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飞往吉林航班延误8小时被告知应买延误险
所谓航班延误险,是指乘客搭乘的航班因自然灾害、恶劣天气、机械故障等因素,造成的航班延误、取消等情况,保险公司对乘客进行赔偿的一种保险
近日,央视报道称,有一位王先生通过“去哪儿网”买了一张从深圳去杭州的机票,同时花费20元购买了航班延误险。可当王先生根据保单上的保单号登录太平洋保险官方网站查询时,却发现保险公司根本不存在这份保单记录。难道,王先生购买的航班延误险是假的?
此后,去哪儿网与太平洋保险第一时间发布联合声明称,王先生购买的航班延误险保单号之所以在太平洋保险系统中无法查询,是因太平洋保险方面网络系统故障造成的,但其保险已经正常承保,后续理赔服务不受影响,并非假保单。太平洋保险已经对网络故障问题展开紧急修复,并开通了紧急服务专线,为通过去哪儿网购买太平洋保险延误险的消费者提供咨询服务。
对于此次事件,太平洋保险发表声明表示:“与去哪儿网合作销售的航班延误保险是真实、有效的”。因此,按照去哪儿网和太平洋保险的说法,航班延误险被“延误”只是一次“乌龙事件”,并非“有意欺诈”。但是,通过旅游平台购买保险惹争议在近年并非第一次发生,不少机票代理商利用乘客很少查验保单真伪的特点,做起了非法的暴利生意,外界的质疑也算不上空穴来风。
保单作假质疑
这并非国内被曝出的第一起旅游网站“保单门”事件。
早在2008年,旅客梁先生就曾在携程网订机票的同时,购买交通工具意外伤害保险。由于梁先生发现保单信息有误,便将保单信息递至平安保险公司确认。出乎意料的是,保险公司的系统中根本查不到梁先生所查询的保单号码,该份保单并非该保险公司的产品。随后,在与携程网的和解谈判破裂后,梁先生一纸诉状将携程网告上法庭。
尽管此次去哪儿网坚称“我们的是真保单”,但买了真保险,保单还是可能依旧无法提供保障。业内人士称,在这几年监管严打的高压下,加上航班延误险理赔率太高,因此航班延误险保单很难像过去航意险那样作假。那么,到底为什么会发生王先生的遭遇呢?
对此,有媒体报道称,买了保险查询不到航班延误险保单,很可能是因没有实现电脑联网、系统对接而起。即消费者在购买航班延误险之后,代理机构却没有将保单的信息资料及时反馈给保险公司,没有导入或延迟导入保险公司相关业务和财务管理系统。媒体还援引一位业内人士自揭黑幕,“通常航班延误险承保周期短,如果保险代理点没有第一时间将保单信息导入保险公司系统,那么一旦代理点发现航班没有延误,不排除会私吞这笔保费,这张保单也就形同无效保单。”
针对这样的质疑,《国际金融报》记者分别致电去哪儿网与携程网,得到的回答均是“这是不可能的。”去哪儿网的客服部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在多年前就实现了全面联网,对保单进行科学的管理。在网站(去哪儿网)购买了保险的保单,信息当天就会完成更新,进入到保险公司的日常系统。即使是在周末晚上或凌晨此类非人工服务时段完成的交易,保单信息对接也会在下一个工作日的第一时间完成。”而携程网的客服则告诉记者,“或许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于规模较小的旅行社网站,但不可能在携程发生。”
记者了解到,按照监管要求和行业内的通行做法,航意险和航空延误险这类险种,必须实现内部电脑联网、电脑出单和实时管理。一是出单信息必须实时进入保险公司控制、管理且物理存储在保险公司的数据库;二是原始保单信息于当天进入保险公司的核心业务系统和财务。
延误险理赔难
据统计,中国20个航站楼的正点率不到50%,在航班延误已呈常态的今天,延误险获赔率理应不低,但现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在《国际金融报》记者走访中了解到,真正拿到理赔金的旅客并不多,究其原因,无外乎是因为理赔要求高、理赔程序繁琐、赔偿金额低。
记者采访了多家位于上海虹桥机场T2航站楼的国内航空公司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东方航空(600115,股吧)的工作人员许宝辰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通常符合理赔条件的航班当中,可能只有不到一成的旅客会申请保险公司理赔,但购买延误险的会有三成左右。“尤其是商务出行的旅客,在延误班机到达后短期内备齐材料递交,办理理赔手续,对他们来说实在太繁琐了。”
想要拿到这笔延误赔偿究竟有多难?
