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

04.07.2017  07:14

  “爸爸活着的时候,一直把祖国看得比什么都重。爸爸去世后,习近平主席作出重要指示,国家给了他那么高的荣誉,妈妈和我都很感谢,也很自豪和欣慰。我会永远记得他的教导,尽最大的能力,为国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人民大会堂三层小礼堂内,聆听着黄大年同志的先进事迹报告会,黄大年同志的女儿黄潇紧紧拉着妈妈的手,止不住的泪水肆意奔流。

  7月3日上午,由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协和中共吉林省委联合举办的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央和国家机关干部代表、首都科技工作者和高校师生代表等700多人聆听了报告会。

  鞠躬尽瘁兴邦梦,赤胆忠心爱国情。

  主席台两侧的电子屏幕上,一幕幕播放着黄大年生前的动人影像,5位报告团成员朴实无华、情景交融,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报告,向在场的观众全方位呈现了一位优秀共产党员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一位归国战略科学家赤诚奉献的报国情怀、一位优秀高校教师甘为人梯的为师风范、一位杰出知识分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很多人一边听、一边擦拭泪水。

  “如今,地壳一号万米钻机已在大庆安达创造了近6000米的亚洲科学钻井纪录,新的纪录还再继续,可惜,他再也听不到这振奋人心的消息了。”吉林大学副校长孙友宏与黄大年既是同事,又是朋友和科技攻关中的战友,他的讲述把那个“永远把国家的利益和需要放在首位”的黄大年展现在大家的眼前。

  7年间,黄大年分别作为项目总负责人和首席科学家,牵头开展国家“地球深部探测计划”和国家“863计划”中涉及航空探测的两个大项目,为我国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奠定了技术和人才基础。

  “黄老师一直把邓稼先等老一辈留学报国的科学家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他说自己只是千千万万海归学者中的普通一员……看着中国由大国向强国迈进,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作为黄大年同志生前的科研助手,吉林大学地探学院教授于平见证了黄大年同志对科研的“着魔”、对国家利益和科学研究的“执著”,更见证了他为了祖国的事业而不惧生命的付出。

  作为国际知名的战略科学家,黄大年牵头发起成立鲲海创新研究院,并担任首届副院长,组织“千人计划”专家与国家发展需求进行有效对接,成为推动前沿技术与军民融合发展的公益平台。

  “大年老师还有一个最大的贡献,就是走进了海归知识分子的灵魂,他引领着大家乐观忘我地实现人生价值。”吉林大学欧美同学会(留学人员联谊会)常务副会长任波的讲述向观众们展现了黄大年精彩人生的又一个鲜活侧面。

  2014年,“吉林大学留学人员助推吉林省无人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的启动仪式在珲春市举行。眼角刚刚做过手术的黄大年不仅精神饱满地全程参加活动,还主持学术论坛,到无人机生产企业进行指导。

  黄大年同志生前最看重的一个身份就是教师。“在给学生设计研究方向时,他总是考虑我们的兴趣爱好和发展前途,并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起来。”黄大年同志的学生、吉林大学地探学院的博士研究生乔中坤眼含热泪地讲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黄大年同志出差回来的第一站永远是实验室;生病后他还在病床上为学生讲课,手术前夜还为学生向国外名校发推荐信……

  “即使没有‘千人计划’,他也会通过其他方式回来;即使不是做科研,他也会用另外的形式去爱国。”本报记者孙春艳从最初采写黄大年的人物通讯以来,一直在不断地探寻黄大年的精神世界。“‘黄大年’,这个名字,就是标志,就是精神,就是时代的楷模,就是中华民族奋起的力量!”

  泪水淹没于潮水般的掌声!

  心灵的震颤触动于深深的敬意!

  “我也想变成他那样的人!”中国地质大学学生孙晓脱口而出,“不只是为自己而活,更要给国家多做一些事情。

  同样是一名学生,来自中国地质大学的邱宇感动于黄大年老师作为“千人计划”专家,自己有那么多的科研项目和工作,对学生的培养却一点也不放松,“尤其是他能担任本科生的班主任,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学生,为培养学生倾尽全力。

  对于黄大年同志的先进事迹,航天五院总体部导航卫星总体技术研究室副主任常进感触很深:“他在事业最辉煌的时候毅然放弃了国外的优厚待遇和便利的科研条件回国,回国后他没有去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和条件更好的高校,而是选择回到那片深爱的黑土地,这让我深深地敬重。

  “今后,黄大年精神将是鼓舞和激励我们做好工作的动力。”中国公路协会副秘书长梅君说,“不管做什么工作、在什么岗位,都应该像黄大年同志一样对国家、对社会要有自己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