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强副厅长在促进全省建筑业发展专题会议上的报告
在促进全省建筑业发展专题会议上 的报告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 范强
(2014年3月14日)
同志们:
这次促进建筑业发展专题会议是厅党组决定召开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重点围绕加快建筑业发展这一主题,努力将建筑业培育成为我省新的支柱产业。下面,我就加快全省建筑业发展作如下报告。
一、认清我省建筑业发展现状
建筑业作为我省传统的、基础性产业,“十一五”以来,发展速度较快,建筑业产值从2006年的685亿元,大幅增长到2013年的2200亿元,年增长速度始终保持15%以上,最高时达到35%以上。建筑业企业数量也由2006年的2119户增加到现在的3354户,二级及以上企业数量增加也较快,全省建筑业整体实力,较以前有了较大提升。建筑业对地方税收贡献连续六年保持15%以上,是我省地方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之一。截止2013年底,从业人员超过百万,其中80%以上是农民工,已成为我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渠道。从这些情况看,建筑业确实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尽管如此,但我省建筑业与发达地区相比,无论在建筑业地位、受重视程度,还是在产业规模、企业实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距,我省建筑业发展还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一是产值规模小。我省建筑业产值在全国排位一直比较靠后,基本排在第22位左右。以2013年为例,我省完成产值2200亿元,而江苏省已突破2万亿元,是我们的近10倍,我们甚至低于一些地级城市的产值,差距可想而知。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多、小、弱”特征明显,特级、一级企业少且规模小,全省总产值过50亿元的企业仅有2户。企业资质类别单一,缺乏高、精、尖、特等工程的竞争能力。省内一些标志性、重大项目大都由中直、外省大型企业承担。如长春地铁1号线工程,共10个标段,总投资达到70亿元。我省仅中庆集团1家中标,中标额也仅为2亿元。三是同质化竞争严重。我省建筑业企业资质结构、产业链条相对单一,缺少跨行业、跨地区的综合性企业。绝大多数集中在省内利润水平较低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工程上,经营领域过于集中。同时,受发展理念、综合实力、贷款融资等方面的局限,“走出去”的企业不多。四是劳务用工日趋紧张。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建筑劳务用工量非常大,江浙等建筑业发达地区多年前就把建立劳务基地、培植劳务企业作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市、县,甚至一些重点乡镇都建立了建筑劳务基地,而我省却一直缺少以县、乡为单位的建筑劳务基地,现在“用工荒”问题现已有所显现,并将逐年加剧。五是企业管理水平不高。部分企业发展意识不强,项目管理松散,质量安全形势依然严峻。2013年发生死亡事故27起,死亡30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都呈上升趋势。对于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我们高度重视,下更大决心、花更大力气加以解决。
二、树立发展意识营造发展氛围
加快建筑业发展,各级政府尤其是建设主管部门责任重大,企业任务艰巨。这些年我省建筑业,无论是主管部门,还是建筑业企业,都缺乏强烈的发展意识,缺少有力的政策支持,全社会还没有真正形成支持、推动建筑业发展的氛围。今年,省委、省政府确定将建筑业培育成为我省新的支柱产业,对我们建筑业来说,既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也是一次重大的挑战,我们要在以下几方面形成共识。一是形成发展氛围。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要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建筑业的重要作用,宣传建筑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把支持建筑业发展摆到重要的日程,努力营造支持建筑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是强化发展意识。建筑业发展的关键是企业的发展,企业要强化发展意识,把自身做大做强,把产值提上去,把管理水平、竞争能力和实力提上去。我们本来已经落后了,如果再不强化发展意识,还按部就班地走老路,就永远追不上去。三是树立服务意识。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位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离不开相关部门的服务。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各级建设主管部门,从上到下,都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要转变工作方式,为企业提高便捷高效的服务。省里要加强服务,对产值排名靠前的大企业加强指导和服务。各市州、县(市)主管部门也要根据本地实际,要打破常规,简化程序,主动服务、上门服务,支持企业发展。四是坚持规范化发展。今后我们所有工作,不管是现场管理,还是优质优价、优质优先、信用等级评定等工作,都是围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让好企业去占领更多的市场,支持好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对于一些管理不到位、违法违规的企业,要予以惩戒。所以说,发展要规范,发展要有规矩。我们要从这几方面加深认识,形成共识,牢固树立发展意识营造发展氛围。
