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词人杨子忱60年手写稿记录长春的前世今生

20.04.2015  12:41

老人的作品摆满书架

老人的手写稿

老人讲述自己与文学的渊源

老人展示《长春城 春天的城》手写稿

长春城,春天的城,不到长春不知春,到了长春春更浓……”2015年1月29日,“长春美在我心中”迎春演唱会在长举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刘和刚在这台晚会上演唱的一首《长春城 春天的城》博得了台下观众雷鸣般的掌声。“演唱会后,有朋友给我打电话,祝贺我。”这首歌曲的词作者、今年已经78岁的杨子忱老人说起当时的心情,用了惊喜和激动两个词汇来形容,因为这首歌词他写于20年前,他完全没有想到,在被尘封这么多年后,这首歌词会被谱曲传唱。

一本描写家乡的书点燃了少年的文学梦想

日前,记者如约敲开了杨子忱老人的家门。一进门的客厅被老人改成了书房,一面墙的书架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各种书籍,因为经常翻阅,书籍都有了破损和泛黄的痕迹。

我出生在1938年,长春市九台人。”虽然已经年近八旬,但杨子忱对几十年前的往事仍记忆犹新,他说,他最初能和文学结缘要感谢一本书,“我小时候有一次去街头文化站,无意中发现一本叫《其塔木战役的英雄们》的薄册子,写的是我军在三下江南第一战役其塔木战斗中发生的英雄故事。”杨子忱粗略一看,发现里面的一些历史照片居然都是自己从小到大熟悉的家门口的山山水水,自己家这么小的地方居然能被写进书里,他立刻萌生了阅读下去的兴趣,“可以说,就是受这本书的影响,我对文学产生了兴趣,想着要是自己也能写点东西,记录自己知道的家乡的人和事就好了。”就这样,1956年2月7日,杨子忱的第一篇散文发表在了《吉林日报》上,当时他还不到20岁。

60年笔耕不辍出版书籍68本

成功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文章后,杨子忱开始了自己60年的写作之路,累计出版各类书籍68本,字数达到了1400余万字。特别是《纪晓岚全传》《纪晓岚外传》《王尔烈全传》《金圣叹全传》《鬼圣蒲松龄》,他的长篇小说出版了一部又一部,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在美国的亚特兰大、旧金山、纽约、华盛顿,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我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地,杨子忱也拥有大批书迷。他成为近20年来,吉林省在海外拥有华人读者较多的文学作家之一。他还荣获吉林省政府最高奖——“第十届长白山文艺奖终身成就奖”。

热爱家乡历史典故曾多次寻找名人后裔

我的书虽然叫传,但其实不是传记,而是长篇小说。”杨子忱说,虽然他的小说远销海内外,但其实他最得意的作品却是一套与家乡长春有关的文史笔记《老长春》。见记者感兴趣,杨子忱还特意从另一个房间拿出了自己珍藏的一套《老长春》。翻开封皮,200年来长春这座新城的变迁、往事,街路的名字由来,古建筑的前世今生,这些与长春有关的历史一览无余,“很多人现在要找关于长春的老照片、历史资料,都会首选查询这本书。

说起自己写各种记录长春历史的文史笔记、诗词的初衷,杨子忱说,他的家乡在九台市三台村,距离他家20多里的其塔木红旗村里清代曾经出了两个进士,杨子忱很小的时候就对这些和家乡有关的历史人物、历史典故有兴趣,早在上世纪60年代,杨子忱就曾去两位进士的家乡拜访。“到了那里,听了几句就入了迷,以至于那次在人家住了几天。”后来杨子忱将那段经历用文字记录了下来。走访中,他得知晚清时期的著名大诗人程多禄也是九台其塔木人,就这样,一个故事牵着一个故事,杨子忱渐渐发现,很多历史文化名人,都与长春这座城市有关。“像是大家都熟悉的刘墉也就是刘罗锅,他的后人就住在长春市绿园区大孤榆树屯村大孤榆树屯。

