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民委积极开展城市民族工作进社区试点工作

07.09.2015  12:37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少数民族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城市民族工作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吉林省目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约30万人,比5年前翻了近两倍。主要集中在长春、吉林等大城市。其中,长春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12万人,民族成份多达40个。 

   为适应新形势下城市民族工作要求,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2015年,省民委积极探索城市社区民族工作新模式,将民族工作纳入创建和谐社区范畴,在全省15个少数民族较多、民族工作任务较重、工作基础较好的城市社区,开展城市民族工作进社区试点工作。一是建立健全社区民族工作机制。在试点社区建立民族工作领导机制、协调机制、少数民族和宗教界代表人士联系制度以及群众监督机制等。明确了社区民族工作标准、任务和具体责任人,使民族工作真正纳入社区的范畴。长春市回族居民比较集中的清真寺社区被省民委确定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后,成立了由社区主任、网格长、楼长、少数民族群众代表为成员的民族工作小组。先后制定了《民族工作通报制度》、《民族信息反馈制度》、《信访工作制度》等工作制度,为完善社区民族工作奠定了基础。吉林市北寺社区建立了民族事务服务站、民族调解室和民族信访制度,把民族调解作为解决社区信访问题的有效途径,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二是深入开展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利用节假日、节庆活动广泛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建共享美好社区。松原市前郭尔罗斯镇哈萨尔社区将每年的三月份定为社区民族团结教育月,并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达到了以月促年的效果。吉林北寺社区广泛开展了“民族传统文化展”、“民族文艺展”、“清真美食展”等系列活动,使北寺社区变成了一个欢乐的大家庭,得到了辖区广大居民群众,尤其是少数民族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加强社区服务,切实为少数民族办好事、办实事。延吉市丹英社区针对辖区朝鲜族群众外出务工多,留守儿童逐年增多的实际情况,把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作为工作重点,采取“一网二站三代”工作模式,组建关爱队伍,开展系列关爱活动。“一网”即对辖区内留守儿童实行网格管理。“二站”,即在社区建立“德育工作站”和“流动留守儿童快乐驿站”。“三代”,即整合辖区资源,组建“代理军爸爸”、“爱心代理妈妈”和“代理哥哥姐姐”,“一对一”帮扶对子。三是探索完善信息化管理手段。实行网格化管理,搭建网络信息管理平台,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提升城市民族工作能力水平。白山市喜丰社区依托社区网格化管理,对辖区内的所有少数民族居民经济、生活情况作了详细登记,建立起少数民族基本情况台账、少数民族妇女档案、少数民族贫困档案、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档案、清真面食馆台账库。吉林市朝鲜族群众较多的永昌社区成立了民族工作组,下设8个网格组,每个组都配备了朝鲜族网格员,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积极为社区少数民族提供服务。四是不断强化试点社区民族工作的指导和保障。省民委把推进城市民族工作进社区试点工作纳入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主要板块和考核目标,对每个试点社区给予一定的工作经费补助,保障试点社区民族工作经费所需。举办试点社区干部培训班,强化党的民族政策、民族政策法规和民族常识教育,组织互观互检活动,系统掌握民族工作进社区的目标任务和方式方法。加大试点工作的检查指导,不定期对试点工作情况进行调度和督查、开展面对面的交流、指导,确保城市民族工作进社区试点工作有落实、有成效。

   目前,试点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法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