三、突出重点,夯实基础加快推进建筑业发展 加快建筑业发展是我们今年工作的重点,扶持企业发展是我们今年工作的核心。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广大建筑业企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上下一心,努力突出重点,找准路径,夯实基础,抓好落实,把我省建筑业真正培育成为我省新的支柱产业。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今年,我们首要的任务是把企业做大做强,把企业产值做上去,真正把行业发展起来。一是支持大企业发展。大企业对于促进行业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确保产值完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扶持力度。从今年起,对于全省年完成产值10亿元以上的施工总承包企业、总承包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的勘察设计企业,省里将开辟绿色通道,加强工作指导和服务,支持其晋级、增项,厅里也将积极与交通、水利、通信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支持房建、市政公用施工总承包企业申报公路、铁路、水利、电力、通信等专业资质,增强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做大做强企业,增加产值规模。二是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适当降低门槛、放宽准入条件,支持中小企业通过联合、重组、兼并组建高资质企业,做大规模、做大产值。试点推行差异化竞争,实现分层发展。禁止一级及以上资质施工总承包企业参与二级及以下资质施工总承包企业可以承担的、单项造价1000万元及以下工程投标,促进不同资质等级企业参与不同层次的市场竞争,最大限度地避免同质化无序竞争,给中小企业留出发展空间,为中小企业成长壮大创造条件。三是鼓励大型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支持施工企业与勘察设计企业联合,发挥以设计为龙头的工程总承包作用。鼓励发展集咨询、开发、设计、生产、施工、运营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探索实施项目代建制、设计、施工一体化等承包模式。鼓励大型企业建立固定的劳务队伍,以工地夜校等形式承担劳务培训工作,在劳务人员进场时,进行安全、质量等相关培训,有条件的地方,可试点劳务人员实名制,转变发展方式。
(二)突出抓好现场管理
企业做大做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转变不合理的管理模式。现在,我们有些企业忽视现场管理,企业管理和现场管理严重脱节。企业资质挺高,但项目现场管理很差,这样的企业即使很大,但也绝不会强。施工现场作为行业为建设单位提供合格产品、向社会要形象的场所,作为行业发展的基础,把现场管理好是前提、是重点。只有把每个现场都管理好了,企业的管理水平才能真正提高,我们行业在社会上“脏乱差”的形象才能真正扭转。而且建筑扬尘是城市扬尘的重要因素之一,施工现场是建筑扬尘的主要来源,推行现场标准化管理,也是我们治理雾霾的主要手段。去年,为加强现场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厅里连续制定下发了几个文件,组织开展现场标准化管理达标考核试点工作,各地都按厅里的要求动了起来,建工口各处室、各单位做了大量工作,年底又评出了6个省级标准化管理示范工地,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还远远不够。今年我们将把管理重点转向现场,全面推行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近期修订了现场标准化管理达标考核办法,已经印发给各地了。当前,各工地将陆续复工或开工,各地建设主管部门和企业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要以达标考核为抓手,做好现场管理。要进一步完善两场联动机制,注重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作为企业投标、资质管理等工作的前提条件,通过很抓现场管理,倒逼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坚持实行奖优罚劣,对获评省、市级标准化管理示范工地的,要给予项目一定比例的安全文明施工费奖励,对项目经理、总监理工程师在下一个项目投标时,给予加分;对考核有不合格工地的,将视情况对责任企业给予通报批评,对责任企业和责任人记入不良行为记录,暂停一定期限参与国有资金投资项目的投标资格,禁止参加年度评优评奖。这些都比较严厉,请广大建筑业企业,尤其是我们今天来的大企业注意。企业大,项目肯定多,如果管理不到位,出问题的几率也大。但作为大企业,就应该具备这个管理能力和水平,项目多并不是管不好的理由。
(三)坚持实行扶优扶强
