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局】一门思政课,为何值得中央开场高规格座谈会?

19.03.2019  12:51

    

  话题开始前,不妨做个小调查。在你读书的时候,学校里的思政课是咋样的? 

  岛叔离开学校已经10多年了。犹记得刚进大学那会,思政课就发了几本教材: 马哲、毛概、邓论 ,还有一本 思想品德与道德修养 。都不算厚,但密密麻麻的都是文字,没有一张插图。 

  上道德修养课的女老师讲得不错,会讲故事,娓娓道来,满满正能量,大家都爱听。而马哲、毛概、邓论课就没碰到好老师。讲课的老师照本宣科,从原理到原理,枯燥得很。刚读大学那会,还挺乖,认认真真做笔记,等过段时间发现,这三门课是开小差最多的。反正到了期末,都是开卷考试,翻翻书,抄抄标准答案列个一二三就好了。 

  因为大家都刚从高考过来,高中的政治课本就是这些东西,死记硬背为了考试。好不容易进了大学,再来这些东西,自然就生出抵触。这是岛叔那个时候对思政课的印象。 

  其实,随着阅读的深入、阅历的增长,你会发现马哲、毛概、邓论里面其实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远比一本干瘪枯燥的导论、概论要生动得多。只不过,我们那个时候的思政课远没有挖掘出这三位伟人的大智慧。 

  当然,十多年过去了,高校的思政课也是在不断变化。尤其是这几年,更加有意识地去设计思政课,更加贴近年轻人,效果自然大不一样。一些学校的思政课已经成了网红课,主讲的老师也成了网红。比如说复旦大学的陈果、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徐川等年轻教师,都是因思政课走红网络。 

  看来,能不能讲好思政课,还在“ 认真 ”二字。 

  

    

   二 

  言归正传,今天,中央为思政课专门开了场座谈会,邀请全国各地大中小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代表参加。习近平有个重要讲话。可以说,这是继2016年12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2018年9月的全国教育大会之后,中央有关教育工作的又一次重要会议,而且主题更加明确、聚焦。 

  尤其是在面对国内外各类风险滋生的时候,思想的统一、内部的团结尤为重要。这其中,学校又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意义就尤为凸显了。

  思政课全称思想政治理论课,关涉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方法论的问题,看起来虚,其实一点都不虚。习近平说,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 。这就是他常说的“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三 

  思政课的目的是什么?立德树人。立什么德?树什么人?这里面有个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这个是思政课的根本立场和方向。 

  习近平这句话说得很重: 

   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  

  一句话,我们办教育的目的,就是要 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定语就是“社会主义”。我们的教育绝不能培养社会主义的破坏者和掘墓人,绝不能培养出一些“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人。而这其中,思政课是重要保障。所以,必须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在大中小学开设 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的思政课。

  

  这就是说,思政课不仅是大学的课程,也不仅是高考的必备科目,应该覆盖学校期间的整个年龄段。只不过形式方面要更加多元,针对不同年龄段,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一切要以效果为导向。“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意思很明确,从易到难,但 内在脉络是贯通的 ,这个需要教育部门非常精心的课程设计。 

  思政课讲什么?习近平提了“ 三个文化 ”: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可以说,这“三个文化”是思政课的内容来源,既有历史,又有现实,更照顾未来。 

  这就把思政课的思路给打开了,不光是马列毛邓,还可以加历史,加形势和政策分析,还可以加很多东西,形式也可以更多样。打卡考试是一种形式,讲座也可以,社会调研也不错……内容有点像学校里的通识课,只不过有着更明确的政治导向和要求。 如果只讲思想和理论,不讲政治,那思政课也会被带歪。这是思政课的鲜明特点。   

  在复旦大学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师陈果,成了网红   

    

  不过,有意思的是,习近平在提到思政课改革创新时说,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把 思想性 提到了第一位。接下来提的8个“相统一”,打头第一个就是 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 。习近平没有展开论述政治性,而是重点论述了思想性: 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 。 

  透彻、彻底,真理的力量,这些用词也是相当斩钉截铁了。这背后其实也有个现实关切,就是现在思政课缺老师,缺优秀的老师。   

  很多年前,思政课作为学校的基础课,往往一上就是好几百人的大班,思政课的师资配备不足,专职少,兼职多,学术水平有限,学校教学中,思政课没得到足够重视,被边缘化等等,导致思政课无法满足学生期待,学生对现实的思考和困惑,无法在思政课上得到积极回应和解答。 

  要知道,青少年时期,是思维最活跃的时候,但社会阅历又较少,对社会感知却最敏锐,对各类社会现实问题尤为敏感,容易受到外界影响。互联网时代,往往一个热点,一呼百应,但背后常常是意气用事,缺少理性和冷静,这又增加了青少年工作的难度。   

  岛叔也听闻不少高校辅导员抱怨工作难做:你跟年轻人苦口婆心讲道理,他比你说得还头头是道。你所讲的东西不能说服学生,不能引导他们正确、客观认识现实问题,这就很尴尬了。 

  所以,一个思政课的老师可不是那么好当的。   

  习近平提了六点要求: 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 。而这最要紧的还是第一条:政治要强,要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这个关键还是要内外合一。你讲思政课,是不是真信、真懂、真用?是不是发自肺腑的认同、赞赏?岛叔相信,如果思政课的老师对自己所讲的怀有真诚的信仰,他的一举一动,是真正具备感染力的。 

   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 ,这是开好思政课的关键。 

  文/独孤九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