首先,旅客应注意查看“保险责任”和“责任免除”条款,因为不是所有的延误都可以赔偿。只有航空公司自身原因导致的延误才能获得赔偿,包括飞机晚点、计划变化、机械故障、空勤人员身体状况等。我国的《民用航空法》、《航班延误经济补偿指导意见》等都对航空公司的航班延误有所规定,如果是自身原因引起的延误,航空公司应承担责任。但是具体如何承担责任,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航班延误经济补偿指导意见》只指出天气、机械故障等可以归为航空延误的不可抗力,保险公司或航空公司无须赔偿旅客任何经济和精神损失。航班延误险的保费、赔付条件和金额分别是如保费20元,根据不同产品,赔付金额不同,一般延误4小时及以上赔偿200元/次或400元/次。
此外,申请理赔确实有点“费时费力”。下载、打印、填写“索赔申请表”,找航空公司开“航班延误”盖章证明都属于“规定动作”,而身份证或护照、航班延误情况说明,以及被许多旅客弄丢了的登机牌都是必备物资。四处奔波、收集材料还不够,想要拿到赔偿金的旅客还得在指定期限内,保险公司对延误险的理赔有严格的时限,如限定在航班到达后2天内提出索赔,或5天内提交全部材料。自己送至或寄到保险公司,花费时间且不说,邮寄费用还要由旅客自己承担。如此洋洋洒洒的申请流程,难怪让广大旅客“望而却步”,只好眼睁睁地放弃了自己的赔偿金,白白“贡献”给保险公司。
为了200元的保险赔偿金,忙活好几天,很多人觉得“太划不来”。
延误险谁来赔
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教授邹建军分析,航空是风险很高的行业,延误原因非常复杂,天气等不可控因素对准点的影响比高铁公路大得多,航空公司不可能承担所有延误责任。但是,一旦航班延误发生,旅客通常都只是“无辜的受害者”,因为航空公司的原因造成损失,却由旅客购买保险,保险公司赔偿,这在不少人眼中都有些“强盗逻辑”。从事进出口贸易工作的徐女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有一次带着公司的印章从上海飞往 吉林 ,却因为各种原因延误了差不多有8小时,险些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当时航空公司的人告诉我们,如果购买了延误险,是可以获得赔偿的。当时我感到非常气愤,难道遇到这样的情况,没有买保险的旅客就不应该得到赔偿吗?如果是航空公司机械故障等原因造成航班延误,为何还要我来购买此保险呢?”
因此,在一些专业人士看来,对于不可抗力造成的航班延误或取消,乘客向保险公司支付保费;而对于航空公司自身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误或取消,这部分保费应由航空公司支付。由航空公司掏钱为航班购买延误险,不失为缓解冲突降低航空公司赔付损失的办法。“事实上,作为保险监管部门,我们更希望航空公司投保"延误责任险"。发生航班延误后,由保险公司支付航空公司对乘客的部分或全部经济补偿。”保监会财产保险监管部产品处处长曹海菁公开表示,延误责任险还可以通过上调费率来约束航空公司的航班延误频率。如果航班延误频频发生,保险公司赔多了,下一年就要上调保费。航空公司不愿增加保险支出,就会主动作为,减少航班延误。
不过,让航空公司购买延误险面临巨大阻力。“根据国际惯例,航空公司只对自身原因造成的延误承担责任,而流量控制、天气原因导致的延误更多,航空公司如果为所有航班买延误险,高昂成本无法承受。”一位航空公司高管表示,由旅客购买延误险,才有理由覆盖各种原因导致的延误损失。
保险兼业代理
中国保险学会常务理事王绪瑾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去哪儿网的行为绝对违规。“去哪儿网不是保险公司,没有理赔权。这样做是以某家保险公司的名义销售保险,实际上是自己直接经营。没有经过监管部门批准擅自经营保险业务,根据保险法是不可以的。”王绪瑾这样说。
但是,针对央视所质疑的去哪儿网以保险公司的名义违法销售保险一事,去哪儿网方面表示,其是一家在线旅游平台,拥有合法合规的保险销售资质,并不存在违规问题。去哪儿网与太平洋保险合作,太平洋保险通过去哪儿网平台销售其航班延误险,属于合法合规的保险产品,消费者通过去哪儿网购买该保险后,即可享受保险服务。“我们只是提供了一个通道。”去哪儿网内部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旅游网站到底是否具备销售保险产品和理赔的资格,其实在若干年前也曾经引起过激烈的讨论。
2011年4月,保监会公布了《联网保险业务监管规定(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监管规定要求,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从业人员不得以个人名义通过互联网站销售保险产品。另外,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不得委托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中国保监会另有规定的除外。通过互联网站非法经营商业保险业务的,保监会将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20万元的,处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