这些年,我们行业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最突出的一个方面就是企业干好、干差都一样,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优质工程、精品工程与合格工程也都一样,没什么不同。企业失去了创优争先的积极性,失去了技术创新的能动性,工程质量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滑坡,质量、安全形势日趋严峻。为坚持正确的行业导向,去年,厅里制定印发了一个加强施工现场与建筑市场联动管理的通知,提出实施优质优先,鼓励实行优质优价的政策,向社会、向行业传递一个信号,就是今后,在管理上,干的好的企业,和差的企业一定要实行差别化管理,干的好的项目和差的项目也一定要区别对待。通过实施扶优扶强政策,鼓励引导企业创优争先,为社会建更多的优质工程、精品工程。今年,我们将继续加强这方面工作,切实落实好招投标加分和对优质工程按合同约定给予奖励等问题。同时,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强标后监管工作,享受优质优先加分政策中标的企业,应严格按照投标承诺及合同约定,精心组织实施项目建设,严禁转包、挂靠,无特殊原因,严禁中途更换项目经理,否则对企业和项目经理记入不良行为记录。加大对达标创优企业和个人的扶持力度,对信守承诺,所有在建项目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全部达标、年度施工产值达到规定标准的建筑业企业,在资质升级、增项时,省里只考核建造师和中、高级职称工程技术人员,其他人员和业绩委托所在地建设主管部门考核;资质延续时,业绩和人员免检。鼓励施工企业、勘察设计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鼓励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引导企业参与国家和省级各类科技示范工程建设,参与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的编制,提升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目的就是要扶持好的企业发展起来,让好的企业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让好的项目部承揽到更多的项目。
(四)加强质量安全管理
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是建筑业的生命线,是实现我省建筑业全面振兴的根本保证。我们确实需要发展,需要快发展,但必须是保证质量安全前提下的发展,必须是规范的发展。一是树立管理一盘棋的思想。工作中,我们建设主管部门,尤其是建工口各处室、各单位要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形成联动机制。比如说我们现在重点抓的现场标准化管理工作,就涉及建工、安全、质监等多个处室,需要大家共同做好这项工作。再比如工程质量通病治理工作,涉及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等各个环节,设计单位设计时应采取控制质量通病的设计措施,交底时将通病防控的设计要求交代清楚;审图机构要将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的设计措施列入审查内容,并出具通病防治审查意见;施工单位要结合工程实际制定质量通病控制要点,并确保措施落实到位。二是建立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健全质量安全管理机构,充实人员,完善管理。建筑市场各方责任主体必须建立健全质量安全保证体系,根据不同的项目类别,质量监督机构应制定质量监督方案和监督计划,监督人员要对工程实体质量和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单位的工程质量行为实施监督,每个项目监理监督档案,做好监督记录;安全监督部门要制定本地安全生产具体监督计划并组织实施,每个项目建立安全监督检查档案。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质量安全放在第一位,通过落实责任制,进一步完善质量安全管理,减少一般事故,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三是认真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对于发生质量安全事故的,近期,厅里将出台两个规范性文件,一个质量事故调查处理意见、一个是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意见。进一步明确质量、安全事故等级划分,明确各方主体责任、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程序。对于发生质量安全事故,特别是发生较大事故以上的,要实行严管重罚。首先,要对照规定,分清各方主体责任。其次,实施责任倒查,对于施工、监理单位,要从项目管理情况倒查企业制度建立、执行情况,倒查质量安全机构设立、人员配备情况。第三,加大处罚力度,对发生较大安全事故的,企业在省内的所有工程全部停工整改,整改后报请当地建设主管部门复查后合格后,方可复工。对发生的重大事故,将严格按照“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得不到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教训不吸取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从重、从快处理和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第四,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按照职责,尽责的可以减轻或免于处罚,失职的要加重处罚。四是开展质量安全检查活动。第一,将近两年的事故单位、2013年质量安全检查被通报单位和日常安全生产管理不善的单位列为检查重点,实行重点监控。第二,在今年复工前,要求所有在建项目必须进行一次质量安全大排查,杜绝质量安全隐患。第三,开展日常专项质量安全检查,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大抽查和巡查的力度,做到全覆盖,对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建筑材料、工程实体质量、安全生产等方面,对保障性住房、“暖房子”等民生项目建设全过程,要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其质量安全。
