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显示:超7成在校大学生创业资金来自家庭积蓄
■74.3%的在校生认为身边有朋友或同学已开始创业 ■71.4%的在校大学生创业是为实现个人理想 ■58%的在校大学生认为自己有可能会休学创业 ■七成已创业在校大学生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家庭积蓄 春节前,教育部75所直属高校陆续公布了各自的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其中显示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影响,大学毕业生创业已初具规模,75所高校毕业生中均有不同比例的人选择灵活就业或自主创业。 这一判断和中国科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第三方评估》(以下称双创评估报告)得到的数据不谋而合,后者显示,有74.3%的大学在校生认为身边有朋友或同学已开始创业行动,有67.1%的认为所在学校已有创业氛围。这份数据来源于双创评估报告针对大学生群体所做的问卷调查(有效问卷2485份)。 近日,中国青年报记者拿到了这份调查结果,并独家采访了双创评估报告主要执笔人之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创新战略研究院相关负责人。 71.4%的在校大学生创业是为实现个人理想 令这位负责人感到兴奋的,是一组关于在校大学生创业动机的数据,调研显示,有71.4%的在校大学生之所以创业,是为实现个人理想,50.8%的是为丰富人生阅历,32.5%是因为就业不理想,28.5%是受周围环境影响,而选择迫于经济压力的仅有25.5%。 这位负责人说,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这一拨大学生创业潮和此前社会人士下海潮,之间一个很大的不同,在于创业动机的“非生存化”。换言之,如今的大学生创业主要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解决就业、被迫谋生等虽也是原因之一,但已不是最主要的。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一个小小动机的转变,折射的则是整个社会动能的转变。过去,人们常常批评年轻人考公务员热潮是求安稳、缺乏创新意识的表现,如今这种趋势正在发生改变。尽管今天大学生创业的比例还只是个位数,但长此以往,等到这些年轻的创业者迈入中年,成了社会中坚力量,这些年根植于社会土壤中的创新创业意识的种子,便可能发芽、开花、结果,到那时,一种新鲜的创新氛围就有望萦绕在整个社会了。 双创评估报告显示,对于休学创业,尽管有六成多在校大学生表示支持“允许大学生休学创业”政策,但实际愿意休学创业的并不多,这意味着多数的大学生对此持观望态度,相关政策的引导作用并不明显。 具体来看,双创评估报告针对“在校大学生对休学创业政策的态度”的调查显示,58%的在校大学生认为自己有可能会休学创业,9.7%的认为自己肯定会,32.3%的认为不会休学创业。 而针对“不同创业状态大学生的休学创业意愿”的调查则发现,休学创业政策对有创业行动的在校生更有吸引力:在已创业的大学生群体中,有23.6%的选择肯定会休学创业,48.3%的选择可能会休学创业,而在不想创业的大学生群体中,仅有42.7%选择可能会休学创业。 防范大学生家庭的投资风险应提到重要位置 双创评估报告显示,缺资金、缺管理、缺市场是大学生创业普遍面临的障碍。具体来看,在针对“仅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创业面临困难的调查显示,有高达69.7%的人认为缺资金是创业面临最主要困难,40.2%的认为是缺管理、营销方面的专业知识,39.6%的认为是缺技术,38.6%的认为是缺团队,32.7%的认为是缺市场渠道,30.7%的认为是缺人脉,15.1%的认为是缺供求信息,6.4%的认为是缺场地。 有意思的是,针对“已创业”大学生创业面临困难的调查发现,排在第一位的并非“缺资金”,而是“缺市场渠道”——“缺资金”这一因素排在缺市场、缺人脉、缺技术、缺管理之后,成为第五大因素,具体来看—— 有44.2%的创业大学生认为缺市场渠道,是他们创业过程中面临的最主要困难,41.3%的认为是缺人脉,38.5%的认为是缺技术,有37.2%的认为是缺管理、营销方面的专业知识,37.1%的认为是缺资金,20.9%的认为是缺团队,16.4%的认为是缺场地,10.4%的认为是缺供求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在那些已经开始创业的大学生群体中,调查发现,有超过七成的已创业在校大学生,其创业资金来源主要是家庭积蓄。 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这说明,很大一部分的大学生创业者,并未从家庭之外即社会机构融到资金。防范大学生家庭的投资风险,就成了高校乃至整个社会不得不注意的一个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