但在2011年7月,携程旅行网向外宣布,中国保监会已经批准了设立携程保险代理有限公司的申请,携程获得了全国性的专业化保险代理业务资质,从此,携程开创了保险电子商务领域的新时代。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了解,携程保险代理有限公司可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辖区(不含港、澳、台)的区域内,代理销售保险产品,代理收取保险费,代理相关保险业务的损失勘查和理赔,以及中国保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作为一家旅游类在线服务网络公司,携程代销保险的资格被市场质疑长达10年之久,并且还在2009年深陷“保单门”,引发了一轮航空意外险假保单风波和监管风暴。对于此次携程获得保险兼业代理资格,保险业内人士分析,凭借其母公司携程网多年在互联网领域的积累,携程网在保险电商领域拥有较大的优势,是国内几大保险公司很好的销售伙伴。而相比于携程网,起步稍晚的去哪儿网,走的路线也大致与携程网相同。
缘何少人问津
早在2004年,航班延误险就首次在国内现身。当时,外资财产保险公司美亚保险推出了两款旅游险,其中“旅程延误”被列入保障范围。此后,不断有保险公司跟进推出类似险种,一些银行还曾向部分信用卡用户赠送航班延误保险。然而,尽管使用了各种促销措施,但旅客对航班延误险的知晓率仍然不高。
“2011年航空服务消费者调查报告”显示,76.5%的消费者曾遇航班延误,同时近半消费者对航班延误后的服务赔偿不满意。延误率如此高,但对应的航班延误险却为何始终没有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业内人士分析,国内消费者不接受航班延误险,首先是因为航班延误险属于一个小险种,同样是花费20元,旅客更愿意去购买赔偿金高达60万元的航空意外险,为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来投保。
通过对比多家保险公司推出的航空延误险,《国际金融报》记者发现,一般飞机延误时间要达到4个小时以上才能赔付,而整体赔付费用不高,交20元的保费只有200元的赔付,性价比不高。而旅游网站也深知这点,在线预订机票的订单确认信息中,在航空险的选择上,航意险长期以来都是默认选项。
延误险在销售层面遇冷,旅客也不待见它,加上高佣金、高理赔的特性,在一些保险公司眼中,航班延误险已形同鸡肋。沪上一家财险公司人士坦言,“整个市场的航班延误险基本是赔穿的,大家都是在亏着卖。有些保险公司已逐渐退出市场,有些保险公司则开始有选择性承保,比如会挑选承保准点率较高的航班。”
随着航班延误事件的增多,有一个言论在网上传播开来,说的是:20元的航空意外险,包含航班延误险。一般在购买机票时,航空公司都会加收20元的保险费用,乘客们都已习以为常,一般的认知中,这份保险属于意外保险。但是日前有言论称,这份保险中还包括了航班延误的保险内容,只要航班延误超过4个小时,乘客都能获得赔偿。那么这20块钱的意外险是否同时也是延误险呢?
对此,中国人寿上海分公司的朱晓芳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延误险和航意险要区别开。“航意险主要是保人的,是以人的生命和健康为保险标的去提供保障。而延误险不涉及到人身方面的保障。”按照保险公司的说法,这两个保险应该是不同险种,需要分别购买。
按照保险承保的标的划分保险,保险可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或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保险,而财产保险是以财产以及同财产有关的利益为保险标的保险。航班延误险是以航班延误造成的被保险人损失为保险标的的财产保险。根据目前航空运输及延误实务,该险种设计时,考虑不同的延误时间会给旅客带来不便,使得旅客发生不必要的支出,这种支出即是延误航班旅客的损失—不该支出而支出即是损失。
那么,我们所支付的20元保险金中,是否也购买了延误险呢?
南方航空(600029,股吧)公司客服人员告诉记者,“我们买的是美亚航意险,延误的话,如果是旅行延误,延误4个小时以上有赔偿。一般4个小时以上赔300元,但最高是900元。”上述客服人员提醒记者,航意险中有关航班延误的条款因保险公司不同而有所差异,一切以保单为准。
(编辑: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