(五)加强行业基础工作
我们行业有很多基础工作需要夯实,目前,有两项事关行业未来发展、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需要做好,一是加快行业数据库建设。这几年,厅里一直致力于建设全省统一的建筑市场诚信管理平台,努力建立完善企业库、人员库、项目库等三大数据库。目前,企业库、人员库已基本建成,所差的是项目库。今年,我们将重点完成项目库建设,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要组织企业及时录入所承担的项目。下一步,厅里将把企业资质、人员资格管理与相关数据库联动,在正式联动后,非项目库中的业绩、非人员库中的人员,在资质审核、资格管理中将不与认定。所以,请各地建设主管部门、广大企业要重视此项工作,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这也是我们行业非常基础的一项工作,也是我们开展好企业、人员信用等级评定的重要前提。二是开展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目前,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是大势所趋,对于建筑业,开展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正是恰逢其时,构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势在必行。我们的导向是扶持好的企业发展,给好的企业以更多支持。对差的企业,要严格限制和重点监管,直至将其清除建筑市场。我们所要的建筑业发展,是要有质量的发展、有规矩的发展。对于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认真开展好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工作,无论如何,年底前对所有的建筑业企业、勘察设计企业、监理企业都要有一个基本评定。今年,可以先进行试点,评价指标不一定很复杂、很繁琐,关键是要启动这项工作,边干边完善。最终,对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不同信用等级的施工、勘察设计和监理企业,要实行差异化管理。对优秀企业,在申请办理资质、资格及出省等手续进入绿色通道快速办理,优先入选政府资金投资项目投标预选名录。对良好企业,在申请办理资质、资格及出省等手续,只重点作程序性的查验。对合格企业,在日常监管中予以重点审查,列入重点监管名单。对不合格企业,重新核定企业资质,一年内资质升级、增项申请不予受理,并禁止企业参与工程投标。在开展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的同时,也要探索实施从业人员信用评价。
(六)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从调研情况看,目前,建筑业企业的负担还普遍比较重,比如说各类保证金,企业项目越多,压的也越多,而且压的都是企业的流动资金;再如竣工结算,工程竣工验收后,迟迟结不了算,不结算,意味着不能及时付款,现在本来就存在压价垫资问题,企业利润原已不高,这样一来,施工企业更是不堪重负。这方面,我们一是推行工程担保制度。鼓励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支付保证金、质量保证金等采用保函担保方式,对资信等级不同的企业,担保费用采用差别化方式收取,减轻企业资金压力。今后,我们所有管理工作一定会和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挂钩,好的企业就要给予重点扶持,差的企业就要给予惩戒。二是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工程造价机制,定期测算和发布“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成本价格”及人工、材料、机械等市场价格,解决人工等定额费用与实际脱节问题。督促各方按时完成竣工结算。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强这方面的监管。对国有资金投资项目,督促发承包双方及财政部门加快竣工结算审查进度,严格按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规定的时间,完成竣工结算工作。三是下放招投标监管权限。去年,厅里出台了对社会投资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放开了一些招标限制,勘察、设计、监理以及与工程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采购标段可以直接发包。今年,我们正在研究进一步下放国家或省立项的一定额度以下的国有投资工程建设项目,由项目所在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招投标监管。
同志们,加快建筑业发展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让我们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和广大建筑业企业一起,紧紧抓住将建筑业培育成为我省新的支柱产业这一重大机遇,以强烈的责任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真抓实干,积极进取,推进全省建筑业快速健康发展,圆满完成建筑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