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局建立产品丰富、开放共享的统计服务体系
为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吉林市局与时俱进,深化统计产品,建立了产品丰富、开放共享的统计服务体系。
一是加强统计分析服务。紧跟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围绕经济运行以及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选题,加强统计分析研究;围绕吉林市重点工业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充分发挥统计监测职能;围绕重点项目达产达效和化解产能过剩情况与部门联动,专题监测;围绕企业改革和资本运营做好宏观数据分析;围绕服务业发展,制定服务业统计工作细则,强化部门分工,季度及时分析监测19个服务业指标;加强对开发区、十大功能区、长吉产业示范区的区域监测;加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镇化发展、民生改善专题监测。
二是提高宏观政策把握能力。通过报告会、图片展览、放映录像、知识竞赛、征文以及网站、微信等平台,解读、吃透中央和省委的大政方针及重大决策部署,理解、把握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工作要求以及当前经济发展走势,提升统计服务。
三是完善统计专报制度。完善统计报告、专题汇报、部门会商的统计舆情报告体系,形成数据完成进度、统计方法制度新变化新要求及时反馈,经济运行中的特点和问题及时总结,经济发展趋势科学预判的统计快速反应机制。第一时间向市委、市政府及部门报告,实现以统计数据服务发展决策、监测发展进程的目标。
四是推行部门会商联席制度。在已经与各30个经济部门、130户重点企业建立会商机制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工业、投资、贸易、服务业、节能、农业、社会科技、基本单位名录维护等季度会商、联席、座谈。会商工作要有方案、有议程、有会议纪要,要加强沟通,融合部门间信息资源,及时撰写统计专报和统计报告,为市委、市政府提供优质服务。
五是完善数据调度分析会制度。每月8号召开由统计局牵头,发改委、工信局、商务局、建委、财政等有关经济部门参加的统计数据调度分析会。公布统计数据进度情况,沟通指标间支撑、匹配情况,重点企业运行情况;每季度召开全市统计系统经济运行分析会,深入研究区域发展情况,为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增强统计预判性。
六是完善统计分析标准化模版。推广“风向标”统计分析模版,从统计数据、宏观经济环境、生产要素供应、经营质量效益、发展要素、重点企业运行等内容进行全面分析,增强客观性、准确性和支撑性;建立工业、投资、贸易、核算、能源等专业月(季)度统计专报模版,使分析内容简明扼要,清晰明了。
七是搭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商品在线监测平台。推进100户重点工业企业、56户重点商贸企业、35户重点耗能企业动态信息库和100个重点项目看板管理平台建设,利用统计网站及手机终端,能够随时查阅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周转、发展趋势情况和重点投资项目的进展情况;重点监测30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销存情况,成品油、汽车等重点商品销售情况。
八是启用统计报表子系统。开发整理的81张统计报表子系统服务表,全面涵盖了统计指标和进度数据。今年全面启用,按月(季)度及时上报市领导和对口部门,充分发挥统计数据优势。
九是丰富统计服务方式。统计服务方式要与时俱进,借助外脑,将经济发展趋势、经济总量、结构等数据利用动漫、图表等方式进行解读,实现统计服务多样化、简捷化、精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