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开放日 当事人代表讲述自己的法律故事

05.12.2014  02:21

 

  央广网北京12月4日消息(记者孙莹)2014年12月4日是我国首个国家宪法日。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要求“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最高人民法院今天下午举办开放日活动。

 

  向宪法宣誓是为了“让法治成为信仰”,今天(4日),全国近3000家法院同时开展以此为主题的开放日活动,法官向宪法宣誓是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最高法新闻发言人孙军工认为,这种仪式感很强的活动对于提升法官的职业尊容感,强化法官的职业使命感,有着非常直接的督促作用。他表示,对于社会公众来讲,能从这样一个仪式上感受到法官对宪法、法律的忠诚、法院和法官对维护公平正义的信心和决心,也能更多地感受到尊崇法治应该有的意识、言行。

 

  除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教师、学生、军人,最高法院还邀请了部分案件的当事人参加开放日活动。

 

  孙军工称,让法治成为信仰,一定首先要让社会各界了解法院的工作进展情况,了解真实的中国法治进程,才可能在推进依法治国上凝心聚力,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宪法、遵守宪法和法律的社会氛围。

 

  活动现场,包括案件当事人在内的代表们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张辉、张高平叔侄。张辉、张高平叔侄奸杀冤案发生于2003年5月,于2013年3月26日经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法再审公开宣判,认定原判定罪、适用法律错误,宣告张辉、张高平无罪。在法院宣传短片中,他们说,被羁押期间他们一直申诉,他们一直坚信一点,自己没有干过的事情,总有一天,法律会给予清白。张高平说:“我就是相信法律,相信正义”,“你自己不相信法律,你怎么会公平,人家就更没信心。”张辉也说:“我们叔侄两人一直坚信这一点,自己没有干过的事情,总有一天,法律会给我们一个清白、公平正义。

 

  今天下午,百度·中国法院地图正式上线。孙军工介绍说,法院的名称、内部设置、地理位置、联系电话、包括法院现任院长等基本信息都在应用中有所体现,方便大家随时联系法院。

 

  为了满足不同知识水平公众了解法律知识的需要,最高法院将首次以漫画的方式发布便民利民措施和征地拆迁补偿以及医患纠纷等热点案例丛书,公众除了可以网上查阅,还可以通过手卡、社区和公共场所海报等形式了解这些与自己利益相关的规定。孙军工评价说,这让任何一名公众都能对法院的便民举措看得见、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使得我们的司法便民利民举措真正接地气、惠民生。

 

  最高人民法院开放日邀请包括张氏叔侄在内的案件当事人讲述自己的法律故事,释放了什么信号?有什么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刑法教授陈卫东就此评价表示,法治故事中特别引人瞩目的是张氏叔侄的故事,这种形式具有非常重要的创新性,让我们的法官聆听案件当事人,特别是被冤枉、被错判的当事人讲述的故事,可以在法官中引起强烈共鸣,告诫法律:如果不公正,会给当事人、家庭、社会带来的巨大创伤。最高法院这种做法也昭示着最高法院给司法公正,坚守正义的信心,这世界上都是一种创新,体现了法院的开明开放,对当事人本人、家属和社会都是一种信心的提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