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区域“发展力”跑出扶贫“加速度”

30.03.2016  15:21

      来自广东省统计局的数字显示,2011年至2015年,粤东西北地区GDP年均增长9.7%,比珠三角地区高1个百分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系数从2010年的0.680降至2015年的0.660。

      对于新丰县马头镇秀田村村民来说,要想理解这组数据的意义,只要低头看看腰间越来越鼓的腰包,便可“一目了然”。作为广东省第二轮扶贫“双到”(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2571个重点帮扶村之一,2013年,秀田村开始成为广东省委办公厅的扶贫“主战场”。3年时间,帮扶工作队从村中的一棵千年古树“落笔”,最终做出了以乡村旅游为主题的一篇大文章。曾经的“穷亲戚”正在捧起“金饭碗”。截至2015年底,秀田村村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大关,比帮扶前翻了一番多。“年前大广高速通车,出口就在村子旁边。”一位村民一边贴着自家“农家乐”的宣传海报,一边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2015年11月,在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将“粤东西北发展、民生社会事业发展和扶贫开发”归结为广东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存在并亟待补齐的“三大短板”。事实上,自从2009年以“规划到户、责任到人”为理念的种子被深深植入广东扶贫开发的那一刻开始,一场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为指向的新时期扶贫开发列车便已经隆隆启动、加速前行。

      “第二轮扶贫‘双到’,是党中央国务院打赢脱贫攻坚战战略部署在广东的生动实践,是广东对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坚决贯彻,是广东为迈向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征程最后冲刺阶段而进行的一次重要能量蓄积。”广东省委农办副主任、省扶贫办主任梁健说,通过两轮扶贫“双到”,广东共帮扶249.2万相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完成农村危房改造56.82万户和“两不具备”村庄6万余户搬迁安置,圆满实现预定目标。

      交通:“金丝”串起“珍珠链

      “春节假期好去处:紫金逛古村,平远叹温泉。”这是去年农历腊月二十七,拥有430万粉丝的广州市政府官方微博“中国广州发布”推送的一条信息。紫金、平远均地处粤北山区,紫金还是广东第二轮扶贫“双到”中确定的21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而广州政府微博之所以能够如此“卖力”地为远在几百公里之外的两个贫困县吆喝揽客,除了对口帮扶的任务使然,更重要的是源于两条新高速公路——汕湛高速揭博段和济广高速平兴段,将广州去往两地的时间大大缩短。这也意味着,面对两地丰富的旅游扶贫资源,越来越多的“老广”不会再因为舟车劳顿而望洋兴叹了。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既是广东振兴粤东西北地区的“三大抓手”之首,同时也是为贫困地区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植入更强发展引擎最为关键的一根如椽巨笔。“十二五”期间,广东高速公路建设完成投资3166亿元,通车总里程达到7018公里,这两个数字,分别是“十一五”的2.1倍和1.4倍。目前,广东高速公路出省通道达到17条。在“中心隆起”特征明显的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这些辐射而出的条条巨龙,一方面将粤东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与珠三角的强劲“心脏”更加紧密连通在一起,也让不少地理位置上处于边缘劣势的贫困县、贫困镇、贫困村,一下子成了广货北上的交通要冲。             

 

      信息:“鼠标”点开“致富门

      就在蜿蜒伸展的高速公路为广东贫困地区龟裂的经济原野带来一场场“及时雨”的同时,“互联网+”暖风劲吹之下,阔步向前的农业农村信息化也正在为精准扶贫的能量释放开辟出一条宽广的“信息高速公路”。对于这一点,位于湛江的雷州市企水镇塘头村村民感触最深。