20年前写的词不经意间被谱曲演唱

长春城 春天的城》经过歌唱家刘和刚的演唱后,迅速被传唱开来,杨子忱说,他在惊喜和激动之余也充满了感激。“其实我写歌词已经有好多年了。”杨子忱说,他在致力于搜寻长春市的历史与典故的同时,也将很大的精力投入到诗词创作中,他的诗词大都与长春有关,有描述大街小巷历史变迁的,更多的则是赞叹长春这座城市无处不在的美。早在1982年,他创作的诗词《长春城 绿色的城》,就经张培兰谱曲,崔钦、周启文等演唱,在长春召开的东北三省音乐会上引起轰动,并被广为传唱,还曾经是长春市歌的六首预选歌曲之一。

杨子忱说,《长春城 春天的城》也是这样一首歌词,创作于20年前,出版在他多年前的一本诗集中,“作曲家华秀拿到过我的这首歌词,但年头太久了,我也就把这件事放下了,没想到今年居然听到了这首歌曲。”杨子忱说,他拿到华秀送给他的歌谱感觉特别高兴,“如果不是被唱出来,这首词可能就一直被埋没了,不会有现在这么多的人知道它。

60年来一直坚持手写书稿

现在每天仍写作三五千字

虽然已经年近八旬,但杨子忱的写作热情仍旧高涨,“每天我生活都很有规律,早晨起床后会出去散会步,然后回来开始写作,写一整个上午,下午因为身体原因,基本是休息的。”杨子忱说,如今他仍旧坚持每天写作3000-5000字,说到这里,老人翻出了自己的手稿,在那现在已经很少见的方格信纸上,老人的字迹工整干净,偶尔有修改的地方,也不是简单地涂改,而是细心地将修改后的稿子另誊在一张同样的稿纸上,然后剪下细细地粘贴在原稿之上。

也挺遗憾的,就是我到现在也没学会打字,儿女给买了两台电脑,用不上呀。”说起为什么还在手写稿,杨子忱老人倒有些不好意思了,“打字对于我这个年纪来说实在是有点困难,我所能做的就是手写稿尽量工整,写完如果儿女有空就由儿女给打出来,如果儿女没空,我就去找打字社把内容打出来。

正在创作长篇小说

讲述更多长春民国往事

因为年纪大了,杨子忱的心脏也不太好,平时用于写作的书桌下有两只抽屉,一只装着笔和纸,另一只装的则是应急药物,“我经常写着写着觉得心脏不舒服,就赶紧打开抽屉吃一丸药。”杨子忱说,这几年孩子和老伴都劝他,身体不好就别写了,“我心里放不下,觉得还有很多想写的,我都这么大岁数了,这些要是带走了可惜,想多留下一些。”话题有点让人伤感,但杨子忱老人的语调却是平和的,他说,他正在创作的一部新书叫《驼虎传奇》,讲的还是咱老长春的事儿,故事发生在民国初年,讲的是一个普通的东北女孩如何成为女匪首的往事,反映的是长春在民国时期的社会风貌和百姓的日常生活。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并不是虚构的,而是真有其人,我是无意中在图书馆看到一份民国时期的《盛京时报》,正好读到了一个女匪首在长春被抓获的消息,让我萌发出了灵感。”杨子忱说,因为对这个女匪首感兴趣,他还曾经花了2年多的时间走访了她出生、成长的地方,去追寻她的人生背景,了解她一生故事的来龙去脉,“最初我写的是中篇小说,曾经在报纸上连载过,最近又重新梳理填充,成为60万字的长篇小说,即将出版。”杨子忱说,他还有很多的写作计划,像是今年还准备为《老长春》写续本等,他希望能让更多的读者通过他的文字了解长春,热爱长春。(记者 王昕/报道 赵毅亮/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