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永恒的人性光辉
柳青油画作品《粥》
中国人民全面抗日战争历经8年,但东北人民的抗日战争长达14年。14年所受苦难和迎来的胜利,有太多内容值得表达和反思。如何表现战争的苦难和来之不易的胜利,是对每一位艺术家的考验。
从“九一八”开始,历经14年沦陷,东北人民迎来了期待已久的“光复”,曾经猖狂的侵略者终于放下武器。“东北光复”,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时刻,是值得浓墨重彩表现的主题。
在诸多反映抗战胜利的作品中,柳青的油画《粥》是一件特别的作品。作于1984年,在第五届全国美展中获优秀奖。作品定格的是抗战取得胜利后一个最为平常的瞬间。这个瞬间却是画家精心选择的。
《粥》,无疑是有关抗战的主题性创作。画面左上角残破的黄土墙上贴着的标语“祝东北光复”,标识了主题背景。画家对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回望,没有停留在“万民欢腾”、“举国同庆”等宏大场面上,而是定格了同样属于这一历史事件的一个很微小的瞬间。这是那个历史背景下发生过的万千情景中最为普通、也最易被历史忽视的瞬间——但这是更真实、更能反映战争本质与胜利意义的不平凡的瞬间。
画面上,一个属于战争失败者的日本兵,因受伤流落委顿在一个普通人家的门外。他坐在墙边的泥土里,脏污不堪,饥肠辘辘,赖以支撑的拐杖放在腿上,已支撑不起他残病的身躯。出于人性求生的本能,他捧着一只军用饭盒,深深地埋下头,乞求并接受一个老太太端来的一碗粥。
盛在一只粗陶碗里的粥,处于画面的中心,成为作品的焦点。粥显然是玉米做成的,黄色的玉米是沦陷时期的东北人民赖以活命的主要食物。漫长的岁月里,大米和大豆被禁食的时代——一碗自种的白米饭就会遭到这样的日本兵灭绝人性的屠戮。刚刚挨过14年无比深重苦难的老人——一个历经日本侵略者残酷奴役的普通百姓,面对这位放下屠刀的伤兵,拿出了她可能有的唯一可以助人活命的食物。
这个端着粥碗的老人,战争或许让她失去了多位亲人,而今只有一个小孙女和一只小黑狗相依为命。面对这个已没有危险的日本兵,小姑娘仍畏怯地躲在奶奶的身后,小狗将其当作不速的陌生人,发出吓唬人的吠叫。战争的折磨与伤害深刻在老人的脸上与心里,但是,面对昔日的敌人,我们在她的脸上,只看到悲悯。在她的眼里,曾经不可一世的侵略者,此刻只是一个可怜的生命……
一碗粥,一碗再普通不过的粥。在艺术家的笔下,它不只是一碗粥,粥碗里盛着的还有这位普通中国百姓与生俱来的善良与慈悲。这慈悲,是无论多么残酷的战争也不能摧毁的永恒的人性的光辉。(李紫)(编辑/王晓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