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机场通航30年为地方带来超百亿经济效益

06.09.2015  15:42

2015年8月29日,是延吉民航值得纪念的特殊日子——通航30周年纪念日。当日,延吉民航通过“通航30周年图片实物展”和“未来发展研讨会”两项活动,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30年前的8月29日,安-24型客机首航延吉-沈阳航线,由此拉开了延吉民航的发展史。从开航初期的一个简易候机板房发展到2万余平米的候机楼;从最初的一条航线、一种机型、一个航班,发展到如今开通21条国内外航线,保障10余种机型,日高峰起降55架次,具备24小时不间断保障能力;从1985年旅客吞吐量1108人次增长到2015年将实现旅客吞吐量139万人次。延吉机场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繁荣 延边 社会经济的“硬件”,开边通海对外开放的“窗口”。

当日上午9时许,建站老员工代表、1985年首航采访记者和空军飞行团、空军场站负责人,以及 延边 州口岸办、延边州旅游局、 延吉 市旅游局等单位负责人一同进入 延吉 机场候机楼参观图片实物展。昔日的老站照片勾起老员工们的回忆,往事历历在目,感慨万分。

原航站副站长杨福顺是延吉民航元老级人物,自1985年建站就在这里工作。如今,已有25年没有回到延吉的杨福顺再次回到这里,感叹多年来民航发生的巨大变化。回忆当初,杨福顺说建站时条件非常艰苦,没有候机室,他们只好搭建了一个简易的候机板房,工作人员也没有办公地点,于是找了一个破旧的塔台,简单装修一下变成了办公室。令杨福顺印象最深的事情是遇到雨雪天气,“有一次屋外下大雨,屋里跟着下小雨,我们只能打着伞、穿着雨衣工作。而在冬天遇到下雪时,屋里又没有暖气,报务员都是戴手套工作,指挥调度室也是在屋里穿着皮大衣。即使如此,我们也保证了飞机的安全。”

一代又一代民航人,实实在在的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他们应有的贡献。研讨会上,与会嘉宾观看了延吉机场30周年纪录片,并纷纷发言为延吉机场的未来发展献计献策。

根据国际机场协会研究报告成果,民航产业投入和产出比例为1:8,每100万旅客可为地方创造7.8亿人民币的经济效益。从1985年8月29日开航至今年年底,延吉机场累计旅客吞吐量将达到1459万人次,为地方创造约114亿人民币的经济效益。另据国际机场协会经济学报告显示,机场每百万旅客吞吐量,可为当地创造直接就业岗位2500个,带来间接就业岗位17500个,因此机场今年为地方创造直接就业岗位3500个,带来间接就业岗位24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