70年前的战事与70年后和平年代的今天——这样一个两代人隔空相叙和还原重大历史事件及男女两代主人公情感世界,实现了上世纪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男女之间的真挚爱情与21世纪10年代现代大学校园男女学生纯洁爱情的跨时空有机融合和充满人性美的传承。
诚然,主人公柏合与龙浩的爱情是一个并非圆满的理想结局,因为为了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俩人的爱情最终没有一个圆满的结局。按照正常的剧情分析,这个结局尚未摆脱悲剧形爱情故事的范畴。然而,正是主创人员,特别是编剧独具匠心地选择和采用了穿越时空、跨越历史和夹叙夹议的叙事手法,把“两颗心如此坚决”的这样一个海誓山盟的愿景,毋庸置疑地交给了现代社会的年轻人来完成,为什么?影片已经给了一个非常明确地答案:因为他们的先人们“说好了下辈子也要爱到永远!”——这个任务理所当然地落到了他们的后人肩上。
三、城市旅游的情感渗透
影片《松花湖》从一开始,就运用音乐的手法,通过画面配放《美丽富饶的松花湖》,一下子把观众带入到了一个美奂绝伦的城市之中。
应该说,把一座城市拥有的景观,艺术地溶于故事情节,加之白描式地实景拍摄,这不仅是包括编剧、导演等整个主创班底无间更默契的配合,更是利用电影这一艺术形式,形象地开展旅游宣传提供了范例。
国内最文艺的吉林西站、古朴的天主教堂、国内四大人工湖之一——人间优美的松花湖等彰显独具东北韵味的吉林市旅游情怀的北国江城吉林市知名景点的实景拍摄,为整体形象、艺术地向世人再现古城吉林市,推介城市名片,当属首开先河。
四、民族特色的情感再现
作为中国满族的发祥地之一,吉林市具有2000多年的发展史,更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满族文化。影片中,从贯穿全剧的新旧乌拉鞋,到满族地方方言、满族民间土语的灵活运用,从满族风俗的灵活运用再到满族生活习惯的形象再现,不仅深度还原了我国地方民族特色,更形象地再现了中华满族文化的真实原貌。由此看出编剧对满族文化之研究的独到与在剧本叙事上的匠心,特别是对故事前后两次推出渗透男女真挚爱情的靰鞡鞋,加之满族土语的叠入,改变了一些剧作在人物语言的运用上,特别是民族语言的使用上出现的突兀与不协调,甚至生搬硬套的套路,剧中全部民俗习惯运用得体,自然流畅,足见主创人员的艺术功力非同一般。
(作者单位:吉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为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吉林省戏剧家协会、吉林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吉林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