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性思辨中为检察改革提供理论支撑

15.10.2015  11:33

 

  吉林召开检察改革专题研讨会,来自法学界的专家学者畅所欲言

   在理性思辨中为检察改革提供理论支撑

 

 

研讨会现场

 

  本网讯(孙峰松 王默) “这次研讨会,为法学界感受鲜活的第一手改革样本,直面重大实务课题,更好的把握法学研究的前沿搭建了难得的平台。”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冀平说。由吉林省法学会主办、吉林省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协办的检察改革专题研讨会于10月14日在国家检察官学院吉林分院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法学专家学者,围绕“吉林检察改革样本分析”“检察机关内设机构改革的理论基础和路径选择”“检察改革前景展望”等议题进行专题研讨交流。

  吉林省作为首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省份之一,从今年4月开始,该省检察机关采取上下同步、压茬推进的方式,扎实推行检察改革试点工作。截至9月上旬,全省97个检察院全部完成人员分类管理、办案责任制、内设机构改革、监督制约机制的“四位一体”改革,开始按新机制运行。中央和最高检对吉林检察改革给予了充分肯定。

  吉林检察改革也引起法学界的关注和研究,此次研讨会,就是为回应法学界关注的一次实际举措,同时也为更多的改革实践探寻理论依据和支撑。来自中国法学会、中国法理学研究会、中国刑法学研究会、中国刑事诉讼法研究会、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国家检察官学院、吉林大学等20余家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陈冀平在谈到吉林法治建设时说,吉林法治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最早实现了县级法学会全省覆盖,使法律界更好地在基层发挥了作用,为法治建设提供了平台和载体。吉林检察改革坚持“稳中求破,破中保稳”的思路,改革中不设过渡期,一步把员额降到位、省院带头三级联动同步推进、坚持“六个到位”、实行“大部制”等做法,都为我们这次研讨提供了精准的样本和范式,以吉林检察改革为样本开展研讨,对研究全国检察改革乃至司法改革都具有重大典型意义。他强调,吉林检察改革不但做好规定动作,而且能够从吉林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内设机构改革实行“大部制”,方向完全正确。吉林检察积极推动司法改革的创新实践,为中央的改革顶层设计提供了鲜活的具体样本,值得充分肯定。他要求,全国各级法学会要组织专家、学者,充分发挥智库作用,参照吉林检察改革专题研讨会的形式,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广开言路,为司法体制改革提供理论支撑,不断推进各地司法体制改革。

  会上,吉林省三级检察院分别介绍了检察改革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随后,到会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作了发言。专家们对吉林检察机关勇于探索实践的改革精神给予肯定,认为既符合改革规律要求,又解决了制约司法公正、司法效能的突出问题,应给予高度关注。同时,专家们还畅谈了对检察改革的理论认识,并对检察改革下一步努力方向提出了建议。

  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检察院、部分省市级检察机关、吉林省相关部门的代表也参加了研讨会。吉林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金振吉出席会议,吉林省法学会会长李申学出席会议并致辞,吉林省检察院检察长杨克勤向与会代表作了吉林检察改革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