      作为传统的圣女果特色种植村,贫困帽子本不应戴在塘头村的头上,可是由于村庄地处偏远,塘头圣女果更多时间只能“待字闺中人未识”,加之常遭旱涝侵袭,圣女果的集约化种植与规模化产销始终破题乏力。虽然在村民眼中,卖不上价钱的圣女果常常成了“剩女果”,但在谋划“双到”方案时,广州交通投资集团驻塘头村帮扶干部岑宇铿却还是始终在围绕这颗小小的果子打算盘。“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正是吃了不注重品牌建设的亏,村民们才会‘捧着金碗要饭吃’。”岑宇铿说,农产品品牌化,开网店是现成的工具,“对于连键盘都很少摸的村民来说,这事比登天还难,而对于我们这些城里来的年轻人而言,就是‘手到擒来’了。”2014年开春,一家名为“塘头村扶贫产品专营店”的网店在淘宝和微信相继上线。而让岑宇铿没想到的是,在广州对口帮扶湛江工作指挥部的协调和推广下,他的网店迅速走出塘头村,成为电商扶贫的一缕星星之火。而今,在由“塘头村扶贫产品专营店”升级而来“湛江驻村人扶贫专营店”中,塘头的圣女果、田头的黑羊、许村的红米……广州对口帮扶湛江95个贫困村的特色农产品被打包“上架”。同时,网店运营主体由岑宇铿的单打独斗演变为20多人团队专业“操刀”,运行模式也不再全靠口口相传、熟人帮衬,而是更多是凭品质、平台、创意赢得顾客。

      第二轮扶贫“双到”,也是广东农业农村信息化加速发展的时期。运用大数据,搭建云平台,连续3年累计1.5亿元的财政投入,让广东农业农村信息化综合水平迅速赶超其他省份的同时,也为“互联网+”扶贫在广东的落地生根提供了充足的阳光雨露。广东省农业厅副厅长程萍告诉记者,广东目前正在全力推进以1200个省级“惠民信息社”为节点的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无论是布点密度,还是扶持力度,都会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倾斜。

      园区:“大手”掬起“长流水

      与塘头村村民一样,曾经为“特产不增产、增产不增收”苦恼的,还有英德市横石镇龙新村的乡亲们。坐落于英德红茶的主产区范围之内,好山好水同样没能让这里的村民过上好光景。只不过,在脱贫道路上,龙新村村民遇到的“贵人”,不是被派来对口帮扶的扶贫干部,而是带着“爱心茶园”项目主动上门的英德积庆里茶业公司。

      龙新村是“爱心茶园”在当地煲出的“头啖汤”。个中“配料”,除了来自积庆里公司的社会资本、来自龙新村的土地和劳动力,还有佛山市顺德区驻村工作组筹集的扶贫资金。该项目的具体操作模式为:积庆里公司全权经营茶园,村委会按投资额15%每年收取固定收益,收益中的七成用于该村贫困户发展生产及奖教奖学、慰问孤寡,剩余部分作为村集体收入。“预计10年可回报龙新村82.4万元收益。”积庆里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这还是“小头”,“茶园优先聘用村民参与生产,采茶期村民月收入可达五六千元,非采茶期也有3000元保底。”截至目前,积庆里“爱心茶园”带动种植面积1532亩,使3564户村民得以脱贫。

      如果说“爱心茶园”更多体现了扶贫资金使用方式上的“曲径通幽”,那么以“爱心茶园”为核心的土地连片开发和居民搬迁安置,则将贫困地区最重要的发展资源——土地与生态进一步盘活。在与横石镇毗邻的英德市水边镇,一座集生态旅游观光、茶业综合开发于一体的“红茶小镇”正在渐揭面纱。在越来越多游客慕名涌入的同时,750户3800名贫困村民在告别了低矮、阴暗的旧居之后,也正在生态旅游的蓝海中寻找着商机。

      在广东粤东西北地区振兴规划中,园区建设与新型城镇化成为相辅相成、互为动力的发展“双核”,而在第二轮扶贫“双到”中,二者也共同为用活扶贫资源、构建长效机制搭建了可供腾挪和伸展的空间。“不仅资产收益扶贫、乡村旅游扶贫、就近就业扶贫等模式因此有了载体,发展理念下的精准扶贫更有了正确的落点。”广东省政府特聘参事钟韶彬说。